中醫宣傳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究竟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8 23:37:00

1樓:草根劉

中醫的醫道體系,若往大里說是易經返版,其十二時辰地支陰陽屬性,與十二經絡陰陽順逆起止對應。詳況略。而上醫的治未病而不治已病,這裡的關子在常人對病於未病的字意理解的誤會。

這中醫所指的未病,其並非是指沒病,而是指病情較輕的初始非器質性器管破壞,而只是功能性若發動機給油過量而燃燒不良,反之若持續經常如此放煙幕彈,則會引起發動機配件損壞而犯毛病。那機器配件損壞需更換,而人的器管病重則不可逆轉,則需器管移植,這即為已病。

上醫只所以治未病而不治已病,其意義是預防為上,這若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減免不必要的犧牲代價成本。此,醫聖父母心。因人體和社會類似,其病來病去治來治去,則若一塊釘板,釘子把出則留破洞,釘來把去則釘板成千瘡百孔網篩,致終爛體濫局不可收拾。

所以,中醫的道行之深遠非凡常想象,不宜簡單望洋興談。

2樓:杏林耕讀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應該不是現在的人所理解的調理亞健康。

在中醫的領域,沒有亞健康這種說法,病了,那就是病了。病了也不是現在的人理解的是什麼什麼發炎,什麼什麼腫瘤,出現這些情況,那肯定是病了,沒出現炎症,腫瘤,結節那些現代病理表現,但是,他失眠啊,便秘啊,拉稀啊,精神不振啊,肚子吃了東西不舒服啊,長期的心情不好啊,嘴裡發苦,髮甜,發酸,體重不達標,體重超標,等等等等,自覺得,他覺得身體異常,都是病了。

那治未病,是什麼呢?我的理解,那就是引導人呢樹立正確的態度,引導人們如何看待身體的各種需要,合理滿足,而不是去放縱,不是去壓制,引導人呢調適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都不可過,引導人們過好春夏秋冬,該出汗出汗,該穿衣穿衣,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3樓:ZHC

都沒讀過道德經嗎,別跟這碰瓷中醫了。這怎麼理解也理解不出來得病了就治不了了或者中醫好大喜功吧?

黑中醫也沒必要這麼離譜吧。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這不是說的是乙個意思嗎?無非是強調要重預防罷了。真不知道這怎麼還能解讀出那麼多亂七八糟的理論。

4樓:伍常君

治未病其實就是調理亞健康。

因為疾病從來不是0-1,而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尤其是慢性病,都是平常不注意身體,一點一點累計而成的。治未病就是在疾病還沒到質變前就加以制止,人就能少病,無病。

《扁鵲見蔡桓公》對治未病就有很直觀的描述,可以搜搜看。

5樓:傻笑的海盜

這裡「未病」和「已病」是對應的,就是「當前已經有的病」和「即將要得的病」,這個未病是指具體的病。而非很多人理解為「不得病」,「預防」等。

比如,你今天受涼了,開始打噴嚏,明天可能會發燒感冒。

那麼從你受涼之後開始採取措施,可以讓你感冒不會來,這是治未病。

但是說,多穿點別受涼,這屬於預防,但不是治未病。這裡頭有區別。

類似於,家裡電線老化發熱可能要發生火災,於是你換了電線避免了火災,但是絕不等同於,為了防止火災就不用電。

6樓:柯瓦多羅

原文說的很清楚了,聖人,聖人,聖人。你可以理解為終極追求理想狀態,從古至今沒人敢說自己是聖人(不要臉的除外)。

古人提出來的理念或者說追求目標其實並沒錯,但是在給出具體手段方面就……差點意思,條件有限嘛。

現在被有些人拿來說是中醫治未病,甚至「我」能治未病。嗯?

7樓:小閒醫

這個思想走歪了,我感覺就是有人隨口一說。

沒病誰去看醫生?

我就是中醫,傳統傷寒派,我們學就是先急救開始,最後才是養生。

那些說看未病的,和現代醫學的預防是兩個概念,根本沒有現代醫學預防的作用。

這個所謂的未病,就是養生,吃飯喝水注意,勞作注意。就和現在說的喝8杯水一樣。

要是有人還理解出更多意思來,我只能說扯淡,有本事治乙個未病看看,乙個健康的人,需要你治?????

8樓:君子如玉

疫苗?你所有的病都可以打疫苗?搞笑,中醫講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指自己注意調理,注意飲食起居,因為不良的飲食起居肯定會導致各種疾病,如果你一日三餐按時食用,不暴飲暴食,早睡早起,你就可以杜絕絕大部分疾病,如果你注意防寒防暑,那你也可以防止導致發燒感冒之類的各種外邪入侵。

自己各種飲食起居,作息不規律,身體不對勁不自己想想為什麼反而去說什麼,中醫講的口號聽聽就行,你懂都不懂,還瞎逼逼啥

9樓:ARTHUR

治未病是非常正確的思想。

目前已知的方法:

1.通過疫苗使人產生免疫力

2.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危險暴露

3.針對基因缺陷預先干預

但是吧,聖人似乎不打算做這些。

請浮一大白。

10樓:手有餘香

這個有兩層意思,第一往大的說就是防病,比如讓你別熬夜,別暴飲暴食,別縱慾過度,別什麼都想不開,多運動等等,這就是聖人防病健康的心法,第二是中醫說病會傳經,臟腑之間的生剋關係,例如病在表,中醫看到會知道表證你不趕緊治,就要往裡邊走,病情會加重,所以就要治表去邪的同時要扶正,扶正就是治未病,又根據五行的生剋,打個比方肝病的人,肝屬木,木剋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所以治肝病,都要用治脾胃的藥,治未病,等脾病了再去治,就要連同腎一起治。

個人認為高明的還是聖人心法,自律點哪來的病,病都是自己的心太浮躁折騰出來的。高明的醫生治心,中等的醫生治病,下等的醫生動刀子。這是對於病來說,傷科不在此列

11樓:浩然

《內經》裡闡述了三種人,或者說是三種狀態:無病(之人),未病(之人),已病(之人)。

什麼樣的人是無病?「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是無病。那這樣的人為什麼會無病?因為他們知其道,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以他們無病,也不會病。

那什麼樣的人是未病?「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以致百而衰。這樣的人是未病之人。

至於已病,後面通篇都是在闡述已病的人什麼狀態,我們就不細說了。但要申明一點的是,人已病的狀態既是未病的狀態過渡而來,也是未病直接導致的。所以「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就好比法律的主要意義和作用是為了防止犯罪的發生而不是單純為了懲罰犯罪的人一樣。

12樓:江左說書人

在病之前,還有兩個層次,恙,疾。扁鵲見蔡桓公裡面,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第二次之後:「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由疾到病。病情加重了,打個比方,病就是已經出現實實在在的證據了,而疾或者恙,就是病還沒有形成的階段,但是還是有苗頭了,好比心梗,這個疾病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前期還沒有導致冠脈徹底堵死之前的數年前,還是會有很多的先兆,那麼這個就屬於疾或者恙的階段。

聖人不治已病,不是不治病,是在疾或者恙的階段就給解決了。就跟下面不治已亂一樣的,都亂成甲申之變了,還治個啥,但是聖人不會到亂成這個時候才下手,可能在奪門之變後,就開始平衡太監和文臣的關係了。

13樓:刀刃上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椎不亦晚乎」

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大論》

14樓:藍色閃光

大白話就是:牛B的醫生是能防病的醫生而不是能治病的醫生。

這種意識和思想是對的,放在現代更能表達,今天的注射疫苗,全民健身,消滅病害隱患等等預防措施都是「聖人醫道」,這個「聖人醫道」只有在現代醫學指導下才能真正做到。

古人和中醫也有治未病,有八段錦、太極拳、各種拳術等健身操,但今天分析這些古運動很多動作和方式並不科學,鍛鍊也不充分不全面。

還有仙丹、養生茶、養生酒等各種方式,只會製造各種重金屬中毒,肝硬化和尿毒症。

最牛的記載也就是用天花病人的皮屑磨成乾粉,用細管吹進健康人的鼻腔裡,讓人得輕微天花後自癒,達到免疫效果,但估計這方法不好掌握量,也不懂個體差異,更不可能懂疾病原理,所以此法沒有推廣來。

現代人對古人沒什麼好苛責的,沒有科學指導下,全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都一樣憑經驗和感覺在防病和治病。

這要說到中醫迷,作為享受科學帶來的福利和便利的現代人,有人卻迷信中醫和「古法」,認為中醫等同科學甚至高於科學,認為中醫能更好做到治未病,這些都是是崇古思想,因為面對現代海量專業的科學知識,心生畏懼和退縮,退而從容易讀的古書和中醫故事中尋求存在感,中醫這種玄學思想中帶有神秘美感,讓他們迷戀不已,和中了宗教包括邪教的毒是一樣的,這種但憑堅信不問原理的事讓他們免於學習和勤於思考的痛苦,讓他們有了一種不比別人努力,就能從其他捷徑獲取高階知識的優越感,中醫粉和宗教信仰者一樣本質都是思想上懶惰者和守舊人。

不管怎麼說,防病甚於治病的思想,對於促進人民健康,減緩醫療資源緊張壓力還是很有意義的,中國人應該改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比現在更加熱愛鍛鍊,是益國利民的舉措,國家也應該進一步發展體育裝置建設,督促勞動法的嚴格執行,讓人們真正有時間有條件去健身鍛鍊,讓生病的人不那麼多,讓醫療資源不那麼緊張,進入良好的迴圈狀態,讓醫務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不那麼緊張,能穩定致力良好的醫療服務,真正的貼近「聖人」的狀態。

同時要感謝生活中那些從事包括防疫,防火防災,國防等等預防災難和戰爭工作崗位上的人,他們把很可能發展成巨大災難的事情事物掐滅在苗頭階段而不為人所知,讓人們甚至都沒察覺到災難的威脅,他們很可能默默無聞,遠沒有被表彰的抗疫英雄,救災抗災英雄,戰鬥英雄的功績大,但他們的作用是最值得被人們記住的。

15樓:Hugh Glad

有兩層意思:

1.未病先防。就是現在的預防。以免釀成「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局面。

2.既病防變。就是防止疾病傳化。

由此發展出中醫的疾病救治理念——治肝先實脾,治脾先強腎,治腎先固心,治心先護肺,治肺先壯肝。因為,某一髒或系統病了,最先傳化到它所剋的髒(或系統)。

16樓:鄭立

別真到了心肌梗死的時候才花大價錢進ICU搶救,放支架,完了還要吃死貴死貴的藥。

血壓高就積極降壓,防止血壓波動。

血糖高,就乖乖降血糖。

血脂高就好好降血脂。

最好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高鹽高甜。

17樓:貓根弗里曼

「治未病」這種概念說到底就是預防,這個中醫講,西醫就不講了麼。

洗個熱水澡,然後你去吹涼風能叫預防麼?女生痛經還跟沒事兒似的喝冰鎮飲料能叫預防麼?現在節氣都過了寒露了,你還大陰天的穿著短袖往外跑能叫預防呢?

經常就著海鮮喝啤酒,把這些會導致嘌呤過高的食物往肚子裡塞能叫預防麼?熬夜晚睡能叫預防麼?

治未病的概念就是樹立良好的作息生活習慣,天冷穿衣,不過食寒涼。這樣醫患關係還會那麼緊張麼。

請問怎麼宣傳我爸的中醫?

鉤勾 也別提宣傳了,不妨直接說,就是為了能賺錢唄。咱先編套詞兒。文體上不必刻意嚴謹,有點玄玄呼呼那意思,但老頭老太太看了好像又能明白又不明白這種最好。畢竟題主情況的目標市場就是這樣嘛 先上提綱,關注多的話我再更新。第一段。寫老爺子所在的地域 可以根據你的地方替換 醫術多麼高明,有過何種豐功偉績,對世...

如何理解聖人是文化下的聖人?

吳金銘 文化本質是不同價值觀下產生的一種社會狀態。在不同價值觀下,最為具有該價值觀的人才會被該文化區域的人視為聖人。就如儒家文化圈價值觀是仁,最具有仁的典範是堯帝,舜帝,孔子,孟子,因此他們被尊為聖人。在阿伯拉罕文化圈裡,最為接近上帝的人才會被推崇為聖人,因此可以直接和上帝交流的摩西,穆罕默德和耶穌...

聖人是不是所有人的聖人?

風隨心至 聖人指的是一種理想狀態。就像經濟學家假設人都是理智人,實際中,購買行為是充滿非理智和。但這種假設並不矛盾。當然,還有其他種用法。比如,孔聖人,那是指聖賢的高度。 紅塵少年 不是,是需要聖人的群體讓被需要的人成為聖人。生而為人,原本無所謂聖與不聖。好比原始乙個部落為了穩定,統治的人將個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