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哲學的角度回答貓是否知道自己是貓

時間 2021-06-05 23:45:08

1樓:TRST

人:你知道你是貓嘛?

貓:貓是什麼?

人:貓就是你這樣的動物。

貓:那我是不是「我這樣的動物」?你們人類都是傻X嘛?

人:貓是符合「balablabala(一大堆貓的定義)」的東西。

貓:那我符合「balablabala(一大堆貓的定義)」嘛?

人:(點頭)

貓:你就說你是不是傻X?

人:不對啊,貓怎麼會說人話?(貓怎麼能理解人的語言,邏輯,概念和認識方法?)

貓:我也納悶呢,你這傻X問了我個什麼傻X問題?

2樓:銅鼎金盾

貓自己,都包括什麼呢?首先包括的是意識功能。再就看該意識跟哪些東西有最緊密關係。也就是看自己的意識能直接控制哪些東西,以及這些東西的變化是不是直接影響自己的意識。

事實表明:不管貓有沒有自我意識,但是它總會通過實踐過程總結出:只有眼下的身體爪子和身體內部的感覺才跟自己的意識聯絡最緊密,所以它相信自己的身體。

一旦相信,貓就會把這個身體當做私有的。

私有的東西最熟悉。越熟悉,用的就越頻繁,最終達到身心如一的程度。

那麼它是怎麼總結的呢?

譬如爪子。爪子一動,貓就感覺到肌肉的緊張,用眼睛看到爪子的動態。爪子抓到物體或碰到地面,它又會有不同的觸覺,從爪子到身體是連續不斷的結構。

這個結構的變化都會直接微妙地影響到它的感覺和意識。這樣一來,身體的結構和動態函式g(x)跟他的意識和感覺函式Y之間可建立乙個新函式Y=F[g(x)]。g(x)變化,Y也相應變化。

並不是說貓懂得這個函式。就是說貓的這個身體結構跟它的意識感受息息相關幾乎同步。

並不是貓直接「認識」到了身體是自己意識的源泉,而是貓的大腦的物質跟身體的物質本身就是相互耦合,實為一體。那麼,大腦物質的意識功能和身體的生物運動功能同樣是互相耦合的。這種耦合一開始不全面,時間久了,條件合適,耦合的範圍就擴大。

這也適用於「認識」的過程。這種耦合的強度由於神經系統的高度進化令貓更加隨心所欲的操控眼下的這個毛絨絨的身體。

貓對外界事物是怎麼判斷的呢?凡是不屬於眼下這個身體結構,它都不能直接控制。比如它不能主動控制老鼠的動向,只能被動地跟隨老鼠。自己是在被動跟隨還是主動控制,它還是分得清的。

它也不能直接控制外界環境,只能通過直接控制自己的身體來影響環境。所以貓的作業系統(意識)跟身外環境,不僅在距離上,在熟悉度上也更加疏遠,如此控制環境並達到身心合一將耗費大量能量,貓是不會這麼做的。並不用多耗費心力地計算環境算不算自己的身體,本能就會把環境和自己身體分割開來。

3樓:矛盾居士

貓,對自己有一些認識,

譬如可以看到自己的爪子,尾巴,

照鏡子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的外貌,

能看到自己與其它生物的不同,

但不能做到更深入地認識自己……

沒有思想觀念,

不能自覺…

4樓:清雲

在「貓」的概念背後是一套概念分類系統,貓是在這個概念系統下下得到界定的,包括貓(豬牛羊馬狗)-動物(動物與植物)-生物(有生命之物與無生命之物)。如果只是乙個「貓」的概念,那麼貓是無法在概念上區分自己與外物的。

5樓:小榆熊熊

當然不知道!

由人類早已所定義下的「貓」,牠的真實「本身」,客觀來說,是完全不知道的,而且最有趣的是,我想牠絕對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被人類這樣定義了...

雖然牠的叫聲是「喵~」,但這並不代表牠就一定要被稱做「貓」。

不知道「貓」,對於人類這個「定義」,牠自己是否喜歡呢,哈哈!

6樓:液溼

如果要求貓有「我是貓」之類的命題知識,應該是不可能的。至於貓有沒有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有何種程度的自我意識,現在比較難說清楚……(主要因為貓沒法跟你說話,根據行為判斷又很容易犯將人類的行為模式投射到貓身上的錯誤……

7樓:簡單麥麥

我何以是我而不是其它人或其它事物,這個意識到乃至反思的過程確實只存在於人類中極小一部分個體間,至於貓狗之類的生物更別提了。

8樓:shugailun

呵呵貓這個詞是咱中中國人的叫法人家外中國人可是有不同叫法和認識的人類都無法統一認識到貓是貓 (人家認為是cat 或其他)你如何讓乙個被中中國人代稱叫貓的物種認識到自己到底是貓還是cat 還是Kitty呢還是別的國家代稱的東西呢

如何以哲學的角度論證靈魂先於自我並且永恆存在?

現在主流的哲學家主張沒有靈魂這個東西,這裡的靈魂指是一種非物質的 以此與肉體區分開 每個人獨有的,控制該人行動的 東西。靈魂說主要的問題有兩個,1 靈魂不是物質,那他形上學上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2 根據定義,靈魂跟肉體是本質上不同的,那他們是以何種形式產生聯絡,造成因果的? poem 科學 社科思路...

如何以哲學角度解讀當下網路環境中的梗文化?

哲不斷 意識和概念產生於社會活動中,先有 梗意識 再有梗概念,然後再有專有名詞。有了專有名詞,就很好傳播開,也更好交流。如果沒有專有詞只有概念,也就傳播不開。所以很多哲學家喜歡把諸多概念套上專有名詞的原因也在於此。有了專有名詞,就容易形成記憶方便交流,這也是人類意識的產生和進化過程。 渣渣菜 社會學...

如何從哲學角度回答「A和B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這個問題?

路覺 這種問題的思路完全就是功利主義的思路,充滿邏輯謬誤。這對於回答者來說,這完全就是不公平的。因為,這不是回答者使 A和B同時掉水裡 回答者只是被動地放在選擇 救誰 這個位置上。那麼回答者實際上才是最沒有選擇權的人。既然如此,那麼答案無論多麼華麗,多麼另提問者滿意,都在某種意義上違背了回答者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