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建築工程中扮演的角色與碼農在軟體工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29 22:26:56

1樓:

軟體企業要是嚴格遵循軟體工程那一套來搞的話,那碼農和建築工人的工作模式高度雷同,比如軟體對日外包,印度軟體外包就很明顯。現實中的軟體專案由於需求不明確不穩定,流程和人員配置不規範,所以碼農有很多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這個模擬農村自建房時的建築工人。說到底還是行業不成熟,軟體公司積累不夠造成的。

以後我們的系統分析師和軟體設計師隊伍成長起來了,軟體工程師就是個照文件翻譯邏輯的角色,幹的就是完形填空的活,那時候就是真成搬磚的了。

2樓:不懂就來學學

建築工程中的工人技術含量較少,勞動強度大,危險係數很高,可替代性強,基本是體力勞動。工人需要完成任務的就是把東西做到合格,如果要評獎就得達到優秀。一線工人不需要投入太多腦力,在學會工作技能,基本可以重複使用一輩子。

鋼筋工就是綁鋼筋,不需要能看懂圖紙,帶班的指揮拿哪些料,技術員檢查質量,合格後監理驗收。評價標準就是參考規範、圖集、優質工程。嚴格意義來講,建築工程合格率要求很高,不允許有不合格出現,不能有bug,但是有允許誤差。

實際操作中,規範裡強制條款基本都遵守,主體、消防、防雷等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分部工程是不敢偷工減料的,這些方面都有國家行政機關嚴格管理,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才存在一些灰色門路。

碼農從事的是高科技行業,在任務中起的作用是最關鍵的,碼農可替代性不強。程式語言千千萬,真不是說替就替的,會跟精通隔了好幾個境界。碼農經常熬夜加班其實是屬於腦力+體力的高強度勞動,根本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

但是這種高強度是沒有高風險的前提下,帶來的收益是可觀的。高強度的加班熬夜帶來的身體損傷其實也不小。碼農完成的任務不可避免的存在bug,但是可以修復,需要維護。

碼農還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太高科技了,新時代的領路人。說的不足的還望諒解,我是很敬佩碼農的。

建築工人拿不到工資會拉橫幅,還我血.汗.錢。碼農弱勢群體不會做這種事。

含淚心疼碼農30秒。

3樓:觸中之觸

工人費體力,體力這個東西動物和機器都有,大多數人都有,誰想幹就能幹。

碼農費腦力,腦力的積累可以讓乙個人進步更快。普通人需要五年以上的堅持學習才能做碼農的工作,沒有興趣的人和性格不符合的人,都無法成功做碼農。碼農的知識技能積累,不是普通人想超越就能超越的。

碼農這種人力資源比工人更稀缺。

除了在建築工程中的運用,BIM 在道路工程中的使用情況如何?

在道路初步設計階段,可以使用BIM來建設道路模型。將Revit,Civil3D,同豪,路易等軟體的BIM模型引入GIS平台後,實現BIM與無人機實景三維模型 影像地形 CAD 點雲等多元空間資料的融合,將微觀設計資料與巨集觀地理環境聯絡起來,為方案決策提供資訊化支援。在地形複雜的區域,往往需要對臨近...

在建築工地施工工作時,建築工人在工程上的安全性是否有相對應的措施?

畫地為牢 先說結論,沒有。在某省屬國企幹了兩年安全員,公司模式比較 有點介於非法轉包和合法之間,最基本分包勞務的安全帽是質量很差的那種,基本用處不大,工人夏天有時候嫌熱,也不喜歡戴,要求他們戴上還嫌煩,脾氣不好的可能罵娘,動手 臨時用電裝置,安全防護,外牆抹灰腳手架搭設也不規範,總感覺隨處是隱患,中...

建築工人與建築設計者是怎樣進行一建築工程上的溝通和協調的?

作為建築設計師而言,基本上在建築專案施工中是不會和工人接觸的。通常來說,設計院和工人兩者間隔的層級太多了,首先設計院第一接觸的是甲方開發商以及乙方承建商 承建商向下又會有各種各樣的分包單位,而在這幾個層級中又會有各自崗位的技術管理人員在負責施工。拋去圖紙會審等審核環節來說,假如建築圖紙在現場發現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