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能闡述一下《八識規矩頌》裡 不動地前才舍藏 的含義?

時間 2021-06-04 09:09:28

1樓:齊天大聖

大乘唯識宗認為,大菩薩到八地的時候,第八識就不能再叫阿賴耶(藏)識了,而改名為異熟識,此時煩惱永不現行,而阿賴耶(藏)識必須有煩惱現行才能叫此名,所以證入不動地的一刻,藏識阿賴耶的名稱要捨棄。

後面還有一句叫金剛道後異熟空,意思是說啟用金剛喻定之後(成佛的一剎那),第八識也不可以叫異熟識了,因為裡面空掉了所有業種,此時第八識要改名為阿陀那識,唯佛獨有。

要注意的是,不動地的菩薩煩惱種子只是永不現行,但是煩惱種子依然存在,而且塵沙惑依然現行,而佛是用金剛喻定完全斷除了煩惱種子並破除了塵沙惑。

2樓:菩提老鼠

摘抄:『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165』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

不動地前。這個不動地就是八地,不動地的之前就是第七地。在第七地的時候,七地的菩薩,這個遠行地的菩薩,我空法空智能一現前的時候,當然我空法空智能現前是第六意識現前,第六意識修我空觀法空觀,就把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我相隨那個俱生的我執給破壞了。

俱生我執一破壞以後,阿賴耶識那個我愛執藏的功能就消失掉了,這個第八識就不再扮演我愛執藏,那個自我的角色就不再扮演了,這是它的第乙個轉變,它的性質就產生乙個轉變,就把藏,這個藏就是阿賴耶,就把阿賴耶的功能棄捨掉了,這是在七地的時候。

哪位能幫我分析一下?

馬達 借條有沒有效,要看實際借條的狀態來判定真偽。至於丙是否為保人,要看丙是否在借條上簽名,以及簽章的真實性。按照當時的法律,丙在滿足真實性的前提下,作為保人是要承擔連帶責任,所以甲可以單獨起訴丙,要求丙承擔還款責任。當然,這些都只是建立在法律關係上的推論,有借鑑意義但是還要結合具體實際 誰沒事幹想...

會計中的攤銷有哪位能通俗得講一下嗎?

簡單投資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 無形資產 中規定,首先,判斷無形資產使用壽命。對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存在攤銷問題 其次,確定攤銷期間。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的整個期間內進行攤銷 再次,選擇攤銷方法。...

能否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Abbie 白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我們從小到大不知學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古詩詞,雖然當時我們並不能從中理解到什麼,但如今隨著我們的閱歷增長,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對與生活的熱愛與嚮往。都說貧窮限制了想象,但是這句話應該是單純的物質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