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譽王叛亂襲擊九安山,靖王小路下山求援。可是皇帝幹嘛不可以一起走?算是bug麼?

時間 2021-06-02 17:41:10

1樓:風大 可稍息否

根據軍事方面的理論,大部隊的行進損失要遠小於小部隊。二戰時期大西洋上的無限制潛艇戰期間,英國發現分散的貨輪更加易於受到打擊、造成更多損失,因此轉而編組大型船隊,有效降低了物資損失。中國古代則早就採取了綱運的方式,編組大型船隊,有效降低運輸損失。

近現代戰爭中,皖南事變時新四軍選擇分散突圍,五次戰役180師選擇分散突圍,都遭受到了慘重損失。反而中原突圍時分成幾個建制突圍,五次戰役27軍81師、12軍31師93團這兩支部隊都能夠在被美軍隔絕的情況下堅持保持建制、縱橫數百里又重新打回陣線,都充分表明了成建制突圍的合理性。所以如果皇帝加入微小部隊潛逃,就極易遭遇風險。

考慮到山上守衛尚有不少,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選擇分散突圍的。

2樓:「已登出」

瀉藥,我從編劇與設身處地兩種角度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從編劇的角度來看,怎麼能讓皇帝跟著跑?如果跑了,是讓他被抓還是不讓他被抓?沒被抓直接就回去了那多無聊,抓了還有命在?

還是無聊,然而,機智如他早已安排好了最後抗爭直援兵到來的震撼一幕!

設身處地來看,這場戰役放在第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擊潰叛軍,但實際上,還有乙個是不用提大家也知道的目的就是保護好皇帝,如果是擊潰了叛軍皇帝沒了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說這兩個難題其實都是放在首位的。

那麼要保護皇帝,是讓他呆在相對而言最安全的地方還是冒險跟著軍隊一起跑呢?這是乙個很難比較出哪個更好的兩個方案,都很有危險,然而,對做出抉擇的影響還有乙個,皇帝的一眾家眷!

別忘了,文武百官不說,這次隨性的還有許多妃子皇子以及一眾國戚,帶乙個皇帝能跑,帶這麼多人能跑嗎?如果拋下這麼多人自己跑,以後這皇帝還坐得穩嗎?不得不說,這位皇帝畢竟是亂世中靠武力奪取政權的,這一刻並沒有孫子,而且就人物刻畫而言我們也看得出這位皇帝不算六親不認的人,究竟是權衡利弊做出的選擇還是本來就有這股勇氣,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怎樣,跑肯定不如留的。

以上,我認為這裡並不存在bug,做出留下這個決定也是合情合理的。

3樓:杜衡

蟹妖。其實其他幾個答案說得已經夠完整了。之前我在知乎看到過乙個類似的問題。

那條小路是少年靖王和林殊在九安山上亂跑的時候發現的,靖王自己也說小路「被雜草掩蓋,很難發現」,可以推測,小路很窄,而且估計也不好走。

梁帝從小路逃生,且不說老皇的身體能不能經得起折騰,且不說隨侍的靜妃還有宗親怎麼辦(宮女太監更顧不上),且不說主帥逃走會導致軍心大亂,皇帝的安全怎麼保證?又不是下山之後就有鐵桶防禦,大批部隊等著接應。貼身侍衛總得有吧?

只安排幾個肯定不夠吧?更別說靖王還有可能藉機挾持梁帝甚至下殺手。那麼一群人護著梁帝呼啦啦從山上「逃」下來,不被叛軍發現才怪。

4樓:黃平

當然不算bug,自古以來但凡大軍被包圍了,有點頭腦責任心的主帥都不會自己拋棄屬下逃命的,因為要是主帥自己拋棄屬下跑了,那剩下的人也就失去鬥志了,徹底崩潰了,作鳥獸散。所以只能派人搬救兵,皇帝自己必須留下坐鎮,穩定軍心,下屬才能奮勇抵抗,保衛主上。

5樓:gmango

加一條,梁帝那麼多疑的人,若他隨靖王一起下山恐怕還會擔心靖王反壓制住他呢,而且守在靠譜的蒙摯與禁軍身邊,肯定比靖王安全多了,梁帝年紀大了誒…

如何評價《琅琊榜》中的譽王?

影視控 琅琊榜 中譽王九安山叛亂,靖王平叛,注定了蕭景琰將成為這場皇位爭奪的最後贏家。五萬的精兵對抗三千的禁軍,這種力量懸殊對比,按照正常的軍事戰役來說,譽王應該佔據上風,可九安山卻擁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那麼譽王謀反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本質上來說,看似譽王失敗是因為梅長蘇的果斷,可實際上譽王的這...

琅琊榜46譽王死前監牢裡,梅長蘇問譽王 為什麼不把皇長子請他帶的話帶給皇上。梅長蘇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卓瑪 監獄裡的人告訴梅長蘇的。記得譽王關進來的時候,有個監獄裡的領導說,這裡以前關的都是皇親國戚,以前關過皇子祁王。不是原話,大概這個意思。說明典獄長這裡很多年了,祁王說子不知父父不知子應該是他對莫須有罪名的告白,可惜一直沒人傳達上聽。當然也有可能跟譽王說的典獄長聽到了。 nice無名小族 從後面的...

《琅琊榜》中,太子 譽王和靖王,從能力 勝任和匹配來看,到底哪乙個更適合皇帝這個位置 角色 工作?

肯定是靖王,為君者上繼宗嗣,下御萬眾,靖王本身是親君子遠小人的存在,是古代封建君王典範。但是這種人在古代封建社會的現實中,是當不上皇帝的,就算僥倖當上皇帝,也坐不穩江山,反而容易背上滿身的罵名。更多的是太子和譽王這樣的人當上皇帝,坐穩江山。乙個皇帝他今天用手中的權力殺了一群曾威脅自己江山穩定的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