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譽王控制了禁軍並在沒有皇上密旨或者兵牌的情況下調兵謀反。在真實的歷史情況中,這種事情能發生嗎?

時間 2022-01-06 11:34:00

1樓:支洋

不可能,調兵要靠的是虎符,兩者合二為一才能調兵,君不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都是用自己天策府的私兵?上面說的是調動禁軍發動政變麼,朱棣人家三衛本來就是有軍隊,趙大是當上了殿帥之後才有的兵權,是他們本來就有兵權才能造反,不是他們為了造反奪取兵權!

2樓:天地一沙鷗

歷史上類似的事情還少嗎?

朱棣當皇帝不就是造了侄子的反嗎

趙匡胤當皇帝不也是造了後周的反

士兵聽從的是上級的命令,上級聽從的又是將軍的命令

古代的軍隊裡多數是靠將軍的威望來號召下屬的,周亞夫的軍隊連漢景帝都不待見,除了周將軍誰的命令也不聽,這就是紀律,這也是這些名將能打勝仗的原因,必須要把士兵訓練的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命令。

對於士兵以及基層指揮員來說,服從命令是第一要務,就算心裡有點犯嘀咕也下意識的不能去反對,這個時候只要將軍們說幾句冠冕堂皇的話,比如什麼清君側,士兵們心裡估計就基本深信不疑了

不過說到最近熱播的這個電視劇集裡看,譽王的這次叛變顯然並非是勝券在握的

首先,他並未帶兵打過仗,自己除了府兵並無親信勢力,軍隊內可以倚靠的只是慶曆軍的主帥徐安謨。這個徐安謨和靖王關係不好,因此才倒向譽王,要說在攻打獵宮的時候兩人目標暫且一致,那假如勝利了呢?徐安謨是和原太子一夥的,難保他不以軍隊要挾,迎回原太子。

其次,軍隊內部並不服從,幾個總兵接到命令之時滿心疑惑,譽王不想辦法打消他們的疑慮,反倒是徐安謨通過威逼的手段迫使他們服從,要知道他們才是真正帶兵衝鋒的人,主帥在時或許因為是老上級的緣故可以為其拋頭顱灑熱血,然而在徐安謨一被郡主斬殺,軍隊就基本喪失了戰鬥力,可見從總兵到基層都並不是真的堅信自己是代表著正義的一方,只能說是習慣了服從命令而已。反之,假如譽王能有梅長蘇那樣的口才,把事情吹得個天花亂墜,再偽造個皇帝的血書什麼的,就算沒有虎符沒有玉璽也足以打消他們的疑慮了。事情解釋起來也並不難,如果靖王挾持了皇帝,虎符和玉璽肯定被其奪走了,紙筆也不給,皇帝只能通過在衣服上寫血書,再想方設法傳出來的,字跡什麼的自然也就沒法驗證了。

各位將軍很有可能就信了,再加上皇后幫忙忽悠忽悠,估計這支軍隊就真相信自己就是挽救國難的「靖難之師」了,也不會在最後主帥被殺後便群龍無首般得做鳥獸散了,怎麼著也會繼續負隅頑抗一陣子,畢竟尊敬的皇帝陛下還等著我們來解救呢。

再次,譽王其實是被夏江和秦般若給忽悠住了,5萬對3千,殺掉皇帝並不算難事,如果沒有那個招人恨的梅長蘇,這事很可能就成了。可是,靠政變奪來的天下絕對是不安穩的,就連籌畫潛伏了幾十年的王莽和武則天,改天換日之後尚且過得很不安生,何況乙個羽翼盡皆被翦除,朝中與基層都沒勢力的王爺呢?到時候,天下各地的王爺們都有著自己的封地和軍隊,靖王在軍隊裡還很有威信,蒙摯在禁軍中也是一呼百應,他這天下恐怕是坐不住的。

西晉的那一堆司馬姓的王爺們就是個例子,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便宜的是周邊列國。譽王就是突然發現了自己的生世,再加上夏江和秦般弱挑唆幾句,就亂了方寸,放著好好的親王不做,偏要幹這毫無勝算的買賣。

總之一句就是,他本身在軍中無威望,就很難通過這種手段達到目的,縱觀天下搞政變的,有哪個不是在軍中深耕幾十載,培植無數親信才成功的?古代君王有趙匡胤、朱棣,當今時代也有葉帥這樣的例子,衝動的作亂實在難以成功,尤其是太平盛世。

如何評價《琅琊榜》中的譽王?

影視控 琅琊榜 中譽王九安山叛亂,靖王平叛,注定了蕭景琰將成為這場皇位爭奪的最後贏家。五萬的精兵對抗三千的禁軍,這種力量懸殊對比,按照正常的軍事戰役來說,譽王應該佔據上風,可九安山卻擁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那麼譽王謀反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本質上來說,看似譽王失敗是因為梅長蘇的果斷,可實際上譽王的這...

《琅琊榜》中譽王為什麼沒有當上太子?太子是怎麼選法?

封心 瀉藥太子首選嫡長子,就是皇后生的大兒子。如果皇后的大孩子有殘疾或者皇帝看他不順眼就立嫡 皇后的其他兒子 如果皇后沒孩子立長 長子 皇后沒兒子,長子皇帝又不待見的立愛!皇帝很明智的,總想著為國家立賢 月光魔術師 關於立儲,歷來有四種說法 立嫡 立長 立賢 立愛。立嫡長子是最有呼聲的,也最能得到百...

如果琅琊榜中言侯爺和譽王沒有闖進謝玉的候府,謝玉真的會殺了蒙摯夏冬和豫津他們滅口嗎?

大臉貓 這個問題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是細想了一下,確實值得思考一下。有乙個視角可以試著分析一下,就是梅長蘇在策劃除掉寧國侯謝玉的時候,致命一擊是什麼?就是在與謝玉短兵相接的一剎那,梅長蘇的關鍵一步是什麼?先簡單分析一下梅長蘇滅掉謝玉的三步走戰略。怎麼分析呢?就是很簡單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敵人搞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