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十二公民》?

時間 2021-05-06 20:51:39

1樓: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中國的法律政策無懈可擊,但這全都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嚴謹審判之下。

我們不放過乙個壞人,到我們也絕不冤枉乙個好人。

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國家一定會堅決地維護每位公民的權利!

這是國家給出的承諾。

人民有力量,民族才會有希望。

也正是有了8號這樣剛正嚴謹的檢察官,才給了審判一絲光亮。

那個富二代,我仍然堅信,他沒被定罪,正是因為8號檢察官以一己之力護住了他,也維護了司法的體面。

2樓:滿山紅葉

我看到的卻是所有情緒化的表達都來自社會底層且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個體,結合十三邀與羅翔的對話,讓我驚出來一身冷汗:個人的所有認知帶著其應有且不可卸去的底色。

另外那個河南保安應該是代表了導演對高考錄取分數一點不平的看法。

3樓:止息第一

好的地方各位都說過了,我來說說不好的地方。

本片(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在於全片的最後一幕:「真兇落網」。這一幕對於影片想要傳達的資訊製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原版的《十二怒漢》在最後並沒有給出所謂的「真相」—因為在法庭上,沒有人知道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我們只能按照法律來,而刑事檢控是無罪推定原則的,除非被告人被證明有罪的立證成立且無「合理懷疑(reasonable doubt)」,這個人就是無罪的。《十二怒漢》想要傳達的資訊很明確,那就是對於法律和程式正義的尊重:法官instruct陪審團去對於事實進行判定,並得出檢方的立證是否有reasonable doubt,給出案件的裁決,至於事實究竟如何,陪審團是否可能做出了錯誤的結論,那不重要,但是我們不能根據一些有明顯漏洞的證據把被告人送上電椅。

《十二公民》對於「合理懷疑」這一點也在影片中反覆強調,但是到最後卻以上帝視角給出了「真兇落網」的結論來justify陪審團給出的意見,這讓影片傳達的訊息直接掉落了乙個層次。

英美法模擬法庭的設定雖然是在中國目前的法律體制下對於普通法系下陪審團的出現找的乙個不錯的理由,但是也體現了很多問題。普通法系相對於大陸法系更加重視證人的證詞,但是對於證詞的可信度,在普通法系中有著乙個重要的設定:right to confront,即被告人及辯護律師有權對證人的證詞進行交叉詢問。

在美國,這一權利被憲法第六修正案的right to confront clause所保護,隨後的一系列判例也建立了相應的hearsay rule,即證詞不得以「聽說」的形式出現,以及證人必須與辯護方當面對質以保護辯護方的詢問權,即證據只要是以「證詞」形式出現,證詞的提供者必須出現在法庭而不能以錄影或者錄音的形式提交作為證據。而在模擬法庭中去模擬真實案件的話,則只能以書面形式或者錄影形式展示,律師幾乎沒有任何對於證人進行質疑並詢問使其暴露出自己證言漏洞、讓陪審團更好地接近真相的發揮空間,也讓模擬法庭這個對於幫助學習英美法系的作用大大減弱。結合第一點來看,或許把這個模擬法庭模擬的案件改成純粹虛構的架空案件或許會更合適。

至於模擬法庭對於陪審團關於案件的認真程度的影響,影片中也進行了一些調整但是效果有限,不過這個事情基本上無解,也不能怪編劇。

8號陪審員被設定成了檢察官,符合中國的國情和主旋律:中國刑事案件的有罪率高達99.9%,一般來說如果對於案件的事實有所懷疑,往往會在公安機關和檢方就解決並結合當事人的口供給出無懈可擊的立證,而不會等到法庭上被律師推翻。

如果這個檢察官的設定放到美國,則大概率會是預設主張被告無罪的律師。拋開陪審團一般不會選擇法律工作者的慣例不談,8號的工作選擇了檢察官這一「代表正義」的職業,相對於找乙個普通人(比如原版的建築師)去為程式正義站台效果要弱很多,相對來說,選擇急診醫師或者老師這樣的職業,提出「無罪推定」整體上效果或許會更好些。

一些照搬的細節的處理有「為了模仿而模仿」的感覺,比如天氣,和3號說「我要殺了你」時,8號的「你不是真的想殺了我吧」的反應相對於原片的處理感覺上差了太多,而另外細節則被直接忽略了,比如三號的台詞「這個老頭能記得什麼呀」,在原版出現時導致其他陪審員都在看3號:既然你覺得這老頭什麼也不記得,那麼他的證詞又有何意義呢?這一段在《十二公民》中被完全忽視,讓這句台詞出現的意義大大減弱。以上。

4樓:猥瑣教主

簡單幾句話,最後的那個「真兇乙個月以後落網」的字幕毀了這部電影。

如果一定要加字幕的話,應該是「檢查機關承受不了社會壓力起訴至法院,法院判處富二代死刑並執行以後,真兇被抓獲。」這樣的字幕才能讓這部電影成為翻拍經典。

5樓:花開明時

非法學生,不懂電影,單純個人看法。

先看的是十二公民,其次是十二怒漢。所以觀後感中有可能存在時間因素的影響。

十二公民的最大缺陷就是將原劇中的陪審團制度改成了中國大學的模擬考試,這樣的改動是難以避免的,但難免會削弱這次爭論或者說是審判的嚴肅性。將人命關天的案件審判修改成補考學生的模擬法庭裁決,就必然造成十二公民對於這次審判的輕視。以對孩子前途的威脅強行開啟的審判不僅讓人感到突兀,也在切入正題前浪費了更多時間(比如十乙個人對於反對者浪費時間的譴責相較於十二怒漢要強烈的多)。

十二公民的也略微偏向世俗化。這也導致了在對證據的求證上,十二公民更多的是在互相爭論中的靈感一現,而十二怒漢的是單個人思考的突破。

同時,最後發現檢察官身份這一點也被不少人詬病。這使得原先乙個公民追求真相的難能可貴的品質在一瞬間轉化成了檢察官對自己職業操守默默的堅守,雖然兩者都是正能量,但這樣的改動導致電影的深度變淺了。原先的形象可以說是埋藏於普羅大眾之中,激起觀眾的思考,但這個特有的身份「上公升」了角色,有種不倫不類之感,與十二怒漢的原意背離了。

值得肯定的是導演為了使原作的台詞更加貼合原著花了不少力氣,加入了大量中國元素,更加本土化,也更易於被中國觀眾接受。(在這裡肯定一下各個演員的演技,至少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感到出戲,各個角色特徵非常鮮明)但是各個人豐富的角色形象不可避免地會沖淡電影的主旨,我看十二怒漢的時候對於各個角色的特質認識比較單薄(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看外中國人有點臉盲),會更多集中到案件上。

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個老人,十二公民中的老人很有大眾印象中老人的意味,隱忍,內斂,溫和,在眼鏡的反駁環節中,他循循善誘,溫和地引導對面的人發現證據。而十二怒漢的老人更加強勢一點,但體現出同樣的智慧型。

其次就是主角了,十二怒漢的主角是帶著電車疑問過來的,而十二公民的主角就有點「槓精」的味道了。不是說不可以質疑,但他質疑的理由不能合理地說服我,「沒有百分百的真相」。emm不多做評價了。

在演示刀子的過程中,十二怒漢的主角有點被迫接受演示的意味,而十二公民的主角則更加執拗一點,可能也是檢察官對真相的執著吧(笑。

《十二公民》裡為何沒有女性角色?

Miss秦 因為現場要發飆撕逼,負責和事佬的保安還要承擔笑點,而且本來就是十二公民不是十二民星,請普通的女性演員怕沒有表現力或者用力過度,導演想了一下,都是男人吧。 蘇羅非薩 我覺得是故意弱化了性別吧。假如有異性,那故事就更複雜了。為了故事的統一整體,為了讓矛盾突出,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就得儘量減少...

如何評價電影《守法公民》?

在賽普勒斯給我以歌 最後結尾主角被強硬降智了,前期那麼高智商了,怎麼可能會不在自己的老巢安排監控或者其他報警預警措施,自己的老家進人了,沒有一點點察覺?那他就配不上前期的高智商設定。最後,開會的地方都能實時監控,在自己放炸彈的地方也加乙個實時監控能廢多大勁?一句話就是,結尾草率了。 hong 從個人...

電影《十二公民》欠缺的地方有哪些?

拼分多 模擬現場以證明老人聽到樓上有人倒地然後趕到門口看見富二代跑下樓的時間間隔不可能是15秒這段,我認為存在不合理,那就是房子太大了。聯絡之前的細節 老人窮的連衣裳腋下都是開線的 難以解釋為什麼住著從臥室到大門口足有12.5公尺長的大房子,而且這不是四合院 大倉庫 教室之類特殊空間,是樓上樓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