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許知遠的《十三邀》是否體現了知識分子情懷?

時間 2021-05-30 08:34:51

1樓:

知識分子是有需要一點使命感的,這個使命感不是為了迎合時代,某種趨勢,某個團體,某種利益。可能知識分子發出的聲音並不是討喜的,讓人舒服的,有可能是彆扭的,甚至擰巴的,有可能讓自己陷入不利的。但仍然需要發聲,從古至今的知識分子都是這樣。

這個時代有那麼多不正常的現象,譁眾取寵的人,以恥為榮的人尚且大有人在,而且其中的很多是既得利益者。那為什麼不能允許乙個冷靜思考的人,至少比那些種種怪相看起來更像乙個正常意義上的人,雖然我們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選擇沉默。有可能他們的聲音只有幾個人能聽到,但你不能否認有種東西一直在人們心中,它的的確確的是在影響人,在心底的某個地方,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乙個個時代。

2樓:深海

許知遠可有任何創見或振聾發聵的想法?沒有。

所以,他擔不起這個時代冷靜的觀察者與思想者,這種說法,是在捧殺他、害他。

《十三邀》作為乙個談話節目,嘉賓大多並不是知識分子(還是娛樂界人士多一些),那這個節目自然就不能說是反應了知識分子的情懷,我看,是反應許知遠的個人情懷還差不多。

《十三邀》作為訪談節目,的確與眾不同,它更像是以前湖南衛視有個節目,忘了名字,就是請兩個名人當面聊天。

許知遠在節目裡,往往既是採訪人,也是被采訪人。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夾帶私貨,這是節目策劃的問題,是許知遠的問題。

我覺得,有人抨擊許知遠在節目裡總自以為是,提問誘導性強,總想表現自己,過於刻薄了,因為這節目壓根就不是純粹的訪談,而是對話,既是對話,他總得說點什麼。

許知遠確實太自戀,但任何時候都有這種人,也不必大驚小怪。

他簡直對群眾有種近乎偏執的鄙視,即便你喜歡他,他也會覺得你煞筆。

「你為什麼喜歡我?你就這麼容易被誘導?如果你因為我的話而馬上改變自己的想法,那只是一種新的愚蠢!」許知遠大約如是說。

相比之下,參加過節目的姜文就顯得很謙虛——觀眾也許今天看不懂,但我覺得他們會有一天能看懂的,我也是群眾中的乙個,本質上沒什麼不同(意思大致如此)。

許知遠曾經在批評韓寒時寫過《庸眾的勝利》,那麼,面對今天許多人支援他,是否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庸眾的勝利呢?被自己抨擊的群眾成全了自己,這恐怕是許知遠個人的矛盾吧。

但不管怎麼說,還是感謝有《十三邀》這個節目,畢竟請來過如姜文、賈樟柯、白先勇等許多大家,讓我們觀眾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嘉賓。

個人愚見

訂閱號《彈幕集》

如何看待《十三邀》許知遠對話張亞東?

bengo 因為許知遠的個人特質,十三邀大部分的訪談都給人一種擰巴的感覺。張亞東這期是乙個例外,兩個擰巴的人聊的既流暢又坦誠。張亞東講述的關於勤奮與天份,專業與人情的矛盾困惑其實對於每乙個職場中人多少都會有些感同身受,但是對於乙個已然成名的人來說,能在節目裡這樣的剖析自己,是挺不容易的。 一成舍 張...

如何評價《十三邀》許知遠對話金宇澄?

駱越文化後代 文學還是挺重要的 那封未署名的信,風燭殘年之際,當年回憶的追溯,感覺有點淚崩,多年不聯,總有一些時刻擊中過去遙遠的記憶,讓我們又再次感嘆歲月匆匆而力不從心,同時也是感覺欣慰的,因為我有人跟我一起記著一些事,而不是只有我 然後想起過往的那些告知,那些告別,那些毫無音訊的訣別,你也曾懷疑是...

如何評價《十三邀》許知遠對話吳曉波這一期?

劉曉然 兩個中年男人。乙個既想安逸的躲在書齋,又被外部世界的紛繁所吸引,試探性的伸出手,卻又總是縮回來。乙個從冷靜的觀察者,變成積極的參與者,幾番進進出出後,卻發現難再靜下來回到書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糾結?前兩天讀到法國乙個文藝批評家聖佩韋說的一句話 儘管乙個人要推開自己所處的時代,但仍要和它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