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海外市場的大幅縮減,說明了什麼問題?

時間 2021-05-12 12:29:58

1樓:雙傑倫的周截棍

16年上海大規模興起共享單車的時候,我用來通勤了一段時間。

ofo:車多,不要押金

摩拜:車少,要押金

(僅限楊高中路一片,確實ofo遠多過摩拜,摩拜有時候早上都難找)就ofo這個全面優勢,我果斷選擇了要押金,車少,時不時得找找看的摩拜為什麼?

你乙個自行車,不好騎,這就是死罪,還談毛?

就這還出國,這車送我都不要。

2樓:逸致悠然

看了其他問題大多是在講ofo戰略錯誤,沒有因地制宜,入鄉隨俗等問題。這麼基礎的問題,難道ofo高層都不知道嗎?

所以麼,我反而覺得海外戰略是完全正確的。要不是海外拓展,ofo可能早爆了。

非圈內人,點到為止,各位自己發散想象。

3樓:Diunei

典型的水土不服;海外公共區域通常是受議會監管的,不會讓你亂停亂放(可行性);安全性也很講究要配齊頭盔和車燈(成本);而且機動車普及度也高(市場規模);很明顯沒做好調研一拍腦門就拿了主意。必敗

4樓:

至今為止都不是特別懂,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共享單車本身產品的益價能力太弱了,這玩意起價最多一塊兩塊錢,超過5塊錢你還會騎嗎?超過5塊為什麼不選擇打車?

在下想想滴滴的溢價有多叼?

持此之外,在ofo在廣告上能賺到錢嗎?

5樓:紅毛胖子

反應了如下問題:

1、全球化戰略制定存在嚴重問題;

2、海外市場對ofo認知度不夠;

3、海外市場環境及政策對ofo可能不夠友好;

…最後很有可能是步子跨大了扯著蛋了

6樓:2015悟道亦隨心

簡單說小黃車和摩拜錢燒不下去了,可以看到排車密度日益減少,而哈羅靠著支付寶爹的輸血和小城市包圍全國的戰略在共享單車行業差不多要排到第一了

7樓:我有乙隻貓

我覺得共享單車的發展,尤其是海外局面的拓展,政治意義已經更甚於經濟意義,「你們看,我們已經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了呢!國富民強了呢!」手動狗頭。

8樓:達達達文西

對比ofo在國內市場的大幅縮減和海外的大幅縮減,想必是說明了大家對單車的興致不高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ofo收費和支付方式、使用者體驗(是否容易找到也容易停放等)、某些場所單車限令、是否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七八月的西安,高溫居高不下。比如這幾天的平均溫度是40+,誰也沒興致去騎個車瞎逛蕩~

9樓:Lucius

別的國家不知道,但是在美國,從我騎過第一天開始,我就很懷疑ofo能在美國維持多久。

主要有幾個原因,

1,ofo的車偶爾騎一下圖個新鮮還行,但是騎得很不舒服。車子很重,輪胎是實心的,感覺很硬,沒有避震。雖然有的車有變速,但是上下坡老費勁。即使是偶爾鍛鍊,比買的自行車差遠了。

ofo要布局,搶占市場,問題不大。在美國大城市,特別是旅遊景區和校園裡,多投放就行了。但是砸錢容易,我不知道它怎麼賺錢。

10樓:張小虎

共享單車的行業還是十分熱鬧的,先是在2023年ofo先打入了海外市場。

在去年的11月份,ofo從新加坡開始,之後便開始像美國像、英國等海外市場拓展。

這些舉動是否意味著,ofo在海外市場要涼涼了???

其實,在2023年年底,ofo的業務已經拓展到50個國家,50個城市,這樣的擴張,對於ofo在海外的市場來說是成功的,市場占有率也是很高。

包括到今年的5月,新加坡的累計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使用者約佔總當地人口五分之一,平均周訂單約100萬單。

而在美國,ofo已經進入約30座城市,今年一季度訂單量突破100萬。

在英國和法國,ofo使用者數量已經分別超過當地投放單車數量的30倍和10倍。

但是,ofo的好景並不長,近期ofo海外各地市場不斷傳出裁員、撤銷分點,甚至撤離當地市場的訊息。

在6月初的時候,新加坡ofo已經有50%的員工接到了裁員的通知。

在7月初,停止了以色列和中東地區的業務經營。包括之之後在澳洲的業務,也開始著手準備關停。

近期,ofo在美國的市場也開始慢慢關停,高管也紛紛離職。

其實,可以看出,ofo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並不成熟。

其主要還是在於小黃車其實就是隨地停放,隨時騎車,還有的直接當私家自行車使用。在國內來說,這樣是比較正常的。

而在國外,並不能行得通,它們對隨意停放很在意,加上美國使用共享單車的人本身就少,基本上都是開車出行。對於小黃車來說,面臨的挑戰有很多。這一次,在海外市場大幅度的關停。

現在還面臨資金問題。

估計ofo要做出很大的改變,才能重新回到海外市場了不過還是要穩住國內市場,不然真的涼涼了。

11樓:「已登出」

乙個沒辦法盈利的產品,一旦布局海外市場,基本可以認為圈錢割韭菜,親身經歷過某公司倒閉前還在布局海外市場,為了給股民講乙個好故事。

12樓:言先生

這家公司原本有能力兼併摩拜等做成中國市場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然而這個企業的戰略卻是一心騙融資來撈錢。於是馬雲放棄了他,於是民眾拋棄了他。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摩拜至少在節假日經常收車維修,小黃車則是隨街一丟,再不管顧。所以摩拜好騎,小黃車騎起來比走路還累。

13樓:

任何一家跨國公司布局海外基本都需要有明確的海外布局戰略,外加隨之匹配的落地方案。小黃海外市場受挫,主要原因是前期激進的盲目追求海外份額,該做的調研、開發、布局等都沒準備充分就倉促推向市場,現在受挫可以說是必然事件。

14樓:

ofo曾經的員工,說說到底是不是盈利,

攤子鋪開就是為了好看,範圍大了才有人投資

國內的運維和維修中心倉是怎麼個運作?一輛車乙個月給ofo公司本身賺多少錢?區域從經理到廠長到維修到司機到後勤採購各個層面要賺多少錢?

拉到狗大戶投資之後不萎縮才怪了,國內不萎縮是不能萎縮,借錢也要撐住,要不結果很難看!

15樓:成尚水

中國人還是這個毛病。認為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外國有一大堆,籠統的回答注定是錯誤的。

美國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出行距離通常都在10公里以上。並且每次出行購物都有大量貨物需要裝載。(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和澳大利亞喜歡皮卡)單車根本沒有市場。

歐洲多數國家沒有單車道,而歐洲的機動車平均行駛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單車走行人路吧討人厭,走機動車道吧很危險。根本沒有可以供單車使用的道路。

同時歐洲多以人口稀少小村莊為主。永遠記得,所有的共享經濟都是以人口密度大的城市為主戰場的。沒有人口密度支撐就談不上「共享」。

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把每人乙個的東西改成多人共用乙個,這樣節約出成本,在其中牟利。沒有共享,成本就大大提高。

像荷蘭這種單車大國我覺得共享單車還是有機會的。現在暫時不理想乙個是本土化沒做好,另乙個是荷蘭人人人都有單車,他們也還需要適應這種新模式。我覺得荷蘭的市場以後能開啟。

新加坡共享單車市場已經步入正軌,向好發展了。新加坡地小人多,人口密度大。和中國大城市的情況比較相似,這就是為什麼共享單車在新加坡能最快步入正軌的原因。

我自己在新加坡居住時也很依賴單車出行。(直到我被偷了3輛自行車。哭(_))有人覺得新加坡最近市場也在萎縮,其實並不是微縮了,而是之前的火爆本來就不正常,有很多人只是圖個新鮮,跟個風。

現在是恢復正常而已。

還有很多國家,各自情況都不相同。需要一一分析。這裡我就隨口說了兩句。隨時想起來再補充吧。

16樓:牙醫不是真牙醫

雪梨沒有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和汽車一起。法律要求戴頭盔上路,共享單車的頭盔太容易丟,很少看到有頭盔的車子。

最關鍵……

都是坡啊,這種沒屁用的車子會騎死的……

共享單車本意不就是收押金麼……車什麼的不重要

17樓:沈開達

國外好多地方連自行車道都沒的……他們騎車不是通勤是騎著玩玩,當作運動的,新加坡騎車的幾乎都是金髮閉眼的白人,皮厚敢在行人路上幾個人無顧忌的騎車,整個新加坡的自行車目測和國內二線城市乙個區的數量差不多吧……

18樓:阿薇

地區戰略需要因地制宜吧,共享單車國內投放尚且需要布局,這跟每個城市的氣候、地形、公共運輸發達程度和城市氛圍有著密切關係,海外投放需要考慮更多因素。

從樂觀的角度來看,ofo肯定是考慮到了使用習慣的差異,在海外城市的投放量都不大,也許這就是ofo所計畫的海外布局的開拓階段。隨著經營成果的顯現,有選擇地退出經營效果不佳的市場,將注意力更多放在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提供差異化服務,也算是一種明智的策略。

至於重點市場,也就是新聞裡提到的美國、新加坡、法國市場吧。

19樓:區野子

ofo 小黃車的海外戰略其實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

從一開始進駐新加坡市場的成功,到不斷增加海外共享單車的進駐點的過程中, ofo 小黃車的海外戰略都忽略了地區和文化上的差異性。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的美譽,顧名思義就是小巧、精緻。新加坡人口密度大,面積小,而且經濟發達,共享單車的成功離不開這些現實性條件。

不管是當地的居民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願意在美麗的城市範圍內騎行,而且單車能幫助他們更快速的到達目的地。

但是 ofo 進軍澳洲和印度的戰略其實出了問題。澳洲地廣人稀,而且政策上對於單車停放的管理比較嚴格,共享單車的進入並不會形成一股「騎行熱潮」。由於地域廣,很多地方不能通過騎單車到達,往往需要駕駛汽車。

並且澳洲的陸上和地下的交通都非常的發達,這就更加促使共享單車被打進「冷宮」了。而印度剛好相反,人口密度大,道路不通暢,單車在道路上往往寸步難行,這也導致了 ofo 在印度遇冷。

因此我覺得,ofo 小黃車的海外戰略是存在問題的,制定政策的上層管理者應該因地制宜,考慮各方面的情況,然後做出可持續發展的計畫和戰略。這次的海外大撤退,希望決策者能重新評估他們的海外策略,做出更好的發展計畫。

海外市場如何做品牌推廣?

木與木策劃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家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同樣是做軟體,萬興科技在2019年半年營收超3.39億元。如果做長期打算,遊戲出海一定走品牌路線,夯實品牌基礎,通過內容和社媒渠道有效加強使用者對品牌的認知,也起到使用者流量的聚焦作用。同時,也要有完整的業務模型,有品牌自主 自研的電商銷售體系,...

日本galgame為啥不開拓海外市場來讓自己賺到更多的錢

吱呼呢嘛嗶嘶 不知道你們一上來就趾高氣揚地批什麼。也就張博秋的回答靠譜點。你知道每年有多少galgame嗎 題主又沒說所有galgame都引進漢化。咋火的我沒興致追溯了 意思是可追溯?可追溯的模式就不能複製?柚子社的遊戲在中國搞點宣發,搞個本土翻譯就一定虧本?人均專案經理 止增笑耳 題主要有心,試試...

好萊塢電影為了迎合海外市場,做過哪些改變和嘗試?

Hollywood s Overseas Campaign The North Atlantic Movie Trade,1920 1950 Cambridg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Ian Jarvie 978052141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