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導演那麼擅長拍警匪片?

時間 2021-05-12 07:21:11

1樓:趙亮

為什麼宋朝人那麼擅長寫詞?為什么元朝人擅長寫曲?為什麼瑞士人擅長做鐘錶?為什麼貴州人愛吃折耳根?沒那麼多為什麼,都是些偶然因素造成的

2樓:辛柄杙

警匪片作為香港影片的一大支柱型別來說

因為有需求、有流量、有觀眾基礎

觀眾喜歡看這型別的影片

所以導致電影產業中

大批量的製作這種型別的警匪片

再加香港電影對於這型別片的審查相比寬鬆

故事尺度可以放得開

可以滿足觀眾窺私慾望

作為主流型別,想要長久的發展

電影製作者必要絞盡腦汁的不斷創新

無論是從故事、人物、還是製作技術上

都會投入大量的精力

也就形成了一座想要攀登的高峰

電影製作新人總要向上登高

3樓:歐陽思七

就和我們內地網文作者特別擅長寫玄幻爽文乙個道理.搞得多了.各種成熟套路都知道了.演員演得多了演繹人物也駕輕就熟.

型別片這種東西.整體水平基本就是靠量堆起來的.

4樓:

警匪片有個很現實的東西,就是自然場景,在大城市裡面拍,這樣好看。

警匪片三大要素,城市風情,雙雄對立,動作槍戰。

你看世界上數得著的警匪片,都是大城市背景,來來去去就是紐約、倫敦、LA、香港、東京。巴黎都不行,巴黎太古典主義了拍出來不好看。

5樓:光與火花

首先警匪片屬於型別片的一種。

那什麼是型別片?型別片就是在某一種特定電影型別上,電影工作者通過反覆試驗積累出大量經驗,並將這些經驗運用在實際拍攝當中、降低試錯的成本,形成一種可以反覆生產的流水線產品。

說回港產警匪片,為什麼拍得好,說得白一點,就是早年拍得多。機位怎麼運動,演員怎麼走位,爆破怎麼設定,這些都有一套很成熟的方案,而這套方案就是靠經驗堆出來。你這樣拍,觀眾爽了,你那樣拍,刺激不到觀眾,久而久之,香港拍警匪片的這些導演就知道怎麼拍可以讓觀眾一直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全程無尿點」。

而上述我提的關鍵元素,重慶都有,所以重慶現在堪稱內地犯罪懸疑片的聖地,不無道理。

其實我覺得有點無奈的是,不是說內地導演不會拍警匪片,而是目前內地導演還沒有在這個型別上形成足夠大的規模,你甚至叫不出幾個擅長拍警匪型別的導演。問題一就是這個題材風險太大,問題二就是香港的很多經驗在內地是不能直接生搬硬套的,雙方的「美學風格」不能完全相容。比如我現在拍一群匪徒在陸家嘴槍戰搶銀行,觀眾根本不信,因為缺乏現實邏輯的支撐。

事實上香港現在也沒有當街搶銀行的了,但就像我講的,長期灌輸導致觀眾已經習慣性相信了。

所以我覺得讓大陸導演模仿港產風格去拍警匪片,這條路是絕對行不通的,警匪片是乙個需要文化背景和現實邏輯雙支撐的型別。最近很多新導演拍的警匪/犯罪型別,十部有九部是在模仿《殺人回憶》,但是結果往往是東施效颦,因為人家南韓的一些元素,不能直接套用到中國的語境裡,最後拍出來讓人看著特別「假」。

我覺得未來理想的大陸警匪片,應該是導演在自己的家鄉深度挖掘各種元素,並將他融入到自己的電影裡。近些年除了重慶,東北也是犯罪懸疑的重要取景地,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無證之罪》,我覺得算是近年來把地域元素發揮到最極致的,沒有之一。對冰雪天的運用,對人物狀態的把握,對場景的美術設定,就是讓你覺得特別有質感,特別真,好像此刻這些事就在哈爾濱發生一樣。

後來一查,原來呂行就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難怪能把這些元素玩得那麼溜。還有去年大賣的《誤殺》,導演柯汶利是馬來西亞人,雖然主場景是在泰國,但對整個環境的運用和美術設定確實也比其他導演強多了,因為導演本人的成長歷程和環境讓他對這些元素天然有感覺,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為什麼香港導演拍的感覺「對」,因為現在主流的警匪片還都是港產或類港產的。而未來我相信除了重慶、東北,還有很多地方的犯罪片風格靜待導演們去挖掘。慢慢的,各地的大陸導演也能積累很多經驗,所謂的「警匪型別片」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生根發芽。以上

6樓:不睡覺假扮王祖賢

香港的電影聚焦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是一種從微觀來體現時代的感覺。

《喋血雙雄》《英雄本色》這種藉著警察和匪徒身份的對立,但是又賦予他們某種情感的聯絡,來凸顯矛盾情節

警察和匪徒就是一種殼而已,只要是對立的就可以,他可以是警察與匪徒、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子女、上司與下屬,這些都算是一種對立的身份,只不過警察和匪徒是一種非常強烈的對立身份在種種對立身份裡面算是最不可調和的一種,所以這種身份對立自然也比較多的運用。

在這種強烈的身份對立下,再安插一種相互聯絡的情感,這樣戲劇的矛盾就出來了。比如《喋血雙雄》裡面雙主角的知己惺惺相惜,《英雄本色》裡面兄弟的情誼。一面是一種身份上的對立,一面是情感上的聯絡,這種互相矛盾的關係讓影片更加好看。

對於國際局勢、大國對抗這些厚重感的東西香港是永遠也拍不好的,反倒是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這種細膩而又柔軟的東西香港電影確實要比內地的電影高上不止乙個檔次。所以香港的導演拍的電影往往都是聚焦到乙個人或者乙個小集體裡面,但要是超過了這個範疇,變成乙個城市與乙個城市之間的決策對抗香港導演基本就全部拉胯。

至於你說香港的警匪片感覺特別「對」我覺得你可能說的是對於文戲部分特別對,比特效大場面香港電影其實就那樣,但是利用身份情感來傳遞人物的一種感覺,我覺得香港導演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在裡面,在一種獨特的歷史和地位的成長中不自然的就會關注到城市中的人,關注到他們的情感,不像是我們這種神舟大地這麼龐大的土地,我們對於國際局勢的關注更加熟悉一些,比起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細膩,我們對於大國之間的運籌帷幄要懂得更多。

7樓:

所謂藝術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

香港警匪片最早的起源應該是上世紀的各種武打片、警匪片,當時的很多橋段簡直是直接照搬現實的事件,這就導致了當時的警匪片完全不缺乏題材。

現實是非常複雜、奇妙且具有張力的。有時候一些新聞本身就比所謂的影視作品好看百倍。

比如,離奇到拍成電視劇集就會被噴死的現實商戰:

「游族網路」董事長疑似中毒,同事有重大作案嫌疑,你怎麼看?;

這個也是要看時代因素的。不能完全說當時的香港就非常容易取材。其實當時同時期的世界各地都非常容易從現實取材。只是香港的影視界拍戲技術稍微強一些。

某種意義上,世界是一體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三位一體,相互影響。

現在無論是黑幫合法的日本,還是幾乎安定下來的香港,還是日益繁榮昌盛的大陸,警匪片都越來越難拍了。

北野武這幾年拍了一部關於日本黑幫老齡化的電影《龍三與他的七人黨》,也是非常貼近現實。

大陸最近拍的比較好的應該是《破冰行動》、《戰狼》等,也是非常貼近現實,具有現實帶來的強烈的張力。

香港影視圈現在人才外流,創作受限,又沒出現驚世駭俗的天才,只能每天吃老本。《使徒行者》也出出到了第三部,不能說爛,但是也算不上好,和以前的很多優秀作品比起來,差多了。

最近的一些警匪片如《反黑路人甲》這種渣作居然也堂而皇之地被TVB拿來主推,真的是令人唏噓不已。

當然了,這也只是說一些目標僅僅投放在香港的作品。

現階段來說,香港娛樂圈人才都北上了,衡量標準也不能僅僅侷限於香港。

杜琪峰導演的《毒戰》在2023年打破大陸警匪片票房紀錄,這到底應該算是香港警匪片,還是大陸警匪片呢?這就很難絕對地劃分了。

人才也是很重要的乙個因素。說是香港娛樂圈,其實來來去去就是那一些人,真的不多。新生代的演員和導演沒有起來,老一輩的又快退去。

時不時還傳出某些香港藝人去世的訊息。斷代嚴重啊。

不知道杜導演什麼時候出新警匪片,真要說有誰比較讓我期待的,大概也就只有少數的幾位吧。

為什麼香港老是拍些警匪片?

近期連看 掃毒 和 使徒行者 兩部2,電影不錯,就是對這類套路有點審美疲勞。港片要突破,還是要從鮮活的生活獲得靈感。近期的香港發生的事情就是極好的素材,香港警察的使命和正義,面對衝擊的艱難和煎熬,私人資訊被洩露 家庭受到威脅,背後國外 台灣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家國情懷,劇力萬鈞,天然的警匪加史詩大片。...

為什麼警匪片扔催淚瓦斯要從地上滾進去扔?

神似哈士奇 滾比扔速度慢切不容易被發現,試想扔的話速度快,放出的煙霧無法把催淚彈本體包住,萬一來個眼疾手快的接住再扔回來咋辦?滾的話速度慢,放出的煙霧基本把本體掩蓋住了,而且煙霧是往上移動的,要去撿幾乎不可能成功,所以啊,以上個人觀點 Mr.Unknown 一點我自己的見解 動作片裡也有高空拋進去的...

為什麼掌中之物電視劇集被改成警匪片還是很多人追?

Van NESS 我關心的點是,傅慎行的戰鬥力是否會變小,戲份是否會減少,畢竟現在淪為男二,和何妍的感情糾葛戲份是否會減少,以及床戲是否會減少,還有各種名場面是否會減少,重中之重,傅慎行最後是被警察繩之以法還是自殺,這非常重要,自殺還有他的那封信是非常戳中淚點的,這是他心甘情願成全何妍,放她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