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乙個影視作品的節奏?

時間 2021-05-10 18:08:01

1樓:林喆

就像說話,主謂賓

有的是賓謂主

有的是主賓

然後有自己獨特的習慣

像山東人的倒裝

那什麼是無節奏

主主主賓謂謂主謂謂謂

這樣亂成一團像兀

2樓:半支煙

上面那些回覆講的都只是節奏實現的手段。

核心內容:影片的節奏,整體來講就是心理節奏。

簡單來講就是緊和鬆構成節奏。觀眾無聊了,影片就加強節奏,抓住觀眾。觀眾累了,就放鬆點,讓觀眾休息下。觀眾的觀影是不會跟著影片的節奏的跑的,好的電影,就是符合觀眾的心理節奏。

3樓:

這個很簡單,就是講乙個故事拖不拖拉。

評判標準:

一是是不是流暢的敘事,這就需要在主體劇情上做刪減。

比如小明去超市買可樂,在電影節奏很慢的情況下就是:

"小明,他一步一步走過了這條街,他看了看天空,覺得天氣很不錯,他走過乙個紅綠燈,終於到達了超市,買了可樂"

這裡"看天空"和"走過紅綠燈"就是主體劇情可以省略的細節,一旦這種細節太多,就會使電影顯得慢。

不僅是主體節奏,另外一部節奏上沒有問題的電影不應該出現與主線無關的分支劇情。

比如小明去超市買可樂。

你拍到一半,畫面一轉拍對街小明的同學小紅在買水果,最後轉回來接著拍小明,就會延長電影。

這裡有個很出名的例子就是《指環王》系列,有一點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指環王細枝末節拍太多了,顯得電影節奏慢。

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電影本身劇情走向很慢,有上述兩種問題,但是時不時來乙個小高潮,觀眾就不會覺得慢。

比如拍小明去買可樂,看了天空,過了紅綠燈,隔壁接小紅在買水果。

在這裡,如果小明過紅綠燈的時候小明被乙個叫小亮的少年的自行車颳到,最後吵了一架,這就是小高潮。

隔壁街小紅買水果的時候摔了一跤,正好把手上的奶茶潑到了跟前的彪形大漢身上,這也是小高潮。

這種小高潮滿足了在等待高潮過程中的觀眾,就不會有"高潮咋還沒來"的感覺。

2,鏡頭節奏

這就是畫面的切換、剪輯和移動。

過多使用慢鏡頭就會使電影顯得慢,這個就不多說。

而畫面切換是承載電影劇情發展的工具,有的導演就利用了這一點,比如蓋里奇的《偷拐搶騙》,中間就有很多畫面的快速疊加,就增快了電影節奏。

而有些導演喜歡用快速移動的鏡頭,有時也會有增快節奏的效果。

3、語言節奏

我覺得就是演員的表演節奏,這是雙方面的,一方面是台詞本,一方面是演員自己的發揮。

比如小明去超市買可樂。

"小明他去買了可樂"

對比起"今天天氣晴,小明在家裡待著很閒,覺得口渴,他想來想去想喝飲料,於是他決定去兩條街外的那家超市去買瓶可樂。

第二種就顯得拖沓了,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某些影片可能表達成:

"午睡後的五十三分鐘八秒,小明決定去買飲料,十分之鐘後,他會買到,不過這次,他買的不是雪碧。"

這是特意的表達效果,就不一樣了。

另一種是演員表演時的問題,表達的節奏,比如《暮光之城》裡的男女主角,就因為"講話結巴"被觀眾詬病。

當然不一定都是演員的問題,有時候也和影片本身的設定和導演的要求有關。

綜上三點,給了我一部影片節奏快慢的感受。

4樓:

簡單一點舉例子好萊塢經典動作片,例如終結者,鋼鐵俠,黑暗騎士等,他們的劇本都是經過嚴格把關,考慮了多種方面才拍成作品的。

再比如,國內某型別片,孤島驚魂,小時代,後會無期什麼的,(不好意思這種的看過就忘了,想不出幾個,希望可以有人補充)你看一部好萊塢的,看一部國內的,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如何評價現在的影視作品?

拔絲蛋糕 國內目前很多明星都靠綜藝維持話題度,話題度成了主要任務,演技什麼的早就拋諸於腦後,好的演員又很難與好的劇本匹配到一起,所以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集很難出現特別好的作品。希望少一些流量,多一些演技吧。要不真的沒法看下去了。 牛肉燉小蝦 不可否認這種過度的粉絲經濟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影視生態。但是現在...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犀利的眼神?

想想寫寫 必須這個啊!闖關東 中朱開山中淘金後回家,一路走到家門口,見到家人後,心一松跌坐在地上,但是這個眼神卻死盯著家人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太帥了!狼一樣眼神! 喵嗷嗷 這大概是個跑題的回答 唐人街探案1 裡,潘粵明演的繼父的眼神,還有張子楓演的女孩對劉昊然的最後一笑。在電影院看的我毛骨悚然,一身...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常見的套路?

賣文案 盧卡奇說過 人的意志屈從於物化結構 這一派別贊成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決定意識,顯然這屬於唯物主義的觀點,連不是唯物主義的伊曼努爾康德也曾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喊過 給我物質,我能造出乙個宇宙來!撇開老外不談,我們古代的範縝早就說過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 充分說明世界上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