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不想稱王 不能稱王,還是不願稱王?同理還有少昊氏和清朝多爾袞?

時間 2021-06-02 08:51:05

1樓:出品

周公輔成王。

周公是誰,是武王的四弟。成王是誰,是武王的兒子,注意,成王媽是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她還生有唐叔虞,也就是說成王是姜子牙的外孫。

姜子牙當時受封齊國,是個諸侯,但是並沒有在齊國上班,而是還留在鎬京作太師。這還不算什麼,姜子牙的長子姜伋也沒在齊國,而是和老爸一起在鎬京,做首都衛戍司令,姜子牙的三兒子在齊國管理封國。

也就是說當時把持朝政的是西周最大的外戚姜氏。如果成王想鬥走外戚是可以依靠王族的力量的,可惜王族也不全支援他,還勾結商朝餘孽造反,召公姬奭也懷疑過他。周公輔佐成王七年就交接了權力,可是姜子牙都100多歲了也沒有退休,而是一直當太師,熬死了周公,又熬死了成王,等到成王的兒子康王繼位之後好幾年才死,而他的長子姜伋接過老爹的班繼續把持朝政,當然還是兼任首都衛戍司令,指揮三千虎賁。

所以,成王不管想不想,就算有人篡權也輪不到他。

成王輔政可能就是個傳說,他很可能是姜氏外戚推到前台的傀儡,他的成績都是外戚們幹的,三監之亂也是王族反對外戚的鬥爭。

2樓:過程

很多人認為稱王稱帝很重要,但對周公來說,周禮才是最重要的。周禮經過長期發展真正完成於周公之手並一直延續到現在,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如何處理,朝代興亡不知道有多少但禮制的根本原則從未改變。這是真正的「萬世之法」,相比這個區區乙個王號算得了什麼?

再說周公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代行王政,他要為爭乙個虛名去破壞自己的心血——周禮那就真是蠢透了。

那個地位的人很多想的是千載名而不是一時快。能當聖人的人讓他當王他也不幹。

3樓:Michaelcat

周公名正言順地稱王了,最後「復子明闢」而已。說他沒稱王的都是腐儒機械地用後世君臣關係原則硬套西周歷史的產物,尤其周公還是貴儒的「先知」之一,不能是「亂臣賊子」啊,所以周公一定不能稱王,稱王了我也裝看不見,我不聽我不聽!

而且西周早期,尊號系統非常混亂,不僅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亂叫,也沒有確立高低順位,諸侯稱王的也有,這都有銘文證據。所以周公是周的最高統治者,且尊號為「王」,在當時是毫無問題的。

4樓:肥豬聊社會

周公是被過度美化抬高的人物,因為歷史年代久遠,資料稀少,再加上孔聖人對他的吹捧,使得他的名氣遠遠勝過自身能力。

三監之亂不是造周成王的反,而是反對周公輔政,由此可見,周公輔政大臣的身份沒有合法性。

周朝開國建政,實行的是分封制,封國諸侯有很大的自治權,而非天子總攬政務,周公輔政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周武王去世,三監之亂很快就爆發,由此可見,周武王生前沒有立周公為輔政大臣。

周公有篡位之心,周武王也了解他的四弟,所以,周武王選擇周成王做繼承人,因為周成王的外祖父是姜子牙。周公篡位,姜子牙肯定不會支援他。

周公以輔政之名試探大家的心理,結果是三監之亂,徹底打消了他篡位的念頭,安心做輔政大臣才是明智之舉。

5樓:

周公確實是自己失去了即位為王的機會。

因為武王本來在臨死的時候召見周公,表示要把王位傳給周公。

但是誰都知道武王心狠手辣,誰能想到這是不是個套路。周公一時怕死,就戲精覺醒,痛哭流涕表示自己甘願不當王,你立你兒子王子誦我繼續為父親未竟的事業效力就是了。

就這樣。

他人又比較老實,自己已經做出了許諾,就傻乎乎的一直沒有起篡位的念頭。心無邪念,一心放在政治建設上。

但他的人臣確實做的很爽,代替成王演練朝拜禮儀什麼的。成王剛即位的時候,缺什麼少什麼,還有從周公那裡運過去的時候。他拿著周易給成王講應該怎麼當王。等等。

所以只不過一生沒當王,但換來了後世的美名,也不算不值得。

6樓:

就是不願意稱王,遠古時期人的思想都比較老實,也可以講是落後愚昧。

「神靈」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周禮裡面那麼多祭,說明他們很迷信。周公制定的周禮,他當然也是很迷信的。

為什麼他不願意,他怕神靈會制裁他。他沒有聰明大膽到無視神靈的地步。

7樓:

1.首先,完全理解不了有的回答居然在黑周公。周公東征,伐三監、武庚,建立成周,讓徐、楚、商等外族降服,征服了當時曠古未有的廣大疆域,就這一點就能和曹操相比了。

除此之外,周公還開創了分封制,將宗室遙封在各地,開疆拓土,讓周從商那樣霸主成為天下共主。

然後設立周禮,形成了中國第一部成文的制度。

最後建立宗法制,使得中國整個封建時代繼承過程基本平穩,而且最後自己急流勇退,廢棄對自己有利的兄終弟及制度,甘於讓自己的兒女去往周朝遙遠的東疆。

這些功績是堪比秦王、耄的,怎麼會比不上曹操?真當元聖的稱號是孔子一人送的?

其次,周公有沒有稱王,我們其實根本不知道!

後世的人礙於宗法制度,總覺得周公要是稱王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說不定在周公的年代,兄終弟及,自己稱王才是正道,讓位給成王反而是高風亮節。

總體上,周公稱王說和未稱王說在學術界都有一席之地,但都缺乏決定性考古證據,無法壓倒另一方成為主流。

周公有沒有稱王都不知道,後面的問題是就無從談起了。

至於少皋不是信史,我又對清史不熟,就不多說了。

8樓:一夜東風

說說多爾袞吧,多爾袞當時和豪格是競爭關係,可以說旗鼓相當而且支援豪格的也不少,其中就有皇太極的二哥代善,當時後金還沒入關,所以還是要團結一致對外。

我個人覺得多爾袞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輩分高於豪格,實際上多爾袞比豪格年紀還小,而立了福臨為帝,多爾袞(另外乙個是濟爾哈朗)以叔父的輩分為攝政王,大權獨攬,而豪格作為福臨兄長,總不能弟弟做君王,哥哥當攝政王吧,那麼多叔伯輩的親王也不會同意,所以我認為多爾袞是在當時形勢下做了明智的選擇,至於入關之後,可能就是個人意志和情感的選擇了

9樓:關毛

少昊(即顓頊他叔那個少昊)是否實有其人都是問題,說直接點。東夷祖宗那些少昊還有那麼點可能是存在的,但作為顓頊他叔、黃帝兒子那個少昊(或者還有某些版本的黃帝他爹少昊)是否存在就不一定了。

即便我們硬套瑣碎而矛盾的文獻,也能發現少昊絕對是「稱王稱帝」了,否則「白帝」這個稱呼怎麼解釋?漢儒附會五德終始時,有一派就認為黃帝土德,土生金,少昊金天氏就應了金德。

周公不篡位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沒有這個野心,也沒那個能耐。

首先是,周公做攝政,都會激起三監之亂。連攝政都不行……可為什麼武王一定要讓周公攝政呢,因為周公一直是搞內政的,武王認為天下初定,所以才讓能打的兄弟出去做「三監」,會治理的兄弟周公、召公留在老家幫他兒子處理政務。

然後是,周公在平定三監之亂達到人生至高點後,可以說是有了篡位的實力基礎和名望了。但是,周公本人似乎並沒有過人的統軍才能,在文獻記載和考古銘文中結合來看,周武王時代的帥才,有武王自己、有我大飛熊子牙哥、有南宮括、有南宮利……周公東征時,他兒子伯禽能統軍作戰,但他自己並沒有這本事,東征的具體總指揮應該還是我大飛熊子牙哥,周公只是名義上的總帥,只起乙個政委的作用。周公在文獻中記載是搞內政的,在考古銘文中所見是給周武王招攬人才的,總而言之,在那個文武不分家的年代,缺乏軍事上的威望,是不行的。

不過,在東征得勝後。即便周公本人沒有統軍才能,但還是有篡位的本錢的,但周公依然老實本分,其實說白了,為毛要篡位呢?老子還想著退休享清福呢,沒野心咋了?

所以我們能看到,周成王並不是傀儡,周公只是個「賢相」而已。

下面有說,周公如果想稱王,只能靠魯國的,想當然了……魯國是東征後在商朝鐵桿殘餘諸侯奄國的地盤上建立的,是伯禽「征服」的土地。這塊地要穩固統治在伯禽手中還要依靠周朝整體的力量。周公假如野心勃勃要稱王,那肯定也是在宗周朝廷搞事兒,即便要根據地,畿內的周國(這才是周公真正的封地)一直世襲到周朝滅亡。

怎麼都不可能用在東夷人的廢墟剛建立的魯國做基地的。

多爾袞不篡位,是因為清初依然不是「嫡長子繼承制」,而是「原始選舉制」和「嫡長子繼承制」和稀泥的過度時代。

要是嫡長子繼承制的話,多爾袞沒戲。

原始選舉制的話,多爾袞也壓根沒法拉到所有的票,所以只能推福臨上台,這樣大夥就都能安心。

模擬清初和金朝初年就很像,金太宗挑選繼承人時。無論是粘罕還是斡離不、還是兀朮,乙個個都是大牛,如果候選人從三大巨頭裡挑,那麼誰也當不了。還不如大夥挑乙個軟柿子完顏亶出來,反正國家大事依然是巨頭們商量,何樂而不為呢?

多爾袞的心情和顧慮,其實跟粘罕差不多。因為他也有這個時代的「斡離不、兀朮」就是豪格。與其自己和豪格撕破臉弄出內訌,還不如互相讓一步,推出個娃娃,兩人還能互相保持最低限度的團結。

10樓:月明如昔

層主答得不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理論上講每個人肯定都有私心 。但是不排除,上古時期,民智未開,從小接受忠君思想,君權神授,沒有考慮這麼多 ,古人講究雁過留聲,青史留名,怕身後名聲也是乙個。 古代文臣常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方面是來自於現實君權的至高無上(不死不行),另一方面也是成全忠君之名;

11樓:隰裡逸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成立,因為咱們普通人沒有達到人家那個境界。真正的聖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子非魚,安知魚啊!但是,以我的個人的觀點是他們不想稱王稱霸。

想一想,千百年前,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的覺悟和境界啊,以這幾位的能力如果相當誰也攔不住的。

所以,我們沒有達到那個境界救不要揣測那些人的思想,不要因為現代人的無知寒了這些先賢的心。

12樓:媯鯤

周武王的妻子是呂望的女兒,這女性可是武王親口所承認的「亂臣」之一。好像一直活到周康王時期,八十多歲了還領軍出戰。晉國又是唐叔虞的封國。

13樓:遼東管寧

以西周開張的亂局,周公稱王是作死,況且周公在軍事上又沒曹操能耐,還是做個權臣划算。

做首輔,就代表周室,可以號令天下,不從者可征伐,還可以拉齊國呂望等當打手。

自稱王,那就只有魯國地盤了,到時姜姓齊國不說,就是周邊姬姓一起動手扁你,你都吃不消。

看看周公輔政,管叔、蔡叔及其群弟都不支援他,還得向召公、呂望做思想工作。這號情況下,想稱王是蠢材,不能稱王是客觀事實。

少昊史料都未必真,就不說了。

多爾袞和周公情況不同,看他不立豪格立順治,就明白不對盤了,解決掉豪格等政敵時,多爾袞沒到四十,要不是早死(死因目前是墜馬)。順手把小順治乾掉,自己「名正言順「」當老大完全可能。

周公旦是否真的曾經攝政稱王,還是只攝政未稱王?

饞包包我們走 本包包的想法跟前面的大佬們差不多 雖說康誥是周公以天子的口吻發布的,整個再次東征事業中他也是最重要的主持者。不過武王到成王的銜接並沒有中斷記載,所以行天子之政的周公,在本包包看來並沒有完成 稱王 雖說他確實 代成王 幹了不少事,並且是公然以王的口吻,然而,他最後還是還政於王了。本包包的...

為什麼羅柏稱王的名號是the king in the north ?

傑赫里斯三世 我隨便編一下 King of the north在中譯本中有兩種譯法,北境之王,北方的王而另外一種翻譯是冬境之王,這是史塔克家祖傳的稱號譯法 在長夜中,已知世界似乎都是冬天,也就是冬境,所以布蘭登這個稱號很有可能是在暗示史塔克是真正的世界之王 周遊 the north 強調的是北方 t...

劉邦是楚人,稱王或建國為何以漢為名?

昹柳冷9 劉邦是項羽不得已封了個漢王,不然就是關中王了。劉邦有帝王之才,包容之心,用才之道,是項羽遠遠不及,項羽只適合做個將軍,漢幾乎是繼承了秦國的土地 特別是漢關中平原 人和,天時 制度與項羽對峙,所以稱漢最適合不過了,而項羽依然搞什麼愚蠢的分封制,開歷史倒車。 曹凱康 劉邦之所以被封王,是因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