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6-17 03:20:55

1樓:於飛

在生活中的遇到壓力或挫敗,產生失望、不滿或怨恨的情緒感受,對未來感到焦慮,逐步形成負面的思維和行為習慣,迴避現實的風險和痛苦,在頭腦中製造出一些假問題去解決,以表達負面情感、證明自己和消除焦慮。如焦慮、疑病、強迫症狀的擔心自己犯錯、失敗、生病、痛苦和被他人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排斥、侵犯,反覆的思慮、檢查、求證、確認。這些症狀本身就是靈丹妙藥,在某些時候可以快速的緩解焦慮,在迴避風險和痛苦這一方面,沒有什麼能比這些方式更為有效,只是症狀會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影響生活。

原因是:在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感到焦慮,並沒有通過現實的途徑解決問題,而是採用儀式化的症狀緩解了自己的焦慮,現實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問題越積越多,也就會產生更大的壓力和焦慮,也就需要更多的症狀去迴避風險和痛苦。到了這個時候,當事人就會想要控制自己不去思慮、檢查以恢復正常生活,可是不去實施症狀就會非常的焦慮,於是就進入與症狀對抗或向症狀屈服的往復迴圈模式。

有乙個高三的女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又經歷了一次考試的失敗,從而焦慮、煩躁,晚上睡不好覺,第二天狀態不佳,影響了學習,就開始擔心自己晚上睡不好覺,想要消除自己的睡眠問題,越擔心、越控制越睡不著,感到非常的痛苦,就又開始回憶過去的美好時間,以迴避當下的痛苦,又因為回憶的太多而影響了學習,就想要控制自己不去回憶,也是越控制越失控,再加上學習的壓力和睡眠不佳,越來越痛苦,回憶的也越來越頻繁。

這是個逐步迷失的過程,到了後來就很難再看清自己,對現實生活中的反饋也都會產生錯誤的解釋和歸因。比如有一位男性朋友,他的女朋友越來越疏遠他,他解釋和歸因為自己有心理問題,所以對方才會疏遠自己,進而更加想要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和症狀。可實際上呢,他的女朋友疏遠他是因為感覺他太自我中心,很少關注別人的想法、感受和需求,總是在自以為是和想當然。

再比如考試失敗,他也歸因為自己有心理問題,認為如果沒有症狀自己肯定能通過考試,可實際上他幾乎沒有為考試這件事情做什麼準備,整體就忙著迴避風險、痛苦和與症狀對抗。普通人理解不了這種思維和行為方式,就好比餓了就去吃飯,和飢餓感作鬥爭有什麼意義,但當事人會說,負面情緒和症狀會影響自己的狀態,使自己不想去做飯,甚至不想吃飯,只有先消除飢餓感才能去做飯和吃飯,這和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如出一轍。如果在現實中問題積攢了太多,的確是很難再去面對的,也有一些當事人認識到了自己是在迴避現實,想回歸正常生活,可是所要面對的問題和痛苦讓人望而卻步,只能繼續回來和症狀對抗。

想要回歸生活,首先是要認識自己,看清楚自己的期待、擔憂、想法、情緒感受和身體反應,看清自己迴避、控制和對抗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在沒看清楚自己之前先不著急改變什麼,因為不管做什麼都有可能還是在迴避、控制和對抗的惡性迴圈裡。

(1)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2)看清自己的思想觀念

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依據又是什麼。想法包括如何解釋、歸因、評價、推理和設想,依據主要是對自己、他人和事情發展變化的觀念,觀念來自於過去的生活經驗。也就是因為受到個人生活經驗的影響,當事人很難想到不同的解釋、歸因、評價、推理和設想,正如愛因斯坦所說:

你無法用你現在的思維方式解決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因為你現在的問題就是你現在的思維方式造成的。這也就是心理諮詢師的存在意義,心理諮詢師會通過真誠、尊重、理解和接納的態度,為當事人營造出乙個溫暖、安全的氛圍,幫助當事人把自己的內心完整的呈現出來,還可以為當事人提供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3)看清自己的行為做法

自己的做法是使自己越來越失敗和痛苦,還是越來越成功和幸福,還是暫時能迴避風險和痛苦卻會帶來更大的麻煩。其實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而做。有的當事人看起來是在面對和接納,可還是為了迴避風險和消除痛苦,就比如有的當事人聽說接納就能好起來,就問怎麼接納、多久能好起來。

如果發現還是為了迴避、控制而做,那還不如什麼都不做,至少不會再惡化下去,而人體是有自癒能力的,也能慢慢的恢復,就好比一池渾水,只要不再去攪動它,它自己就能慢慢的澄清。最重要的是先慢下來看清楚自己,再去採取有效的行為滿足自己的需求。

(4)通過他人來認識自己

迴避什麼都不能迴避關係,因為沒有他人不同視角的介入自己是很難看清楚自己的。別人是怎麼想的、什麼感受,自己不去問、別人不說,是猜不出來的,只是在自以為是和想當然。很多當事人就一直活在自己的想當然裡,不知道事實是什麼,比如有一些當事人,總是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有一些缺點和不足,或者是因為自己不正常。

可實際上,別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眼裡根本沒有別人,也就是所謂的目中無人,看不見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只想著自己要如何比別人強,和誰都要比一比,周圍都是自己的敵人,這也是感到焦慮、恐懼的乙個很重要的原因。學會與人合作是很重要的,自然界確實是弱肉強食的,但人類之所以會組成社會,就是因為懂得合作共贏。乙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很多事情需要協同合作才能完成。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沒有比較和競爭,有的是為了乙個共同的期待和目標一起努力,當事人在這樣的關係裡首先學會的就是如何與他人合作共贏,逐步放下自己的比較和對立,以平等之心融入心理諮詢關係,同時也更能夠尊重、理解和接納自己和生活中的人。

(5)學會等待和延遲滿足慢下來、退一步、看一看,認識自己,覺察自己的期待、擔憂和思維、行為方式,往往就是過高的期待難以實現,導致自己擔憂,又有許多自動化的災難性設想,導致自己焦慮,又迴避自己設想出來的災難和身心的痛苦,試圖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身體反應,導致情感越來越壓抑、身體反應也越來越失控。在看清楚自己之後,就能知道怎麼樣想和做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

佛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我信佛,但我不會說什麼佛經。我的理解恰恰與大多數人相反,狹認為學佛的人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這也是學佛的緣因 因為還沒認識到自己是佛 或許知道但並未悟到 沒錯我就是其中一員 而真正悟到的 佛就是我,我就是 屁 心理問題?你面對屁的時候屁已經在薰陶你了。總的來說就是從有到無的過程。若感不適請把我當個屁放了...

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怎麼辦?

龍哥 積極面對,然後尋找解決方案。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乙個人沒有放棄你,那個人必須是自己。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了,你也得對你自己充滿希望。 卟啦卟啦 其實我覺得很正常 我也經常有這樣的時候 而且我覺得許多這種情緒都是打磨出來的 慢慢反倒會習慣 我總是心裡戲特別多無端給自己加壓力 又一次飛機上貼的很耳熟能...

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怎麼辦?

TheWind風子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感覺,那是我初三的時候了,壓力大的讓我自己感覺要崩潰,可能是因為太好強了,對各種事情都很在意,讓自己很痛苦。那時我明顯的感覺到是自己和內心中另外乙個自己在爭鬥,每天會活的很沉重。現在走過這一段路,才發現每個人都曾有過那樣的作繭自縛的經歷,你不清楚別人的笑容下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