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是人的天性嗎?如何看待「好奇心害死貓」。求知是屬於思維還是意識的一部分呢?

時間 2021-06-04 20:41:31

1樓:劉水清

古希臘哲學家例如柏拉圖,把意見、感性認識排除在"知識"之外。他認為,只有通過理論理性思維(通常是理念)確定事物的本質存在形式的認識才能叫知識,如幾何知識。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表明,只有科學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

只有概念思維才是科學認識。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首先在導論中提出:什麼是思維?

令我十分驚訝,他居然說是"概念(思維)",他還提到了"概念構造",並且批評了馬赫輕視"概念構造"的錯誤。

2樓:深度生活

求知慾通常是定向求知,有目的地尋求某些方向的知識或思考。

好奇心通常是無定域探索,容易受當前場景影響。好奇心還有警覺的成分,所以和求知慾不能等同。

求知慾屬於思維或意識?你得先確定思維和意識的定義,才能確定與求知慾的關係。

求知慾是一種思維慾望,一種將思維導向某一領域的慾望,是思維的原始推動力之一。

求知慾被認識和反思的時候,就進入意識的領域。意識是乙個舞台,能夠在意識中顯現的內容,就可以出現在意識之中,求知慾也不例外。

3樓:風行

人的好奇心跟貓的好奇心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你養過貓,你應該知道,貓其實對新鮮事物的有一種特別專注的本能反應,就是迅速的發現,仔細的觀察,然後迅速的出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貓對剛剛發生過事情,反應結束後就迅速的忘記了,也就是說,貓對於應激性反應沒有記憶能力。

所以你拿一根棍子綁一根雞毛,就這把戲可以讓貓玩一天,貓都不會厭倦。

人就不一樣,人的好奇心的核心是去發現事物內在因果關係,一旦知道了某個過程的前因後果,好奇心就會得到滿足,好奇心一滿足,好奇心就消失了。這就是人類與貓不同的地方。所以好奇心會要了貓的命是因為貓的好奇心永遠得不到滿足,而人不一樣。

4樓:楊思基

人除了具備、擁有一系列的知覺,就沒有別的了。

不對呀,人們會說我還有手腳、四肢、頭腦、內臟、情感、思維、知識、親人、財產等等等等。是的,但這些統統都是【感知到的東西】,感知到了就有、感知不到就無法確定有沒有了。

人與世界都是感知,或稱之為感知形態、資訊形態。

總之,人就是某種感知形態,除了在感知中也做不了別的。

5樓:橙色

你說的二元對立,左右為難。但又具備好奇天性,同時擔心世人所說的俗語告誡。

這是你在年輕向成熟的過程。對於自己的了解,對於其他資訊的聽聞,正在建立自己的邊界和思想通路。

每個人看世界都不同,都是自我建立的主觀世界。而各自的客觀世界,是在不斷嘗試、不斷修正中建立的主觀世界而趨於客觀的。

像你的提問,就是在左或右的兩個極端不斷嘗試,最終你會得出自己的結論,得知在左右當中哪個點最適合你。這就是中庸。並非極左、也並非極右,一定是中間的某個點最妥。

6樓:司洪亮

思維應該可劃歸高階意識,而相對的應該還有潛意識。那麼就算這種劃分是站得住的,但動物的好奇心似乎也並非是可以截然說可以區分開的,因為思維可發引發好奇心。那麼這就不是動物的問題而就只有人才是具有樣的功能的(我們由一般的人與動物區分的觀點來看)。

但是還得回過頭去看,就是人是動物,那麼就根本上說潛意志大概也是人好奇心的主要出處了。當然這個潛意識我們還可以比如聯想到人的基因。但是就我本人的體驗來看,即總是隨著知識面的擴充套件就越發的好奇心就越發的大了起來了。

所以實在說不好求知究竟屬於是思維或還是潛意識一部分,總之是有的就是了,即然潛意識、思維都屬於意識就總歸在一起是屬於意識的好了。

至於如何看待「好奇心害死貓」?這有些象所謂的烏鴉背悖,不過是反過來的,即只要有乙隻貓是因為好奇而死,那麼該論斷就是成立的。

7樓:華帆

求知不單單是人的天性,事實上所有生物都有這種求知的天性,只是以我們為主體的意識無法去感知其它生物的求知範圍罷了。

求知是生物體由自身的安全需求催生出的天性,如同盲人的手杖。生物對保有自身存在的安全需求是基本的本能之一。而未知的潛在傷害是生物們所需面對的眾多安全威脅中的乙個,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對安全產生威脅的危機意識,通過基因傳承下來,基於預警機制的需要,就轉化成了求知的需求。

基因只負責傳遞指令,並不會告訴你原因,所以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

事實上不同的生物甚至不同的生活狀態的人,對求知的需求強度和範圍是不同的。比如動物碰到危險時會選擇鑽到乙個封閉的洞裡。原因在於,封閉的環境有著明顯能感知到的可以隔絕危險的障礙。

(已知的,可知的安全最安全。同理已知的,可知的危險最危險,當然這是心理學上的題外話了。)

人的情況有些複雜,比如抑鬱症會封閉自己,而有些生活狀態窘迫,為了生存掙扎的人對生存無關的知識,不太感興趣。這些都會因人因事而異。

求知本身可能有時存在於思維和意識之中,你能感覺到。有時你無法感知控制,卻止不住好奇。這根本原因在於,它是基因傳遞下來的一種基於安全預警需求的天性或者說本能。

哦,忘了說好奇害死貓這事兒了,好奇害死貓其實是種現象,也是種求知本能的屬性。現象是對能夠感知到的未知的好奇,會被未能感知到的未知危險傷害。它揭示了乙個,求知需要有知作基點,即我們只能順著已經感知到的「知」點去探索關於這個「知」的未知面的屬性。

這就是這世上之所以會有陰謀詭計,欺騙設計的根本原因。

這裡感「知」很重要。本能需求會蒙蔽一些我們理性的分析。很多本能對即時的短暫的人的環境來說有利的,但對長遠的處境是不利的。

本能是天性賦予的基於我們自我結構穩定的短期目標需求,它的屬性是固定的,不會應環境變化的即時的短視的,想要長遠深入的發展我們自身趨近於更長遠的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利益,達到基因層面因環境變化產生的新的進化需求,還需要掙脫那些寫在基因層面的本能束縛。當然推動這一切的仍然是乙個根本本能——趨利避害。

所以哪怕求知是本能,理性謹慎的求知才是獲得更廣闊的認知的長遠之計。

8樓:白寶蓮童子

沒有不是天性的,但天性不是不變的,若覺得是天性,而任其胡為,那就會被「所謂的天性」所害,因為天性沒有腦袋,一團混沌。

背後是另有個驅動力,但絕不是天性!

9樓:峰迴路轉

g求知應該不是人的天性。生存是人的第一本性,但求知是為了使人更好的認識周圍環境,使人更好的生存的需要,所以,求知應該是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一種產物。

「好奇害死貓「」說的應該是人為了滿足自己「追求真像」而付出的代價,有的人是為了真正的真像而付出的代價,比如說是神農嘗百草,哥白尼論證的日心說等,但一般來說,我們如果是正常情況下的求知,只要不是窺探別人的隱私、試探法律的剛性、追求暴富的心理,是不會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的。

10樓:「已登出」

應邀。末學才疏學淺,以下文字,僅作拋磚引玉。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求知?

其次,明確什麼是思維,什麼是意識,意識和思維是什麼關係?

再次重申。以下文字,僅是末學偏見,僅供參考。

從哲學層面而言:意識是思維的主體,思維是意識活動的產物。

從佛學唯識來看:無論是意識還是思維,都屬於第六識。

而求知與好奇,最終的目的,在於建立一種新的經驗認知。

舉個例子:去陌生的地方旅行,看到乙個陌生的水果,以前沒見過這個水果。此時,求知的產生,在於在第六識中建立對於水果的認知(名相)。

這時,乙個本地人熱情的和你介紹,這個水果的特徵、產地、種種與之相關的名相概念。此時,你的第六識建立了對於這個水果的名相(認知)。

但是,這個時候,對於這個水果,你還是會好奇,它吃起來口感如何,味道如何。

這時的好奇,是去建立前五識的認知體驗。(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好奇的本質,就是建立認知、名相。

但是,去觀察、剖析這個求知的心。你會發現,第六識,即我們的意識只是乙個工具。

意識是盲目的,衝動的。

在意識的背後有乙個推動力,它就是第七識。

是第七識,在主導著第六識,不斷的去攀緣,取捨名相。

這個第七識是什麼,就是我法二執。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乙個執著在作祟。

至於,求知是什麼。是攀緣、是慣性。

攀緣即不斷的去攀緣外境,建立不同的認知體驗。

慣性,即隨順長期被染著的習氣,而不自知。

11樓:哲不斷

求知慾是指對知識的渴求,好奇心害死貓是指對具體事物而言的,兩個概念完全不一樣。

前者侷限在思維層面,後者其實算一種實踐的慾望……比如你很好奇一天和隔壁老王一起回家的小女生是他的情人,要怎麼才能求證呢?你去質問他,還道德了他,於是乎老王為了封住你的嘴巴……這就是好奇心害死貓。

比如乙個原始人打獵時,看到了一種沒見過的動物,這動物長得肥頭大耳身體圓圓滾滾。獵人根據往常的經驗判斷這東西跑不快沒啥攻擊力,於是拿箭射它驗證自己的想法……於是被這頭棕熊殺了。

沒有被好奇心害死的貓後來總結歸納了自己的經驗,形成了一些知識。後來的貓看了後,死亡率就降低了,從此生生不息。

你做科研是好奇心和求知慾驅動的嗎?科研能帶來快樂嗎?

kplucky 兒時的夢想是 我要當一名科學家。我好奇人為什麼會生病,我求知健康生活的方法,我想讓父母長命百歲。後來,我上了醫學院,讀了研究生,接觸到了科研,必須做科研。我開啟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一切醫學相關的知識應有盡有,只有我想不到的,沒有我找不到的。Pubmed。想知道的知識都有,千奇百怪。我...

如何讓自己找回兒時對世界的好奇心?

一也 堅持觀察大自然,驚喜不斷,會越來越有興趣。看,蒲公英的花梗,花後會顯著變長 再瞧,外層苞片上的角狀突起 忍不住的,滿心歡喜 忍不住的,看了又看 潔寶寶 一片空白的世界觀才會對未知充滿好奇吧 隨著閱歷的增加 恐怕很難找出那種懵懂的求知慾了 多出去走走接觸未知的領域 也許就能找回兒時的好奇心了 小...

小時候求知慾,觀察力強,好奇心重的孩子,將來是學霸的機率有多大?

吳軻 一類家長會說 你問這些有什麼用啊?有琢磨這些的功夫,你怎麼不好好看看你那英語詞典啊?不好好學習,就知道整這些沒用的。還有一類家長會說 這個啊,因為這樣那樣,科學是不是很有趣?這個啊,其實我也不知道哦,不過我想網上或許有人知道答案呢。哇,我從來沒想過哦,你真厲害,要不我們一起找答案怎麼樣?第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