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可以消除自卑和社交恐懼嗎?

時間 2021-06-03 08:03:48

1樓:大衛艾爾曼

首先,催眠可以消除自卑和社交恐懼。

這位網友提到的他的妹妹的問題,其實並不屬於少數情況。很多人有過類似的經歷,只是沒有得到重視。很多人自卑、恐懼,不願意與人交流,家人只是認為他們「矯情」,不會睜眼看待,以為他們在故意氣家長。

這些自卑和社交恐懼的背後,都有著深層的創傷問題。就像這個網友所說的「後來似乎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她不肯和人講這件事情。」 一定是有非常恐怖或無法令人接受的事情發生,才會導致如此大的影響。

如果僅僅是和同學吵架,或者是被老師罰站,絕對不會有這麼大的心理陰影。

那件事情發生之後,她的「打哆嗦、昏倒、不愛說話」僅僅是一種自然表現而已,這些症狀不重要,重要的是產生問題的原因。

但是現在有乙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她不願意跟家人說出她遇到的那個事情。無論是心理諮詢師還是催眠師,都不能、無法強迫別人說出自己的秘密,沒有哪個心理諮詢技術或催眠技術能把別人下定決心隱藏起來的秘密套出來,違背別人的意願透露出來。因此,如果現階段直接讓她接受心理諮詢或催眠,是不會有進展的

建議採取折中的辦法,讓乙個催眠師與她成為好朋友,讓她充分的信任,並且知道這個催眠師不會將她的秘密透露給自己的家人。這個催眠師必須信守承諾,堅決不向任何人透露秘密才行,不能辜負了她的信任。

一旦她願意與催眠師交流,那麼處理起自卑和社交恐懼的事情就輕而易舉了。這個網友說,「你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差的。她從來不信。

我讓別人這樣告訴她她也不信,認為我們串通一夥。」這是因為,你們的勸說,全部處於非常表面的層次,說不到她的心裡去。這也是為什麼催眠技術比其他技術更容易起作用,催眠師可以將這些鼓勵的「催眠暗示」說進她的心裡,說進她的潛意識當中。

一句話總結,催眠非常適合解決此類問題,不需要讓她把過去的事情忘掉,而是讓她真正的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

雙胞胎催眠師聶騰聶飛授權分享

2樓:[已重置]

患者本來對社交場合的過敏,被漸漸地脫敏,再遇到社交場合,就會應付自如。在催眠狀態下,患者體驗到的心身鬆弛的快感和愉悅,實際上是解除緊張,鬆弛神經後的表現,而緊張正是本病最關鍵的一點,只要經常體驗這種鬆弛狀態,就是最好的"治本"措施。催眠術可使全身感到沉重和溫熱,表明肌肉鬆弛,末梢血管擴張,這樣就使全身對大腦發出的剌激大大減少,有利於消除精神緊張,調整大腦自我控制的能力。

3樓:Starringthestar

她社恐,焦慮的挺嚴重的。長期下去很可能會跌入抑鬱症。打不開心扉,也不要緊,她為什麼打不開?

因為她對心理醫生也有巨大的羞恥感,恐懼感,也要維持自己的形象,不能暴露出自己的不好,就好像最後一層遮羞布,只要我不說,你就不知道我有多差,我有多窘迫,我有多羞恥,還在想偽裝,美化自己最後的底線,自己騙自己,「好像心裡在想,只要我不說出來,我就還沒有到那麼差,那麼讓人覺得不正常」。

這樣活下去也沒意義,學不了習,工作也工作不了,就算能,也是勉強,一輩子行屍走肉,說不定哪天想不開,痛苦到極限,就自殺了。這都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可以試試堅持乙個心理諮詢師,比如30次以上。

她會慢慢開啟心扉的。

4樓:

我也是那個年齡有這種症狀,差不多一樣嚴重,到現在10多年了吧,沒有完全自癒,但越來越好,可以正常上班生活。其實這問題說白了就是環境因素: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同學的影響。

及自身因素:同樣的挫折有人會不在乎或往好了想,有人會往嚴重了想。兩個因素累加起來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要想戰勝這個問題,就要盡量做到無我。就是別把自己看得那麼重,別自我為中心,也別完美主義。不怕丟臉,也別自我譴責。

要想著我並不是中心,沒那麼多人注意我的一舉一動。事情做的不完美也沒什麼。就算其他人發現我的不同也沒什麼,這就是我。

坦然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與缺陷。最重要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有一天一切都會好的。

最後,希望有好的心理醫生能幫到你妹妹。

關於自卑和社交恐懼症?

雨叚 我不是心理醫生,只是乙個普通人,但我小時候是乙個非常內向的人,不愛與人接觸,從不和人主動說話,整天陰沉沉的,但後來長大了,接觸的人多了自然就要好些了,其實現在還有人說我有點內向,但我覺得比起以前好太多了,以前的我看上去像有抑鬱症一樣,我想告訴你的是,克服自卑和社交恐懼症是有乙個時間和過程的,不...

嫉妒和自卑需要消除嗎?

嫉妒之心人人都有,控制得好能成為不斷前進的動力,控制不好則墜入深淵。但我認為自卑真的是一切萬惡之源,可能一生都要與之鬥爭。 嫉妒和自卑都需要適度,但不需要消除,而且你也消除不了。嫉妒是自尊心受刺激的反應,有自尊是好事啊,只要方向正確,將自尊引導到個人發展上,多好的事!到了社會上,你會發現不勞而獲 少...

如何克服自卑 容易臉紅 緊張和社交恐懼症?

於飛 以下是社交恐懼症的真實案例分析。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文章不包含任何個人資訊。當事人因為過去的生活經歷而自我懷疑和否定,形成了社交焦慮和恐懼的症狀,迴避他人與社交場合,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感到緊張和不自然,而又擔心別人看出自己的缺點和不正常,擔心別人會看不起和疏遠自己。這是乙個迴避的惡性迴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