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生命科學 心理學領域的學術醜聞比數學 物理 天文領域的多那麼多?

時間 2021-06-01 02:21:04

1樓:阿廖沙謝克諾諾瓦

造假醜聞也是有不同分類的。

那種完全胡扯的造假,特意製作的假資料,抄襲什麼的所有學科都有。

生命科學還有心理學之所以有很多所謂的造假醜聞,主要還是因為研究的環境太複雜。大部分都是現實世界研究Field study而不是實驗室研究Laboratory Study,變數很難控制。

而物理什麼的,什麼引力,摩擦力的研究,準確度和可重複性都很高。

會看這個回答的人應該都懂什麼是P-value吧?在心理學0.05是significance,統計學經常是0.

001, 而一些物理實驗什麼的出現0.000000000000001才是significance都不奇怪。可是因為環境太複雜有時候0.

3心理學家都會當作significance.

也就是說一次試驗心理學的準確度有時候不比扔個骰子準。加上各種資料處理的時候出現的統計問題,出現準確率和重複率非常低的實驗的可能性估計得是99%。

總結,環境太複雜。

2樓:張yj

因為生命科學等多是實驗性學科,而實驗過程和資料可能有人造假,所以,參考文獻時最好選好一點的雜誌。至於數學、天文學等,難道數學造個假公式?天文學能造個假星球?

對這方面研究不是很了解。

3樓:

那只是你沒聽說過而已,就像絕大多數人都沒聽過Victor Ninov的故事一樣。

Victor Ninov - Wikipedia

Misconduct: The stars who fell to Earth

那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情了,當時勞倫斯伯克利為了和杜布納競爭,從GSI那邊挖了乙個人才過來,這個人才就是Victor Ninov。這在當時被看作是很厲害的一招:Victor Ninov參與了111號和112號元素的發現,並且在這些發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伯克利方面希望Ninov能讓自己在這一輪合成新元素的競賽中走到前列。

剛開始的時候Ninov的表現確實不錯:幾次實驗下來他宣布發現了118號元素。但後續傳來的訊息就不那麼美妙了:

杜布納和GSI都沒辦法重複出這些實驗來。伯克利方面也開始起了疑心,他們對Ninov小組的原始實驗資料進行調查,發現實驗資料遭到了篡改。而原始資料並不支援原來的結論,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撤稿,並把Ninov抄了魷魚。

後來GSI重新檢查了那些有Ninov參與的實驗資料,發現也有部分實驗資料遭到篡改。顯然,這是Ninov幹的。

可憐的勞倫斯伯克利,曾經多麼輝煌的存在,就因為Ninov造假這件事而聲譽掃地,真的讓人唏噓不已。

4樓:奧利弗

因為生命科學,心理學的實驗你很少能夠單幹,很多時候你有這項技術就沒有那項技術。你有這個平台,但是沒有那個平台,絕大多數時候,你需要取的樣本材料又多,這個更加需要合(guan)作(xi)。

而物理數學的等,只要你牛,絕大多數時候一台計算機搞定所有!

5樓:

生物科學貌似應用技術領域更多一些,有理論研究麼?

應用技術涉及利益,造假的意願更強。

理論科學造假貌似也是因為名利,相對來說意願沒那麼強吧。

6樓:阿機先生

心理學的渣研究確實多,重複性差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能夠把重複性差等同於造假...也是缺乏科學素養的說....

舉個栗子,對於睪酮的作用,有部分研究的結果是相反的,其中很多都是想要重複驗證但是失敗了的,然而就是在這樣看似失敗的,重複性差的「醜聞」中發現了睪酮和皮質醇的雙荷爾蒙調節假說,嗯。

7樓:gao yue

一些研究所需要參照的事件和人本身就無法複製,例如911相關的記憶準確度或者是饑荒戰火下的倖存者的心理/生理狀態。

就算不取極端例子,我普通性質的調研也行啊?比方說我做乙個關於deceptive impression management在IT行業面試中的使用頻率和規則之類的實驗,你是可以再找乙個重複做啊?

但是誰TM願意批給你經費來照抄乙個之前用過的實驗設計?除非你找出之前工具紕漏了,不然誰沒事閒著讓你重複?

最後,不可重複的給點證據。

心理學是有不少坑比在裡面,可吐槽也講點基本法好麼

8樓:

並不覺得抄襲剽竊,錯誤引用,簡歷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會有什麼差異

如果指的是實驗資料造假,以及資料造假被發現,我還是可以想象的。

首先排除掉數學,數學不是科學,數學領域的問題不是通過實驗來證明的,也就不存在實驗資料造假一說

物理和天文學不太清楚,但是以我的想象,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 實驗成本高,不會有人願意去重複,所以發現不了造假。或者實驗依託於跨國級別的工程,監督人員多。

2. 重複不出是常態,因為發現結果本來就是極其小概率的事件。例如轟擊原子的實驗,運氣不好(但概率仍然大於99%),射線沒有打到原子核上,就沒有出現理想的結果。

但是你不能說實驗未被重複出來,就是說原實驗資料造假

而生物和心理學一直被這樣的問題困擾,我認為乙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學科都非常依賴實驗,實驗幾乎是一切(事實上當然不是)。

在這些領域,有意的造假容易實現,畢竟資料收集的第一環節都在實驗者本身,他自己動手動腳,很難從過程上發現。

(不過後期統計上還是容易發現問題的,假的資料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考慮到,肯定容易出奇奇怪怪的問題)

(審稿人:哎?你這個眼動實驗很有趣啊,你分析了注視點的資料,能不能算一下眼跳的資料?

算好了能不能算一下軌跡的資料?還有我覺得有個變數很重要,你回去再補測一下,算一下中介效應給我看看。還有啊,你可以考慮換一種統計方法來算一下……

資料造假者:卒)

所以我還是相信多數研究者的資料的真實性的

而我覺得會出現那麼多重複不出來,主要原因還是曾經那批人統計沒學好,以及零假設檢驗的問題。

如果power只有20%的實驗出了顯著結果,那麼重複不出來的可能性當然很高。

9樓:

1. 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案多,在這一行混飯吃的人也多,就算造假的概率相同,結果也是這個領域的相關案例的絕對數量比較多,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在學術界不是一句空話;

2. 實驗性質的學科造起假來比較便捷,改個記錄P個圖啥的,發現造假的唯一手段是重現實驗,而一般而言只要不是重大突破,小魚小蝦的實驗誰吃擰了去重複你啊,所以造假的價效比比較高。數學之類的就難了,證明過程還能管你是手寫還是打字,條件推導不出結果就是推不出來。

倫理學是否阻礙了醫學等生命科學的進步?

秩秩德音 不是個人認為,回答這個問題,從具體的醫學倫理之類的來切入,恐怕是比較難辨清的,所以換乙個角度來看 科學究竟是如何進步的。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 科學革命的結構 一書中指出 科學的發展就是以 正規化 圖式 革命為核心的方式展開的,科學革命通過正規化的變化達到目的。當然,不只是科學,人類其...

心理學學術界是怎樣看待 MBTI 的?

非心理專業,強答一發。我之前自己研究mbti,覺得測出來好準,身邊幾個人測都挺準的,入伍測試和求職指導也有應用。直到 我認識了我們學校的心理系研究生,還有三甲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居然都沒聽說過這個測試。後來我就想明白了,雖然mbti正推準確性較高,不代表反推的相似性高,人和人的差異很難用簡單的16型表...

人格心理學領域,有哪些有趣的研究?

已登出 瀉藥。並非心理學從事者,只有業餘時間看看相關書籍。人格心理學有趣的我覺得應該是行為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但實際上心理學研究很枯燥無聊,現在心理學都是研究人類群體特徵,通過收集大量資料進行分析以得出結論。常人眼中的心理學研究是研究個體特徵。而從心理學讀者和愛好者角度來說,積極心理學是最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