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

時間 2021-05-06 02:59:11

1樓:娘娘

首先,你一定要是個心理健康、善良的人。從小通過耳濡目染給孩子打下乙個良好的基礎,保證ta不會輕易聽信外面的人的胡言亂語。這是只有父母能給的,最好的教育——言傳身教。

其次,可以學習一些教育心理學,上一下課,或者去買一些書等等。

2樓:心中的小火苗

父母在老大多大年齡時才適合要二胎?當老二出生時,我們如何教育才能兼顧老大的心理感受?父母對孩子到底是關愛多一些還是應通過制定嚴厲的規則來避免孩子犯錯?

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也存在上述困惑,推薦你看《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這本書,書中,作者結合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剖析了大量名人的成長軌跡,讓我們從中明白:父母只有在孩子0-6歲期間進行正確的養育,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靈,實現更好的成長。

作者奧利弗·詹姆斯是英國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作家,曾著有《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在這個只有贏家和輸家的現代文化背景下》和《沙發上的不列顛》等書籍。

作者將人生的前6年進行了拆解,讓我們清晰地了解到孩子的各種性格和心理狀態是怎樣養成的。下面,我們就從家庭角色、自體感、依戀模式和良心四大方面來分析一下父母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及給我們的教育啟示。

01 家庭角色對孩子的影響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除了受到基因的影響之外,人出生後,孩子在家庭中承擔的角色和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的後天成長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比如,朋友的父母喜歡男孩,但是朋友卻是女孩,從小,她的父母都把她當成男孩子來養,給她穿男孩子衣服,買男孩子用的玩具,鼓勵她和小男孩一起玩耍,長大後,朋友的性格就更多地偏男性化些。

孩子的出生次序不同,受到父母的關愛程度也會出現差別。通常在老二出生前,老大能得到父母較多的疼愛,但是一旦老二出生,父母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較小的老二身上,給予老大更多的是管教,老大就會因為心理不平衡而對日後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書中指出,如果乙個孩子年滿4歲時,弟弟妹妹才出生,老大受到的不良影響就會比較小,因為老大已經有了較好的應對能力。著名的心理學家蘇洛威曾通過對著名歷史人物的研究表明,排行相近的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越大,較小的孩子以後叛逆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此,父母在選擇要二胎時,最好在老大年滿4歲後再要,過早的要二胎容易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不要偏心老二,要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讓孩子們同樣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才能助推他們健康成長。

02 孩子自體感的形成

自體感是嬰兒從養育者的動作和語氣中感知到的一種活力感,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和自我界限感的基礎。母親的共情能力的差別決定了孩子自體感的強弱。

在孩子出生後的6個月裡,如果孩子冷了母親能及時給穿衣,發出飢餓訊號母親能及時給餵奶,感到害怕時能及時得到母親的撫慰,孩子和母親之間產生良性的互動和情感共鳴,孩子就會形成較強的自體感。

反之,母親若不顧孩子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想當然的方式餵養孩子,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出現對聲音或其他刺激過度敏感的多動症或者表現為退縮、嗜睡、面無表情、迴避他人的抑鬱症。

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出生後6個月內注意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給予孩子貼心又溫暖的照顧和養育,可以通過一些親子互動小遊戲來了解和感知孩子的需求,從而讓孩子形成強大的自體感,避免出現不利於日後成長的心理問題。

03 依戀模式的形成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那可能是你從小沒有形成健康的依戀模式。書中指出,0-3歲是孩子依戀模式形成的關鍵期。在此期間,父母的撫育方式會影響孩子依戀模式的形成。

依戀模式具體分為:迴避型、纏人型、混亂型和安全型。

迴避型依戀模式孩子長大後容易表現為不喜歡依戀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依戀,喜歡自給自足,多用忙碌的工作來迴避與人相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孩子在出生後的3-9月內,母親喜歡嘮叨和自言自語,不喜歡和孩子進行親密的身體接觸,母親通常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而非孩子的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控制。

纏人型依戀模式孩子長大後容易像母親一樣溺愛自己的伴侶,讓對方容易產生盡快逃離控制的想法,從而不願意和他保持長久的親密關係。造成這種不良依戀模式的原因是面對同一問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母親和孩子不能進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動。比如,當孩子想要擁抱母親時,母親沒有反應,讓孩子感覺母親缺乏熱情。

混亂型依戀模式孩子長大後對於親密關係持矛盾心理,一方面想與別人保持親密,另一方面又擔心和別人走得太近自己會受傷,讓人很難理解和接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母親的撫育方式自相矛盾,會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又虐待和忽視孩子。另外,父母酗酒、濫用藥物或者父母關係不和諧也是造成孩子形成這種不良依戀模式的原因。

安全型依戀模式是健康的依戀模式。具備這種依戀模式的孩子長大後能與人融洽相處,喜歡依賴別人也喜歡被別人依賴,能與別人形成穩定的親密關係。

如果想讓孩子形成健康的依戀模式,要求父母親在孩子0-3歲期間做到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通過與孩子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

04 如何讓孩子養成善良的良心?

乙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喜歡遵守規則,是否自覺服從長輩和父母的命令是由這個人的「良心」型別決定的。這裡的「良心」是指乙個人從小建立起來的為人處事原則。「良心」型別包括懲罰性的良心、脆弱的良心和善良的良心。

擁有懲罰性的良心的人表現為墨守成規,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喜歡苛刻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更容易患強迫症。之所以如此,是由於父母在孩子3-6歲期間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洩給孩子或者對孩子實施過於嚴厲的教育。比如,父親有潔癖,當看到孩子弄髒了地面或者房間後,由於憤怒而經常打罵孩子,容易讓孩子把髒和憤怒這種不良情緒聯絡在一起,長大後也成為潔癖。

擁有脆弱的良心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偏執、暴力傾向,喜歡叛逆,容易成為不良少年,工作後不願意服從上司的命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父母在孩子3-6歲期間比較偏執,經常感到抑鬱和狂躁,習慣用懲罰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且不因為孩子犯錯就隨意懲罰孩子。比如,父母心情不好,就對孩子暴力相向,讓孩子無緣無故接受懲罰,長大後,孩子也容易有暴力傾向,沒來由地攻擊別人。

擁有善良的良心的孩子長大後能與別人友好相處,能夠按照自己心中確定好的原則待人接物,不會輕易向別人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不需要父母或者上司的監督,就能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色。

如果想讓孩子養成善良的良心,要求父母一方面要做到密切關注並滿足孩子的需求,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信,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做事違背了道義和規則,父母也要以理性的方式管教孩子,及時糾正孩子出現的錯誤和不良行為。

綜上所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說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影印件。《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書通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撫育方式是否正確直接決定孩子長大後能否成為乙個健康優秀的人才。

願你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成為理性、溫暖的父母,共同營造乙個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家庭環境。

怎麼樣才能擁有一顆淡定的心?

肖丁宜 不在乎。當你 不在乎 學姐 上司 領導等不同級對你的看法的時候,你就能淡定了。以上為抖機靈,抖得不好請見諒,我不擅長這個 淡定的心,是雞湯式的叫法。文藝一點的說法,就是 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心若要 淡定 大致需要首先飽經滄桑,達到萬事了然於心,無論怎樣狗血的情節都無法再重新整理你的三觀。這樣...

如何挽回一顆破碎的心?

面臨同樣的問題 一時衝動傷他自尊了,後來道歉了也不回覆我,想和他聊聊也不回覆,最後就回覆我一句沒什麼好聊的。每每想到,自己說過的傷人的話都後悔,要是我也不會原諒,心疼當時的他,尤其想到他對我的好,怎麼能對他說出那樣的話,所以付出了失去他的代價。 情感二叔 看到乙個提問,疫情結束你最想幹什麼?有人直接...

如何在普通班保持一顆上進心?

GX戰 保持積極上進的20種方法 1 離開舒適區,不斷尋求挑戰激勵自己。2 把握好情緒。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獲得陣陣新的動力和力量。但是,不要總想在自身之外尋開心。令你開心的事不在別處,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緒高漲期用來不斷激勵自己。3 調高目標。許多人驚奇地發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