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三淨肉」怎麼理解?不算是自欺欺人嗎?

時間 2021-05-10 22:03:05

1樓:般若

所以說,所謂有些人說「我吃了某某動物,那個動物就被我度了」,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不符合佛教的道理的,也是不符合因果的道理的,而且它是不符合解脫的道理。

2樓:暗物質驅動

你們說三淨肉自欺欺人的應該去用時光機器滾回南北朝責怪梁武帝,在梁武帝之前佛教還允許吃肉的。就是梁武帝推行佛教要吃素食才流傳至今。佛教就算吃素,還不能吃「五辛」,這五辛可是植物佐料,在你們看起來多數是「更加自欺欺人」!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修為,何必強調某些細節,又不影響他人!

3樓:普照

佛教很多戒律,理論的基礎還是唯識的。

每個生命都有乙個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由各自的心識變現出來的世界。

世界與世界是互含互攝。

要解脫,就要確保自己的世界不要與其他生命的世界糾纏在一起。

偷盜是重罪,就是因為破壞了物主那個世界的運作,這個影響是幾何級數的上公升,蝴蝶效應式的放大。所有一切都需要你去承擔,去還原,難免生生世世跟物主糾纏在一起,解脫無期。

殺生其實是偷盜命根,這是最重的偷盜,會影響與他那個世界互含互攝的千千萬萬個世界,這些都需要你去承擔去復原。

至於吃肉,之所以要分輕重,也是要看對肉主原來的那個世界的影響程度,象比丘在山林中經常看到自然死亡動物的屍體,那屬於動物那個世界的殘影,吃這種肉,對動物的那個世界基本沒有影響,這個是允許吃的,但多少影響慈悲心,所以也不建議去吃。

對於比丘乞食時,施主供養的肉食,這個就要求必須是三淨肉,即使這樣,供齋的施主多少還是承擔了一些命債和肉債,佛陀慈悲,允許比丘乞食時食用,主要是為施主培植福德,利益眾生。但如果條件成熟,還是不應該去吃的。

4樓:王彥嶺

「君子遠庖廚」。三淨肉是給你清淨的心不受紛繁攪動的詞,生病了用抗生素不也殺死好多體內的微生物麼?

聽從本心,堅持信仰,才是正解。

5樓:

關於淨肉,有乙個關聯的問題,是世尊時代,乃至南傳佛教,出家眾都是"乞食",人家給啥吃啥,特別是守戒律的一些流派,對乞食的家數都有控制,比如只許敲十家門,要著啥吃啥,不許挑揀,挑揀會讓眾生生煩惱,挑揀的過程也是分別心,不利於自己修行,等等。因此,乞食的時候,總不能跟人家提要求,說,我吃素,你不要給我肉吃,等等,這種要求是無禮也無力的。有啥吃啥,所以有肉吃肉,如此而已。

北傳大乘佛法不同,北傳佛法有廟,特別是有廟產,有人種地,有了糧食自己做飯吃。廟產的問題,有人說屬於封建剝削,但有其客觀原因。乞食在南亞東南亞,作為各個流派沙門修行都這樣,很受尊敬。

您看泰國現在還有,僧人來乞食,信眾都跪地禮拜。而乞食在中國古代是不受尊敬的,這是文化傳統的不同。中中國人崇尚勤勞,乞食是一種懶惰的表現,一方面在道德上就入了下流,另一方面人們看到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勞動,乞食,會鄙視。

所以,中國僧人與南傳不同,才有了所謂的"農禪",是佛法本地化的表現。類似的,還有,中國緯度靠北,冬天冷,於是僧人有僧袍,有屋子取暖,於是有了各種資產。南傳講究三衣一缽,是對的,但內地要是都追求三衣一缽,就凍餓而死了。

所以,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隨時代,文化,地域不斷進步。

阿彌陀佛,頓首。

6樓:Fiona

其實吃三淨肉的概念類似於「君子遠庖廚」,並不是要守一條清規戒律來彰顯自己的虔誠,而是在修不忍心。儒家講,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7樓:

說的功利一點,這是為了防止動物死後的靈體,怨氣來指向性報復(專業術語叫冤親債主)。模擬的,民間有某種習俗,你殺動物時,不要說自己的名字,說別人的。動物就會去報復那個人(動物生時智力不高,死了保留生前的觀念,習氣)。

對修行人來說,這種非物質的傷害是很致命的。(因果)

8樓:張沐

也不用想複雜了,在食物匱乏的年代,有得吃就不錯了,總不能餓死吧。

佛家首戒殺生,要解脫出輪迴,最好不要沾染殺生的因果。

吃三淨肉,滿足了不沾染殺生因果,又能裹腹,有什麼可指責的呢?

9樓:「已登出」

很多答案想太多了。這個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看。

原始佛教的僧團並不從事耕作,而是依靠在家人的供養,主要通過化緣這種形式,《金剛經》中提到「次第乞已」,這裡的「乞已」就是化緣結束的意思。

關鍵在於,化緣的物件應該是隨機的,不允許自己挑揀。佛陀曾經批評一些取巧的比丘,因為他們專門選擇富有的人家,以獲得較好的食物和衣物。既然是隨機的,那麼對方不可能恰好事先準備素食,葷素皆有可能,而所提供的肉食肯定是滿足「三淨肉」的條件的,不存在刻意殺生的問題。

10樓:

就拿魚來說,飯店裡好多活魚,你撈出一條摔死,跟讓店員撈出一條摔死,這就程度不同,有人就下不了手但能看別人動手,這就比自己動手的強一點,更強一點的人就不忍當面看了,要店員拿到後廚去殺,再強一點的呢,就吃帶魚了,反正早就已經死了,不是我害死的,再強一點呢,不吃肉了。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樣,一下子就不吃肉,在爛泥裡滾了這麼久,洗也要慢慢洗不是?慈悲心也要有個逐漸培養逐漸深化的過程,你不能要求習氣重的人一下就不吃肉了,就像佛祖也沒要求你一下子就達到割肉餵鷹投身飼虎的境界。

11樓:oaker

三淨肉的出發點非常簡單,根本沒那麼複雜。不要引申的過度玄虛。

三淨肉這個說法針對的物件是靠乞食生活的出家比丘,壓根就不是面對的在家居士,三淨肉的本質就是,人家本來就是做好了給自己吃的,施捨給你人家也是要吃,不施捨給你人家也要吃。這種肉就是淨肉,可以食用。

如果是專門為你殺的,那你就不能吃了,因為是為你而殺生,施主為你造了殺業,動物因為你也失去了生命。前兩條雖然雖然也可能不是為你而殺得,但是你已經看見了這個屠宰的過程和動物痛苦的過程,之後還能心安理得的去吃這個肉,是違背慈悲心的。

至於買著吃算不算,這個已經超出佛陀當初定義三淨肉的範疇,只能去按照個人的理解去做了。阿姜查曾經對細微戒律多如牛毛無法完全遵守而苦惱,他向阿姜曼請教,阿姜曼開示他,戒律並不是最重要的,戒律防護的是心,心才是根本,如果心一直保持著正確的方向,那他的行為必然是正確的。如果心存在疑慮,那麼就不去做。

其實對三淨肉反覆糾結的人,就是不想失去口腹之慾,又不想受到內心的譴責。對此,阿姜曼的觀點就是,如果你存疑,那麼就按你心裡正念去做。

12樓:

慈誠羅珠堪布:大乘佛教講的三淨肉,與小乘佛教講的有一些區別。凡是在菜市場中,為了作為食物而死的眾生,都是不淨的肉,修大乘佛教的人不能吃。

13樓:離即離非

實在斷不了肉食的修行人,佛為之說三淨肉。為什麼是三淨肉,其關鍵是不是為了我而殺的,也就是說不是我直接殺的,以此未來的報應不是一種生死的報應,這種報應較易承受,不打擾未來的修行。

14樓:jia tian

自己能發心吃全素當然是很好的,不過對於有些暫時做不到的人,不想因此就對他關閉了學習佛法的大門,因此而開出這樣乙個方便之門。所以這應該是乙個過渡的暫時的權宜之計,因為很多人了解到一定深度後就會自然的放棄肉食選擇素食了。阿彌陀佛。

佛祖慈悲,不想因為任何原因斷絕眾生的學習佛法的機緣啊。此是苦心一片。

還有就是修行人托缽的,沒有什麼選擇的,就是給什麼吃什麼,所有有三淨肉這樣的規定。到了中國因為風俗不適宜實行托缽形式,自炊自飲自然就是吃素了。(好像也是因為梁武帝的大力提倡素食。)

個人理解是這樣。具體請參照資料:什麼是三淨肉、五淨肉

15樓:吳得之

不殺生的原因是因為不傷害

不傷害的能力是隨著我們的覺性的提高而提高的

16樓:

我覺得有乙個自然的過程,並不倡導戒律約束吃葷,而是自然的過程。隨著佛法的學習和慈悲的修行,自然而然不忍心吃肉,或者吃肉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慈悲而不是感官的愉悅。至於三淨肉的說法個人覺得是對上一種境界的表面體現。

是一種規定一種督促吧,個人理解敬請見諒狹隘之處。

17樓:菊子

我以前看過一本書上寫的是,以前和尚下山化緣的時候,別人給他吃什麼他也是沒辦法選擇的,你去化緣不可能還要求純素什麼的,所以才得出在不得已的時候可以吃三淨肉這一說。

佛家所說的證得菩提,是否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不怕死」了?

不怕死 改成 不用怕死 我們凡夫認為有生死,當然怕死,菩提無生死,證得菩提,證得實無生死。不用怕死了。智慧型層次不一樣了。打個比方 猴子認為水中的月亮是真實的,結果去撈月,甚至淹死 據說有人見過 我們人一般不會如此,因為我們知道水中月是假的。也是智慧型層次不一樣。永嘉大師說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

信佛吃三淨肉,五辛會墜惡鬼道?真的假的還有那麼那些不信佛的呢?

陳慶之 佛說世界,不脫乙個心字。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花一世界。吃五味補五臟,而五臟生五情。食五辛能助長情感,情緒變化,心境變化,一念一世界。如生歧念,即入惡道。信佛與否,皆是如此。 不是。不能如此一概而論。最終去處好壞由心定,但是吃素有利於修行。蔥薑蒜的我是不信。宗教裡後來摻入很多人為想法,整出來...

正信的佛教怎麼看待不淨觀?

03shy 真修行人的基本功而已。不離欲不能證得正定。不能證得禪定,沒辦法修觀,對無常苦空的義理沒辦法真實體會,只能淪為理論層面。過不了這關怎麼說只是解信,達不到證信,不是實證而來的,當然對離欲之後的殊勝功德利益好處都只能猜測或者迷惑。你以為離欲了就等於沒快樂了,但其實這種快樂爽到你想象不到 智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