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中一些筆畫的簡省 以及絲連的方式有什麼規律可循嗎?

時間 2021-07-10 07:47:14

1樓:翠微一羽

楷書畢竟是正書,橫平豎直雖說不是絕對(有倚側什麼的,比如說歐體九成宮裡面大多數是左低右高的),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呼應沒有體現的那麼明顯,比較含蓄。

下面舉個例子:請看左邊九成宮的「成」字,最明顯的地方在於那個豎撇。撇的收尾其實是呼應著橫的,也就是說筆畫的順序是先撇后橫,一點成一字之規,雖然楷書的呼應很含蓄,但是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然後說一下題主說的寫行書的時候感覺到不像楷書那麼有規律可循,的確,行書中的一些簡省、還有絲連都給人和很自由的感覺,但是並不是無規律可循。

這裡用王右軍的《聖教序》和公尺芾的《蜀素帖》來說說吧;從章法上看,行書和楷書有很大的不同。舉乙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寫楷書或者是隸屬的時候往往是從公尺字格、九宮格這些聯絡紙入手對吧,即便是寫的水平高了,大多也是自己買四尺或者六尺單條啊什麼的,然後自己畫格仔或者是圖方便摺疊格仔,我幾乎沒有見過不折格仔就直接上楷書的人,即便是寫了多年的人也一樣。但是行書則不然,我寫行書的時間最久,但是摺紙非常簡單,四尺的單條只需這齣四道等寬的豎條就可以。

這就說明:行書的行氣比較重要。

學字的時候,老師經常講一句話,就是寫行書時要橫看不穿,豎看得穿。

拿上面的聖教序舉例,大家會發現每一豎行的字都挺有行氣,但是從側面看,一橫排字看過去卻不這麼整齊。這種錯落卻使得行書更具有流動感。

至於題主說到的牽絲的話,行書比楷書多的多的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行書通過上下字與字之間的牽連來增加流動感。

頭乙個字的結尾往往呼應著下乙個字的開頭。

不過牽絲要慎用,因為稍不注意字就會顯得流華。這是我很愛的公尺芾的《蜀素帖》。期間就有很多筆畫呼應。

牽絲的話不僅用在字與字之間,更多的是乙個字內的筆畫與筆畫之間。

這個規律恕小女子不能完全的表達出來,只是在這裡推薦樓主,如果是從楷書到行書的過渡期,一定要多看看趙孟頫的《膽巴碑》這是過渡期非常好的一本帖。

當你的行楷寫的非常好,已經領悟到用楷書的嚴謹與行書的意蘊共存的時候,再下手練行書,恐怕會有更好的效果。

群星中一些奇怪的思潮組合可能自然形成嗎?

希伽察 布洛戈的介紹就是乙個解釋 極端親外,但是軍國。布洛戈在設定上應該是人類親兒子,比人聯巨企都親的那種 這些好小子是你們見到的為數不多的會說人類語言的種族,哪怕只是friend。文化衝擊,社會革命都會導致思潮的快速轉變。 Mr clark 索林原蟲入侵到達乙個階段會出現 哨兵 作為幫手,哨兵的國...

是否語文書中的古詩詞和古文都是最好的一些?還有其他很好的詩詞嗎?

講道理,研究生以前,哪怕是本科時代,非漢語方向專業的大學課本,選取古詩文的用途都只是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文學的美,從而提公升對漢字使用 鑑賞能力,同時起到啟蒙 育人的作用。因此大學以前的語文課本選用的基本原則是 首先要盡量易懂,其次要具有文字的美感,第三要有比較動人的感情。當然,第三點有時也可以用能淺...

如何看待一些作家連自己的文章的閱讀理解都做不出來?

西紅柿雞蛋多放糖 當文藝作品被創作出來的時候,作者其實就已經 死亡 了,他不擁有對文字的權威闡釋權。作者的死亡帶來 讀者 的誕生,文字在公共空間裡可以有多重闡釋,作者的創作史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讀者的闡釋成了作品歷史的一部分。作品是否具有足夠的闡釋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表徵了作品的內涵是否豐富。稚嫩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