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不認可《漢書 李廣蘇建傳》中李陵的四次戰績?

時間 2021-07-04 01:11:08

1樓:久遠的燈火

戰史有個習慣,叫「自情自報」,按這個邏輯來讀這段,這個戰績當然沒法簡單認可。

舉個自情自報的例子:甲乙雙方打了一仗,甲方說:「殺敵十萬,我方損失5000。

」乙方說:「殺敵八萬,我方損失6000。」那最接近實際情況的說法應該是:

「在此戰中,甲方殺敵6000,乙方殺敵5000。」

題主所說的這些戰紀中,屬於李陵的記錄我標一下:

李陵率5000步兵,第一次與匈奴單于本部留守3萬騎兵戰,大勝,斬殺數千。

第二次與匈奴左部8萬騎兵戰,且戰且引,轉戰一千多里最後一戰,復斬首三千餘

第三次與匈奴單于數萬主力騎兵戰,復斬殺數千人。

第四次再與匈奴單于主力騎兵戰,復傷殺二千餘。

屬於李陵的自己的記錄已經在引用中加粗了,就這幾點是李陵的,其他東西要確認需要對方的記錄,只有漢朝的一方的記錄當然沒辦法簡單認可。其中「與匈奴單于本部留守3萬騎兵」、「匈奴左部8萬騎兵」、「與匈奴單于主力騎兵戰」這些,都需要匈奴方的記錄來確定是不是「匈奴」、是不是「單于本部留守」、是不是「匈奴左部」、是不是「匈奴單于主力」,以及每一次到底有多少人。匈奴方的兵力調配又不是李陵或者漢朝來進行的,這些東西當然要看匈奴方的記錄了。

這也是看戰史的乙個很正常的狀態了。實際上哪個時代的戰史基本上都是這麼看的,因為各種原因,經常出現同一場戰役,一方說我殲敵十萬,另一方說我就死了200人,該信誰?

如果覺得這麼搞太奇葩,那舉幾個現代的例子。

29節的納爾遜:英國海軍的「聲望號」戰巡面對德國海軍的「沙恩霍斯特」+「格奈森諾」,德中國人將「聲望號」看成了「納爾遜號」,英中國人將「沙恩霍斯特」判定為「希佩爾海軍上將」,撤退的時候發現聲望追上來了,搞出了個「29節的納爾遜」(納爾遜號戰列艦航速是23節的水平)。

這已經很不錯了,雷伊泰灣海戰裡,日本的「野分號」驅逐艦和美國34特混編隊打了快乙個小時,被美方炸碎,然後美方對這條驅逐艦的報告麼······據哈爾西的回憶錄,文森斯號輕巡洋艦報告「是青葉級或者愛宕級重巡洋艦」,邁阿密號輕巡洋艦「一艘吹雪級或朝潮級驅逐艦」,比洛西號輕巡洋艦出言謹慎「一艘巡洋艦」,發射魚雷的公尺勒號驅逐艦「照月級驅逐艦」,歐文號驅逐艦「一艘扶桑級戰列艦」,驅逐艦中隊司令「夕張級輕巡洋艦」,巡洋艦分艦隊司令「我沒意見,大概是一艘巡洋艦就對了」。真正的對手其實只是一艘驅逐艦,光看美方的記錄能湊出一支艦隊來。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說明在看戰史相關的東西時,自情自報是個很基本的事情。

根據「自情自報」來看這些記錄,當然沒法認可,因為只有一邊的。

另一波人則是因為秦漢時期資料稀缺,不信這個就沒東西了,於是資料基本上是照單全收。

2樓:本因坊道的

因為跟李陵同時代的司馬遷記錄得不一樣,《史記》完全沒有提及這些事情。

《史記-李將軍列傳》:【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

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

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餘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

《史記-匈奴列傳》:【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及食盡,欲解歸,匈奴圍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沒,得還者四百人。單于乃貴陵,以其女妻之。

】司馬遷作為同時代人,基本沒有提及過李陵多次交戰以後還剩三千人的說法,只是說在交戰當中殺傷對方萬餘人,匈奴一方陣亡人數加上受傷人數為一萬有餘,然後李陵是方面死者過半,傷者的情況不明確,且弓矢射盡。

3樓:

沒證據唄!

司馬遷說李陵殺傷多少多少,那證據呢?

司馬遷又拿不出首級來。五千人損失了四千五,這是鐵證。

殺傷相當可沒有物證,司馬遷拿不出四千個腦袋來證明。你要說殺的少傷的多,那問題來了,傷好的匈奴兵還是匈奴兵,漢軍四千五的損失可是回不來的。

司馬遷寫了夏本紀,現在夏的存在與否還是爭論問題。

4樓:郭振華

因為李陵戰績漂亮嗎?漂亮。但漂亮主要漂亮在交換比和殺傷上。這點李陵的成績確實很大,很好看。

但最後李陵戰績槽點確實也是滿滿。以步對騎,孤軍深入,放到現在就是特種部隊空降兵跑到了裝甲師中間,戰法上是很容易被動的。然後李陵是且戰且退,戰後戰場控制,斬獲首級沒有帶回來,這點戰果缺乏物證。

而到最後,主將投降,校尉韓延年戰死(這位是位侯爺),最後士卒脫至塞者四百餘人。五千人出擊,生還者不到十一,主將失陷降敵,這很難說是勝仗?

5樓:章雨

匈奴傳玉單于認可就行,嫁了女兒,給李凌封王,黑發黑瞳的黠戛斯人,我非常贊成有奶就是娘,我也喜歡樂見,匈奴大入蕭關,打到漢武帝甘泉宮,

6樓:

漢代史家都是漢賦大家,文字感染力極強,匈奴又沒有史官佐證,悲劇人物的輝煌戰績難免遭疑。

但除非有足夠的證據證偽,不然僅憑幾句吐槽就推翻信史記載,顯然更加失當。

7樓:是非由心

根本原因是最後輸了,就算過程再漂亮也不能避免說這是失敗,戰略上只能說犧牲了四千多人勉強達成了牽制匈奴主力幫李廣利分擔一部分壓力的結果(但實際上並沒有影響李廣利先勝後敗的結果)。本質上這算是戰略上的失敗,除了劉徹本人(統帥部)的戰絕決策有誤和路博德的配合有問題之外,李陵自己在戰略上過於魯莽、在喪失友軍騎兵的配合下進入縱深過深,以致連續戰鬥多日也沒有友軍支援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

本戰證明了李陵是乙個優秀的戰術指揮官,祖傳的「李廣式」帶兵方式對於多年熟悉的中小型部隊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五千人在接近絕境的狀況下也確實爆發出了足夠強大的戰鬥力。但是,陷入包圍且無人支援的絕境中,這裡面本身是少不了李陵本人的私心過重和麾下的軍將們普遍性的自負心理和大局意識薄弱的問題的。

再吐槽一句,李陵(包括李廣父子)實際上都是被自身優秀的戰術水平限制住了,固然他們都是最好的偏裨、鬥將,但過度依賴指揮官個體戰術水平和家丁式管理的正規化,並不適合於大部隊是已經證明的了。

如何客觀的評價李廣? - 是非由心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加之三代人不論戰略意識還是政治眼光都極差,又自視過高不願打輔助,等於白白浪費了本身戰術的水平,放在大兵團獨當一面無異於典型的團隊毒藥。

為什麼很多人不認同自由和平等

言簡意賅 搞混了概念吧。自由不等於散漫。平等不等於平均。自由等於散漫那肯定要挨懟呢。平等等於平均也很反人性了啊。換做另一波過渡推崇的對立者而言,不也在犯這種錯誤嗎。 希冀 然後這個定義能否被普遍接受?如果能,那麼自由平等是否有必要成為社會準則?如果有必要,那麼如何論證並廣而推之?如果推廣,是否能保證...

為什麼很多人考過一建二建後辭職了?

不負年華 每個考過二建一建的人,大部分都需要經歷兩年以上沒有任何娛樂節目的艱苦奮鬥。考證的目的可以分為下面幾類 1 起步低,當前職業不如意。在建築行業底層的從業人員都明白,工資普遍低收入不穩定,沒有晉公升空間等等。我從事的機械銷售行業,考建造師就是因為收入太低了,隨著年紀增長讓我不得不狠下心去備考。...

為什麼很多人很多人對DIO愛恨交織?

北冥學徒 因為Dio在正版漫畫裡被揍過一遍之後,還要在各種鬼畜版裡被揍個千遍萬遍。殺人不過頭點地,他被打爆的次數估計比他吃過的麵包都多了。 星空 這就是有品味的反派魅力所在。身為乙個惡人救世主,並且作為乙個領袖部下都對他心服口服聞風傷膽 和jo太郎打牌的那個 然後一直在尋找著上天堂的方法。雖然幹過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