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認為良渚是中華文明發源地?

時間 2021-06-16 08:17:52

1樓:justn0vv

《易》曰:大人虎變其文炳,君子豹變其文蔚(斐)。

此句說明中華文明在上古時期是「大人」與「君子」合併的邦國。象形證據為甲金文「無」字,「大」的雙臂下各有一食邑。

「大人」係以北緯30度為主,證據是三星堆遺址--石家河遺址--良渚遺址的連線。

這三處遺址都具有城區,未見成熟文字,以圖形字或陶文為主,疑與「君子」系的炎黃時代相隔千年之久。三星堆遺址疑為過渡點,否則不會出現埋藏禮器的現象。

「君子」繫在青銅器上以金文「華」字描述「大人」系,「華」陰為阿壩州的高原,「華」陽為成都平原,中間以金文常用語「對揚王休」的休,《湯誥》「以承天休」的「建木」劃分 。

中華文明,應為亞洲大陸板塊(歐洲此時不存在人類王國)上最早期人類邦國的東部。良渚文明為中華文明的早期發源地之一。

2樓:芸香

先不說文化,首先先說y染單倍體構成。漢族y染構成中,o3佔50%,o1o2各佔15%左右,c佔10%。。。

良渚南島人單倍體是o1,也在漢族之內。皇漢難道要把15%的人口開除漢籍??皇漢也配??

再聊聊文化,良渚的玉文化,乃至玉文化引出的禮法文化;稻文化,乃至稻文化引出的農業粒食文化,都是華夏文化的根基。難道你們這幫皇漢要把吃稻公尺的漢族開除漢籍??

結論就是,良渚當然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3樓:張三

文明起源似乎得下乙個定義,就好像河流的發源地,得定義大概多少多少距離有相當閾值的流量,才可以被視為某某河流的發源地

所以,對於文明起源而言,此處人類也許需要進行乙個後知後覺的定義才行,青銅技術?製衣?工具?還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應該把農業(農業包括但不限於漁林牧耕副,此處主要強調耕耘),作為重要標識,至少在瓦特、洛克菲勒等人開創工業世代以前,中國社會人族主要的形態就是男耕女織,並在此基礎上豐富。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良渚已經是很晚輩了,

另外,從禮器上來說,良渚的禮器文明已經慎終追遠這些文化習俗(包括但不限於),這方面顯然非常華夏,它顯然是無可爭議是中華上古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4樓:西水東流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生根在中華大地,但這是只適用於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的,忽略了古代原始人類的特性。

原始人類所有食物取自於自然,是跟牛羊馬鳥一樣,遊走於世界各個地方。

後來原始人逐漸發展為以採集業為主,農業、畜牧業、狩獵、漁業為補。

農業基本是作為副業的,原始人做農業根本養不活種群。

先人留下的採集業其實近代也是非常常見的,比如上山砍柴、摘野果野菜蘑菇、吃樹葉、取泉水等等,你都摘過野果,憑啥滿大地都是森林樹木的原始人類不讓取呢?

所以原始人類本身就是流動的,像蒙古包一樣,今年覺得把這裡吃光了,種群就一起牽涉到更好的地方,直到把那邊吃光。

山海經就是在這樣的乙個原始社會背景下,古人慢慢牽涉到世界各地的見聞錄。 當然先是以口傳的形式,後來有了文字就開始記錄了,而有文字的時候,人類已經發展到,用農業來餵飽種群了,就失去了牽涉的慾望。 很多人已經在原地生活了數百年,所以對傳說中的那些不是很理解,就有了許多產生誤解的描繪。

一句話,古人類的生活方式是跟後來的人類不一樣的,是在沒有國界的自由環境裡生活,不要企圖把古人類也分割成如今的國家概念裡。

5樓:

首先,中華文明、華夏文明、炎黃文明三者的關係。個人淺見,華夏文明=炎黃文明《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個後起概念,指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文明的總稱,是以華夏文明為主體,融合其他周邊文明的總稱。

華夏文明,特指黃河流域,尤其是以陝西、晉南、河洛、豫東一帶,炎黃兩大部族為基礎形成的文明。

華夏文明,根植於黃河流域,在二里頭形成真正的國家和文明。

良渚和華夏文明關係不大,但可以說良渚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6樓:三星堆裡有文字

成都平原是華夏文明唯一的發源地,三星堆遺址中被稱作「三星」的三個土堆中,居於中間位置的、最大的、四方三壇形狀的土堆是古華夏人始祖的陵墓。良渚人的祖陵在三星堆,所以良渚不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不能因為良渚有精美的玉器、高大的城牆、和其玉器紋飾的統一而認定良渚就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因為良渚玉器上的紋飾是圖語文本元號,也是良渚人的墓誌和族譜,看族譜可知良渚人的祖陵是在三星堆遺址裡(不是三星堆裡的祭祀坑),所以成都平原是華夏文明唯一的發源地。

7樓:未來你還在

發源地之一。

良渚的發掘成果突出得益於過去的資源傾斜,國家急於找出那個五千年的節點,良渚當時希望最大。

要是直接就說良渚是源頭,那以後其他地方找到新的東西不是又得改口徑。

8樓:武城山

考古已經很明確了,中華文明起源於長江中游的城頭山城邦文化,後擴散到良渚、石家河、兩城鎮、陶寺、石峁、寶墩、夏家店、高城等地,距今2023年左右,中國各地城邦文明經歷了一場大劫難,大約300年後,夏商周吸收了各地城邦文明成果,又從中西亞引進了小麥牛羊青銅,開始從中原崛起。

三星堆比中原遲,在文明起源上,我站石家河和良渚,在三星堆面前,我站中原,因為我只尊重考古事實,什麼古書傳說,統統不可靠,只能做為參考,不能理所當然地看成事實。

文明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人類最早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採集和漁獵,新石器時代則是定居農業,到了文明時代,則是一波又一波城市化的浪潮,而中國的城市化浪潮,起源於長江中游的城頭山遺址。

城頭山遺址位於長江中游澧陽平原一帶,這裡1.2萬年前華壋遺址和2023年前八十壋遺址就開始築城,到了2023年前,繼承了悠久的築城歷史,城頭山城池開始修築,同時城內生活方式從農業轉化為手工業和商業,周邊陶器都是城頭山生產,城內還有祭壇、殿堂等宗教政治設施。

從城頭山開始,長江中游掀起了築城的風潮,從2023年前到2023年前,以上百萬平公尺功能複雜內涵豐富的石家河為代表,龍嘴、笑城、譚家嶺、陶家湖、門板灣、馬家垸、城河、七星墩、陰湘城、走馬嶺、青河和雞鳴城等將近20座史前古城崛起,並對長江下游良渚、山東海岱地區、中原地區、四川盆地的史前城市群的崛起,起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023年前就來往密切,著名的跨湖橋文化,明顯比江浙地區的上山井頭山河姆渡文化發達,就是長江中游的影響,2023年前到2023年前,馬家浜文化的駱駝墩型別,受長江中游文化的影響,變得強勢起來,不斷從太湖西岸向東岸擴張,成為馬家浜文化演變的主軸,長江中游的白陶和獠牙獸面也傳到長江下游,後來成為良渚的標誌性文物。到了2023年前,兩地在密切交往的基礎上,其文化面貌同時發生巨變,長江中游出現了屈家嶺文化,長江下游則是崧澤文化。兩地文化繼續保持密切往來,其中長江中游屈家嶺文化,發揚光大了本地大溪文化的築城傳統,並將其傳入長江下游,使得良渚文化也進入了城邦時代。

至於長江中下游密切交往的考古證據,其它不論,單單比較5000前城河遺址和良渚遺址,就有很多證據,比如兩者都有玉鋮、陶豆、木棺葬、漆器、黑陶、紅燒土房子等,連築城技術都極為相似,城池都是堆築的基礎上加少量夯築而成,都是坡度較小牆體寬大,都脫離了早期城頭山圓形模式,變成了圓角矩形或橢圓形,城內外都有複雜的水系和人工運河,都有多座水門,城中心都有類似宮城的大型建築。

當然,從文明成就來說,良渚水平更高,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更大。

另外,內蒙遼寧的紅山文化,也可勉強看作另乙個文明源頭,它不但通過安徽淩家灘文化對良渚和石家河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促使河套地區在2023年前就進入城邦文明時代(比良渚略遲),最後誕生了石峁這種巨無霸的石頭城邦。

到了2023年前,中原也進入了城邦時代,2023年前,中原文明開始擴張,其中王灣三期文化重創了長江中游石家河城邦,而河濟文化則侵入良渚文化地盤,最終與良渚文化融合,形成福泉山文化,該文化既具有中原文化特徵,又具有濃厚的良渚文化特色,到了2023年前左右,可能受特大洪水影響,良渚文化和福泉山文化同時在江南地區消失,但廣東石峽、湖北肖家屋脊、陝北石峁、晉南陶寺、遼寧夏家店、中原地區、甘肅青海齊家文化,出現了大量良渚文化元素,比如青海的齊家文化喇家遺址,竟然出現了木棺、竹編、漆器、干欄式建築、祭壇等一系列良渚文化元素,甚至祭壇頂上和良渚一樣,也發現了高規格墓葬,並隨葬較多玉器,大概與遷三苗於三危的傳說有關吧。

2023年前,在吸收了周邊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又吸納了中西亞牛羊小麥青銅文化,中原進入三代時期,中華文明成熟。

至於長江中下游文明為何比中原早。國外有個觀點,就是人類社會獲取資源,一靠自已勞動,二靠從別人那裡劫奪和剝削,採集漁獵還有薯芋種植的東西,不易儲存,也不容易劫奪和剝削,所以不易產生文明,但穀物種植不一樣,穀物易於儲存和集中,也易於劫奪和剝削,所以文明主要產生於穀物種植地區,其中長江流域的水稻產量大,水田也便於集中管理,而中原粟作農業不依賴於水源,到處可以種植,產量相對也低很多,不便於公權力占有,所以長江流域文明先行了一步。

長江中游有完整的文明發展鏈條,才是中華文明真正的發源地

9樓:那些有的沒的

首先啊,中華文明的起源問題很複雜,也很具有爭議。

但我個人認為,中華文明的起源一定在黃河流域,甚至是伊洛河盆地(洛陽、鄭州一線)。

最具代表行的是「二里頭」

別的真的不能代表中華文明。

但二里頭的文化又明顯呈多元,東北的紅山(夏家店)、山東的東夷文化(大汶口、山東龍山),也有湖北的、東南的匯入。

這種文化碰撞、交流最終產生了中華文明的。

具體到良渚,只能說它的定位只是在中華文明多元匯入的一元,而並非源頭。

10樓:蝦仁豬心

並不是,哪怕你把良渚玉器吹上天,它跟華夏也沒有什麼關係。在申遺之前,良渚博物館自己都承認良渚是南島的祖先,申遺之後搖身一變,就成了華夏文明發源地了,真是可笑。什麼時候南島跟華夏同源了啊?

有錢真是可以為所欲為呀。你就算要給華夏文明在南方找個根,也不可能找到良渚頭上去,石家河在看著你呢。

我很早就寫過乙個答案,說中原考古進度其實遠遠落後於長三角。就二里頭而言,許巨集坦言,二里頭進度太落後,目前的發掘和研究十分不足,未開可能會有更重要的發現。根據世界古都論壇上給的資料,61年來,二里頭目前發掘進度只有1.

5%,無論是已經發掘的墓葬還是器物,都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可是你們看看知乎上有多少人,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一口咬定二里頭不是夏都呢?

同樣的問題在中原地區普遍存在,並不是個例。以洛陽盆地及其周邊為例,蘇羊遺址(距今約6000-2023年)作為中原地區史前社會複雜化的開端,作為廟底溝向二里頭發展的「第一站」,直到近兩年才進入「國寶」名單,保護和發掘工作進展可想而知。

什麼原因呢?因為河南要保護的東西太多,但是河南又不富裕,從而導致重大遺址的發掘研究進度慢,在宣傳方面吃了虧。看看近十件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河南是什麼表現,浙江又是什麼表現呢?

可以說浙江省連洛陽市都不如。不說跟中原比,就是在全國來講,浙江都是正兒八經的文物小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已經顯示的非常清楚了。這側面反映出,河南要幹的事太多了,不可能像浙江一樣,集中精力搞乙個遺址。

比如最新發現的河洛古國甚至連進度都沒有,就已經有精神良渚人在瘋狂詆毀河洛古國了。就不怕被打臉?現在仗著自己進度快,找到了點跟華夏文明相似點「蛛絲馬跡」就開始大肆炒作,恐怕現在吹的有多狠,以後就有多尷尬。

中華文明是否是世界性文明?

五名 按你的觀點,沒有世界文明。西方現代文明固然橫掃世界,但其精神核心過於依賴人種民族至上的理念,伴隨著移民和人種替換已現頹勢。伊斯蘭文明內鬥激烈一盤散沙,除伊朗外至今沒有乙個伊斯蘭國家建立像樣的工業體系,大大落後於時代。在加上你所說的,中華文明被世界孤立,現狀嚴峻。實際情況就是,所有文明都一樣,面...

中華文明是原生文明嗎?

把酒盞 當然是原生文明,20世紀大量考古發現,中華文明東來說已經完全破產,但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是多民族融合的過程,同時不斷吸收借鑑了外來文化,當然受外來文化影響,但中華文明是世界現存僅有的古文明,延續至今。有高讚回答的那是人類學範疇的人種,屬於史前史,不能定義為文明,史前史太漫長太久遠了,從人類起源...

為什麼中華文明是中華文明,東亞東南亞國家都沒有形成廣闊的文明?

首先,這些國家是有他們的文明的,只不過沒有中國博大精深,這是乙個質化和量化的問題。至於說原因,這些國家,地處島嶼,人口少,沒有足夠的平原發展農業。而中國大陸,合適的氣候和土壤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廣闊的平原使得大規模農業成為可能,北方種麵,南方種公尺,吃飽了吃好了壽命才長,身體才健康,才能研究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