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寫詩作詞需要打草稿嗎?還是有感而發吟詠而出

時間 2021-06-14 18:06:30

1樓:北辰

古人不清楚,我個人來說,大致創作過程有三種情形:

一種是唱和、應酬之類的,也包括自己突然想寫個什麼題目,先得了乙個題,然後調集情感、蒐集詞句成詩。這種情況下一般先打腹稿,構思立意。立意出來後,邊寫邊改,算是要打草稿的。

一種是有感而發的。往往先得乙個核心的詩意,或者類似詩眼的某一句,然後再鋪陳成篇。也可能一時成不了篇,就先放在一邊(後來可能會想起來用上,也可能就此忘了)。

這種情況大多都是寫些絕句。所以基本只打腹稿,直接成篇。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就只是感覺心裡憋著一股氣,不抒發出來就不舒服斯基。然後憋啊憋,突然某一天某一刻找到個契機就宣洩出來了。起初並無太明確的立意,全憑感覺行文,有點像意識流。

往往會是古風或者長調。這種情況基本不打腹稿,邊寫邊改。有時一氣呵成,有時要反覆修改。

2樓:給力peterS

基本上是要打的。不打的流傳下來的比較少。所謂的立馬可待,或者七步成詩,基本上屬於天才的。其他人要麼是「兩句三年得」,或者「春風又綠江南岸」,又或者像白居易念給老婆婆聽。

古代很多文人寫詩喜歡把自己比喻為女子,以女子的口吻作詩的原因是什麼?

魚如意 君臣如夫妻吧,得重用就像是成功拐走了男神,被君主不信任 被貶斥就像是失去了丈夫的愛,如果有小人進讒言的話則像小三劈腿。同意樓上說這種現象始於屈原。 鹽焗雞好吃 不是這樣理解的,題主沒有分清楚詩的作者與詩的主人公之間的區別。很多詩,作者與主人公是同乙個人,那麼此時就是詩人抒發內心的感慨萬千。有...

古代文人寫詩詞的目的是什麼?跟朋友圈發動態類似嗎?

張凡凡 大家都知道 詩經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 詩大序 中提出這樣的理念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同時,對於 詩經 尤其是其中的十五國風,也有這樣的評價 飢者歌其食...

為什麼古人寫詩作賦大都喜歡引用典故

其為飄風 就我自己而言,我用典的原因有幾個。一 自己沒有更好的語言表達想要表達的東西,用典代替。二 寫東西時,首先浮現在腦子裡面的就是那乙個典故。三 裝x。就題主的問題 用典的作用和修辭效果我都明白,可是為什麼古人好像特別喜歡用典?像是預設的最佳修辭手法,是因為覺得別人的事更有說服力嗎?是古代比較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