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寫詩作賦大都喜歡引用典故

時間 2021-05-31 08:04:48

1樓:其為飄風

就我自己而言,我用典的原因有幾個。

一、自己沒有更好的語言表達想要表達的東西,用典代替。

二、寫東西時,首先浮現在腦子裡面的就是那乙個典故。

三、裝x。

就題主的問題:用典的作用和修辭效果我都明白,可是為什麼古人好像特別喜歡用典?像是預設的最佳修辭手法,是因為覺得別人的事更有說服力嗎?

是古代比較壓抑的環境讓詩人覺得用古聖賢的典比較安全保險嗎?是因為這樣更含蓄嗎?用典並不是預設的最佳修辭手法,根據表達的需要,不同的手法肯定作用不同。

一般在懷古之類的詩文裡,用典比較多。其實典有時候也正是在被用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典。例如「金陵懷古」這乙個母題,便是從《黍離》開始,到六朝金粉,到侯景之亂,到隋文帝對陳導致金陵破壞。

金陵的由盛到衰,引起文人感嘆。再如,閨怨詩,便是從《衛風伯兮》而起:

閨怨詩(宮怨詩)——怨望(哀怨+期盼)——陳風月出——明月相思的女性造型的關聯模式。女性化的造型。

錢鍾書先生《管錐編》裡涉及很多這方面的東西。

壓抑的環境或許還真沒啥影響,畢竟大家都能看懂是什麼意思。含蓄是有的。

針對題主問題,為什麼大都喜歡用典,這個問題其實和「為什麼大都喜歡寓情於景」,「為什麼大都喜歡對寫」這種問題類似,用典只是乙個很普通的手法。可參照其他問題。

2樓:葉藏

引用典故一是寫作習慣,像江西派詩人就提倡用典,因為黃庭堅講古人做詩無一字無來處。二呢,典故可以用幾個字表達很多字才能表達的含義,起到精簡文章的作用。三呢就是通過特點的典故抒發某種情感,比如用李廣難封,就是表達仕途不遇的苦悶。

最後還有乙個就是顯擺自己的學識,用典多從乙個側面也證明作者讀書多。

3樓:熱愛生活追求真理

因為我們不能總是摸著石頭過河,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典故必是名人,名人乃我楷模。

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看的更遠。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見賢思齊,修齊治平。

4樓:談天口

去掉藝術等等考量之外,裝X肯定也是一種原因我用典多,我比你知道得多!

就你這水平,別說和我比寫詩,我寫了詩,你看懂都費勁!

顯擺一下自己的水平……

有點腹黑

5樓:北冬

有逼格,情感也更容易傳達

古詩詞講究格律,對於字數自然也有要求,因此情感的表達上就要仔細拿捏,說的太多了,嫌煩。說簡練大白話,嫌俗。

如此比較,引經據典當然就是最優解

古人寫詩寫詞為什麼總喜歡用 腸 這個字來表達自己的痛苦之情?

吝霧 容我說句沒有水平的話你聽過斷胃人斷心人嗎還有腸有後悔的意思比如腸子都悔青了腸又與長諧音感覺是斷腸人的愁更加深長意味深重些吧 這些話很沒有水平不喜勿看。 緋蓮子高 這其實是非常接地氣的一種詩歌傳統。在 詩經 中就有十多篇關於農事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 豳風 七月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

為什麼畫畫的大都喜歡養貓,玩樂器的大都喜歡養狗?

空海山人 沒辦法,我家貓是有一回上班開門時竄進來的。那會我想著開門可能就會自己跑出去,哪知道它直接跑進屋最裡頭窗台那翻肚皮。我也不好直接捉它扔出去,就站門口等它看會不會自己跑掉,我老婆也在一旁站著看它情況。過一會它自己從裡頭溜達出來蹭了下我老婆腿然後就蹲下看著我了,我老婆看到這情況又轉頭看著我,然後...

為什麼古人寫詩詞時,那些意象 題材和梗老是用不膩?

是會審美疲勞的啊。所以後來越寫好的作品越少了,但整個社會上下千年沒有變過,社會和思想沒有變化,外部的文化輸入除了宗教能傳播下之外其他希臘文化什麼的也沒有聽聞過,詩文上新的意境也就開拓不出來,讀個書除了想著做官外其他也沒什麼好夢想的,開拓是不可能開拓的,只能變個文體撿撿舊梗硬撐著寫下去這個樣子。 被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