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寫詩詞時,那些意象 題材和梗老是用不膩?

時間 2021-05-06 02:50:54

1樓:

是會審美疲勞的啊。

所以後來越寫好的作品越少了,但整個社會上下千年沒有變過,社會和思想沒有變化,外部的文化輸入除了宗教能傳播下之外其他希臘文化什麼的也沒有聽聞過,詩文上新的意境也就開拓不出來,讀個書除了想著做官外其他也沒什麼好夢想的,開拓是不可能開拓的,只能變個文體撿撿舊梗硬撐著寫下去這個樣子。

2樓:被愚弄者

這裡面有一比,就是島國愛情片。

一則是才力不夠,只能生套。

二則是才力夠了,但是沒有醞釀,只能生套。藝術是講求靈感的,而有時會在唱和應答。思如泉湧、倚馬可待,這種情況至少不會是次次如此。

三則意象的套用,比較容易激起情感上的共鳴。比作杜鵑啼血,如果自己生造乙個那就比較加以營造,對於惜字如金的詩歌來說比較奢侈,上面有人說詩將整體的氣韻、意境,意象可以是重複的,但優秀的詩作,氣韻與意境往往是獨特的。

題材的自由度還是比較大的, 同一題材,可以有不同的寫法與表達。比作說戰爭的痛苦,這在《詩經》裡面就有,但後世也有佳句。藝術是要講創新的,所以到了該膩的時候還是會膩的。

宋人寫了很多說理詩,就是覺得唐人把很多東西寫盡了。

所以,這樣的重複是有理由的,符合藝術規律的。詩歌也在不斷地開拓,取用新的意象,選擇新的題材。

3樓:寒秋

大概是因為在熟悉的意象下,自己的含蓄的言論才能讓別人理解,而且,如果作者的水平足夠高的話,即使是最常見,最簡單的意象,也會有絕妙的藝術效果,正如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一般,詩詞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甚至有些缺乏生氣了,但在詞人筆下,詩詞又煥發出新的魅力!

4樓:

所以比起辭藻,古人一直都更在意全篇的氣韻。

你讀讀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樓:天生吾儕

我都不知道怎麼說……

歐洲繪畫,就那麼兩三個題材幾十個人物,翻來覆去畫了一千年都沒嫌煩……

一部西遊記,中中國人從宋朝聽到現在,結果孫猴子竟然混成了中國最知名的神話人物……

為什麼古人寫詩作賦大都喜歡引用典故

其為飄風 就我自己而言,我用典的原因有幾個。一 自己沒有更好的語言表達想要表達的東西,用典代替。二 寫東西時,首先浮現在腦子裡面的就是那乙個典故。三 裝x。就題主的問題 用典的作用和修辭效果我都明白,可是為什麼古人好像特別喜歡用典?像是預設的最佳修辭手法,是因為覺得別人的事更有說服力嗎?是古代比較壓...

現代人為什麼不喜歡寫詩詞?

我愛弗拉門戈 這和現代的哲學 價值觀 環境與古代不一樣有關,可以了解一下中國古代哲學與西方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會更加知道古代詩詞凝練含蓄的由來。 楊子 誰說現代人不喜歡寫詩詞的,作為乙個現代人,我就喜歡寫詩詞,歌行體,律詩,絕句,詞,散曲我都寫,而且是比較嚴格的遵守格律規範的寫。我用詩詞曲寫節...

古人寫詩寫詞為什麼總喜歡用 腸 這個字來表達自己的痛苦之情?

吝霧 容我說句沒有水平的話你聽過斷胃人斷心人嗎還有腸有後悔的意思比如腸子都悔青了腸又與長諧音感覺是斷腸人的愁更加深長意味深重些吧 這些話很沒有水平不喜勿看。 緋蓮子高 這其實是非常接地氣的一種詩歌傳統。在 詩經 中就有十多篇關於農事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 豳風 七月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