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工作中,對於露天的古建築,比如石刻,木雕等等,怎樣應對自然帶來的的腐蝕?

時間 2021-06-08 12:57:50

1樓:o惟物o

尤其是戶外的不可移動文物,他的老化是必然了,不恰當的比喻就是和人生命的過程相似,「衰老」不可避免,文物保護只能想方設法延續他的存在。在其現有基礎上保護他的「健康」狀態。自然的侵蝕是不可改變的,以前有人設想用巨大的「展櫃」罩住不可移動文物,讓其中恆溫恆濕。

不過,這樣的矛盾是明顯,即不利於環境空間格局又對參觀、學習、體驗造成障礙。我覺得這是乙個困局。

2樓:獨孤鐵蛋

首先說乙個外行人不知道的點:文保行業內,「煥然一新」是個貶義詞。

文物保護工作的原則之一就是修舊如舊,盡量還原文物的歷史風貌,保留歷史痕跡。

如果是石結構的文物建築,自然腐蝕一般也就是表面生長的植物青苔和水鏽結殼,對結構本身沒太大影響,反而能賦予文物建築歷史滄桑感,所以不會輕易去除。如果自然侵蝕已經損害結構穩定性了,那一般會在隱蔽部位加固。

石刻的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價值很高的可以收藏到博物館裡,做個亭子加個保護蓋等,如果自然災害影響到結構了,像石窟摩崖石刻之類沒法移動的,那就是個系統工程了,得做個維修方案甚至是整體保護規劃,採取加固基礎,降低地下水水位,加強排水等措施。當然大部分情況是不做干預,用軟毛刷清理下露出原貌即可。

木雕本來就不會露天放置,一般是作為建築構件,這種情況下把屋頂修好別漏水就問題不大。

有時候現有的技術沒辦法妥善保護文物,抑或者有的東西本身價值就不高,真要採取妥善保護的措施經費不足,就只好測繪拍照記錄現狀,採取維持現狀的措施等以後再處理。

3樓:馬嘯

這個問題的專業程度很高的,每種材質的應對方式不一樣,同一種材質在不同環境下理論情況下也不一樣。

另外,「自然帶來的腐蝕」是有很多因素的,水,鹽,微生物,表面硫酸化(石料),等等等等,對待方法和處理不見的一樣。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石料為例,除鹽,清理,預加固,加固(微觀),加固(巨集觀),灌漿,環境控制,監控等等吧,所以文物保護工程是個綜合的工程,有時候還需要基礎研發在裡面,比如保護材料與工藝,腐蝕機理等等,專業性需求很高。

希望有幫助

文物保護,保護的到底是什麼?

2016級文保本科生獻上,這是文保導論期末考試的必考題目,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在知乎上是說不清楚的。需要長時間的和文物 考古 博物館接觸之後,你的自身實踐經歷和看過的書,會慢慢告訴你答案。所以,大概現在才大二的我,根據看過的寥寥十幾個博物館和相關的書,大概只能夠告訴你 1 文物保護,當然從表層來...

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就業前景?

蘿蔔文保 本人從事文物修復工作已十年之久,如果說學這個專業的出路的話,掙大錢是不太可能了,進事業單位是你唯一的出路,拿著死工資,兩點一線一日三餐。我在故宮修文物 看過吧?如果你走這條路做的好了也就是裡面那些師傅們的樣子。所以,如果你選擇這條路的話,請不要有發財夢,工資夠吃夠喝就不錯了。至於買房買車。...

有哪些文物保護失敗的經典案例?

禁界 大家說得都是知名文物。我說說我們村的,祖傳石碑。據記載是清朝中葉,乙個山西的秀才遷徙家族到此,繁衍生根,立碑為記。石碑多年早被遺棄,反扣過來,和其他石碑一塊鋪成了乙個小石橋。小的時候,一群小夥伴還經常鑽到橋下,摸橋墩子刻得 獅子 早兩年,族裡幾個發家的有作為的人,覺得得給家族做做好事,又恰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