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卡夫卡的《公路上的孩子們》?

時間 2021-06-06 20:27:47

1樓:「已登出」

首先,關於《公路上的孩子們》的題目,個人認為《鄉村大道上的孩子們》中的「鄉村大道」更有指明的意味。為何?因為這個故事有兩個明顯的界限區分——鄉村和城市,「公路」一詞界限不太明確,無法明確指出孩子們玩耍的地方是在鄉村。

以上是題外話,接下來是文章內容的解讀。

我們要明確「我」有乙個私人領域——花園和家裡。

「我」在花園裡坐在鞦韆上,看著柵欄外面行人和車輛,當馬車經過時,花壇甚至會變暗,由此可見,這個花園可以被解讀成為意象的存在,感性的存在,而花園外面的世界則是心靈之外的現實。

下乙個部分則是鞦韆。

「我」在盪鞦韆,然後目光在追隨著鳥兒,鳥兒在飛,而坐在鞦韆的「我」像是在飛,然而鳥能一直飛,而「我」會因為重力而降落,會因為怯懦握緊鞦韆繩索,但是之後「我」更加用力地打鞦韆。如果我們把花園理解為「我」的感性世界,那麼我們則可以想到「盪鞦韆」的行為存在自由與束縛的雙重因素,但是其中自由與悠閒的成分更多。因此可以理解「我」在花園中——即心靈中多數是放鬆的。

但是心靈之外還存在現實。這也是接下來情節的原因。每個人都可以躲藏在心靈之中,但同時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現實,於是,即便「我」在家中,在花園中,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

開頭,在花園中「我」便「聽到馬車駛過花園的柵欄」【在這個馬車是否是花園本身存在的事物與外界事物之間我選擇了它是外界的】,而後面「我」在燭光下吃飯,要受到外面某個過路人抓住窗簾的窺伺和干擾——過路人既然能夠抓住窗簾就代表他已經越過柵欄,這是一種侵犯私人領域的行為。對於這種行為,「我」是默默抗拒的——「仔細打量」「彷彿凝視一座遠山或者一片空地」。

面對這樣的主人公,孩子產生了疑問。「你幹嘛這樣長吁短嘆」「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遇到了一種特殊的、永遠無法彌補的不幸」「難道不能從中恢復麼」「一切都真的完了麼」。這到底是孩子的疑問,還是「我」自己內心的質問呢?

難以去區分,但我更偏向於,這是更理想化的,被創造出來的完美的現身,或者說,另乙個自我的質問。

然後「我」和孩子一起跑到房子面前。遭到了夥伴的嫌棄,這個對話很簡單,卻很有朋友之間的氣氛,猶如上文的蕩千秋一樣,是自由自在的感覺。接下來的敘事就像是孩子們一同在冒險一般。

如果說,在花園中是自在的,卻也同樣是孤獨的——「雙臂放在木板上,因為我已經累了」「農民歡聲笑語,這真是豈有此理」,那麼在鄉村大道上,則是恢復童真的、浪漫的——「忘記白天與黑夜」「拉開距離奔跑」「像古代騎士」。到最後,躺倒在公路排水溝的草叢中,不感覺燥熱不感覺寒冷,卻覺得疲乏。

為什麼是疲乏呢?首先,疲乏可以認為是夥伴們玩樂之後身體一下子鬆懈的狀態,但也說明,在這裡「我」是放鬆的,是精神上不緊繃的,在這裡「我」更自由,昏昏欲睡代表著在這裡可以得到醒來之後的神清氣爽。

在接下來就是要離開了,離開也像是到來一樣,奔跑跳躍,走過小橋看過流水,甚至唱起來歌,唱得不比列車快,就揮動手臂。

這裡出現了幾個畫面,火車——車廂都亮著,旅客跟著火車遠去。小孩唱歌,背對叢林,唱給遠方的旅客。大人在村里守護,母親則在整理床鋪。

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區別,旅客是忙碌的,在小孩歡快地歌唱時,他們只能在亮著的車廂裡,他們匆匆行駛過叢林,而村里的大人則在夜晚的靜謐中生活。

最後,該回家了。小孩回到村莊,而「我」——「沒有人喊我回來」,為什麼?因為「我」雖心有嚮往,卻不能過去,因為「我」屬於城市。

於是故事中出現了唯一一次城市這個概念——「我向南方的那座城市奮力奔去」。

至於故事結尾的對話,城裡的人都是笨蛋,笨蛋不需要睡覺,笨蛋感受不到累。聯想上文「我」在鄉村大道上感到的疲憊,想要睡覺,就可以猜想,這是在說明城市無法給予別人心靈上的放鬆與精神上的舒適。而城裡人在城中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反而變成了不需要睡覺的笨蛋,笨蛋不會意識到自己累、需要休息。

這或許也同樣是一種異化——失去心中最後一片寧靜之地,同時也無法意識到自己失去的一種異化。

我個人認為關於這篇文章解讀有用的某個日記。

如何理解卡夫卡的《城堡》?

小魚吐泡泡 在你心中,是否有乙個夢想或目標?為了實現它,你拼勁全力,但到最後也還是失敗呢?主人公K為了能進入城堡見到克拉姆,靠近 拉攏或者說是利用任何和克拉姆有過關聯的人,但到最後也沒有進入城堡見到克拉姆。K在和這些人交談的過程中,也逐漸認識到城堡裡的腐敗的官僚制度,而且每個人的講述都有兩頁那麼長,...

卡夫卡的《城堡》怎麼樣?

雨幕 讀卡夫卡,是件很累人的事兒,無論是 城堡 審判 還是 失蹤者 每讀完之後不是可以長舒一口氣,完全卸下集中的精神,卻是要屏住呼吸,細細地回想前面發生的一切。看完並不是結束,而是一番新的思索的開始,尋找,沿著來時的路,像主人公一樣尋找出口,當然,這個出口不是別人的,自己的。他的孤獨讓他看清了所有人...

如何理解卡夫卡的《審判》為「夢幻之作」?

酥脆的頭頭 這真的是一場真實的審判嗎?突然出現的痞子警察,居民樓裡的審判場,不稱職的老法官,宛如鬧劇。是這諷刺不注重程式正當的現實法庭嗎?感覺K被詐騙組織盯上了 連殳 我覺得更像是一部荒誕之作。整本書充斥著令人窒息的荒誕感,法庭,控訴都是那麼的不真實,真實的或許只有死亡。至於布林斯特納小姐身影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