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閩南話裡花生發音「土豆」。土豆發音「馬鈴薯」?

時間 2021-06-04 00:36:19

1樓:武小熙檸檬茶

不要以為別人的叫法跟自己不一樣,就笑別人,其實小丑是你自己。

把「花生」稱作「土豆」完全沒問題。花生是豆科植物,果實又長在土裡面,乙個莢裡面很多果實,跟黃豆、豌豆差別不大,叫它「土豆」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嗎?包括閩南、台灣,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稱呼。

反觀馬鈴薯,在很多北方方言裡面稱作「土豆」,倒是沒有任何理由。一種個頭很大的薯,比豆的體積大很多,叫它「土豆」則完全沒有理由,洋芋、山芋都比叫「土豆」合理,當然正式名字叫「馬鈴薯」大家都知道。

由於北方方言「土豆」簡單易讀,所以馬鈴薯這個稱呼在普通話裡逐漸有被「土豆」代替的趨勢,但是官方稱呼還是「馬鈴薯」。

人家都沒笑你把「馬鈴薯」叫成「土豆」,你還笑人家把「花生」叫成「土豆」?

2樓:

花生在閩南話裡是「特倒」啊!!(tē'dào)啊!!什麼土豆!什麼塗豆!你這樣說閩南人是沒人聽得懂的呀!做了二十年的閩南人差點哭暈在廁所

3樓:sapereaude

美洲大陸原產的花生,peanut/groundnut, 或cacahuete/cacahuate, tlalcacahuatl 等等等稱呼,

它可食的部分,是頗如豆子,故稱其為豆;又因可食的這部分,是長在泥土裡,用以做為定語,

而有將 peanut 稱為"土豆"。如此而命名,直捷且明晰。

【閩南語用語用字注:俗寫的"土豆", 在閩南語的本字及正字,實為「塗豆tho-tāu」。《廣韻》「塗,泥也」。

在閩南語,陽平調字「塗tho」跟陰上調字「土thóo」這兩字詞,皆常用,分用】

而在閩南語裡面,指稱 potato 這項農產品的稱呼,「馬鈴薯má-lng-ts」只是其中之一種稱呼,而且這反可能是從官話引進的藉詞/loanword。以北京官話當底所制定,2023年後才引進到台灣由官方強力推廣的語言,國語(aka普通話),這套語文它內含指稱 potato 的用詞,就是「馬鈴薯」(或「洋芋」)。

指稱potato的稱呼,各地閩南語尚有諸如「荷蘭薯h-ln-ts」,「番仔番薯huan-á han-ts」,

「蕳砃薯kan-tan-ts」(或就「蕳砃kan-tan」),等等等稱呼。

我反倒好奇的是,

指稱 potato/馬鈴薯這項農作物的多種稱呼當中,本是大陸乙個地方性的用詞/稱呼,「土豆」,

怎在2023年後的新中國,竟然會成為在普通話裡面的優勢普遍稱呼,顯然取代了原本該是

較為普遍,且多有書寫使用於官話白話文的諸如「馬鈴薯」或「洋芋」這種稱呼?

或許這才該是問「為什麼?」的問題。

跟花生/peanut 同樣原產於美洲新大陸,十五世紀末,舊/新大陸方得以交通後,

十六世紀才有機會被引進到舊大陸包括東亞,而成為也是舊大陸重要糧食作物的potato,

它可食的部分,至少在直覺外觀上再怎麼瞧,都頗難說它是「豆」,難以跟「豆」的概念鏈結。

將 potato/馬鈴薯稱為「土豆」,而且能成為優勢普遍稱呼,因而反倒是頗為顛覆了。

畢竟, potato/馬鈴薯這項農作物的可食部分,大多數人看得到的部分,

跟中土原生本有的「薯」或「芋」這種總稱詞/指稱物的概念,較為接近。

反而跟「豆」的概念差得頗多。

4樓:蘇景鋒Darin

因為花生看起來像土裡的豆子,所以閩南語把花生叫做「土豆」,但是字面上依然寫作花生。

馬鈴薯的閩南語讀音大致是:嘛零茲,是馬鈴薯的閩南語直譯,是個外來詞,不是本地土話。

為什麼很多閩南人說話時習慣普通話和閩南話交替呢?

Lorin 作為乙個90後閩南人,我深刻的感受到閩南語在90後這一代人中嚴重的流失,00後一代更是嚴重。全國推普趨勢早已勢不可擋。在上大學前,一直沒出過閩南語區域。平時在學校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幾乎全程是閩南語,甚至有時候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是閩南語授課。而那個時候懂得的一些閩南語本土詞彙遠比現在要多得多,...

為什麼客家話 閩南話 閩東話在維基百科頁面上都使用拉丁化方案?

tittii 有多個原因。1,閩語白話字 實際上是拉丁字母拼音 是傳教士創立的,而據說當時WIKI撰寫人是教徒。而且台灣教育局也支援白話字,雖然稍微有點改動,比如ch chh改為了ts tsh,新版本叫 台羅 2,這個名字 白話字,聽名字感覺不是拼音。3,閩語總體來說音節數很多,基本都在2000個左...

你聽過最有意思的閩南話什麼?

有話當我面說 最早接觸閩南話是聽伍佰,卓依婷的歌。再有就是香港電影裡總是有台灣大佬用半閩南半國語和別人對話。後來在乙個福建人的家族企業幹了一段時間。你問我聽過的最有意思的閩南話是什麼,我想說,我聽的每一句閩南話,尤其是歌詞,都很有意思。看歌詞才會發現和我聽到的腦補出來的完全是兩個意思,而且很多時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