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人說普通話和方言時候聲紋是否相同?

時間 2021-06-03 20:21:12

1樓:yichi

聲紋識別是通過一段語音來判定說話人的身份,重點在於識別人而不是識別文字,這也是聲紋識別區別於語音識別的地方,因此,從這一點看,聲紋識別對說話人的內容和語言是沒有要求的。但是,就聲紋識別目前的技術發展看,從GMM-UBM到JFA到i-vector到DNN-ivector再到end-to-end,每次技術的迭代更新都受益於更大的訓練語料,其中,英文和普通話的語料是最多的,方言則相對較少,所以學術界大部分研究還是基於英文或者普通話的單一語言聲紋識別;如果要構建多語言聲紋識別,那麼在錄音時就要找會多種語言的說話人,錄一句普通話,錄一句方言,目前這樣的資料庫不管是數量和規模,都遠不及單一語言的語料庫。即便是單一語言聲紋識別,根據是否對所讀文字內容進行限制,分為文字相關、文字提示和文字無關三種型別,其中文字相關和文字提示的識別率比文字無關(自由說)的聲紋識別系統效果好很多,很多公司的商用聲紋識別系統也是基於文字相關(比如:

「芝麻開門」)或者文字提示(比如:「讀提示的8位隨機數字串」)。

2樓:顧旻瑋

先來一段定義:

聲紋識別(Voiceprint Recognition, VPR),也稱為說話人識別(Speaker Recognition),有兩類,即說話人辨認(Speaker Identification)和說話人確認(Speaker Verification)。前者用以判斷某段語音是若干人中的哪乙個所說的,是「多選一」問題;而後者用以確認某段語音是否是指定的某個人所說的,是「一對一判別」問題。

所以只要把此人的聲紋模型(基於MFCC?)提取訓練好了,無論他說啥語言都能被識別出來

為什麼用普通話和乙個用方言的人交流,說著說著,他(她)也用普通話了?

只求不違本心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普通話更有力於交流,所以我們總是不自覺的轉為普通話。交流就是互相傳遞資訊,方言有些詞彙對方聽不懂所表達的資訊,有些以消失就無法準確描述 或無法描述 所表達的資訊,最後就會選擇雙方都能準確表達和理解的,那就是普通話了。 海濤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方言說的都不好,有些詞方言...

普通話不好是乙個人不自律的體現嗎?(不是我個人的觀點,只是存在疑問)?

絕望De生魚片 如果以這個標準去衡量乙個人自律不自律,其實在中國至少80 以上的人都是不自律的。官話區的人更是,明明一口家鄉方言不是普通話,卻打著 反正能懂 的旗幟放棄學習普通話或者懶得去學習普通話,這才是真正不自律的表現。我覺得非官話區的人民更應該在學習普通話這事上獲得表揚。 這種觀點純屬扯淡。如...

講普通話的時候被人家說別講方言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不是和北方人住在一起過,很多方言詞彙第一次聽是聽不懂的。我剛去北方上大學,學校超市買個水壺,收銀阿姨說這個壺倍兒好,我確認地語氣問阿姨,這個壺不好嗎,阿姨才換了乙個詞,說這壺特別好。後來交了乙個東北男朋友,他的方言詞彙更多,尋思 想 埋汰 髒 汙衊 等,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我第一次聽都是反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