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與下剋上矛盾麼?

時間 2021-06-02 16:41:59

1樓:

是矛盾的。

因為您印象中的武士道,在戰國時代是不存在的。

現在一般說的武士道,產生於江戶時代。是德川幕府強行糅合傳統武家精神與儒學的產物。

所謂忠君思想,來自儒學。

德川幕府正是看中儒學中利於精神統治的部分,才大力推行。

儒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想作為中中國人的我們更清楚,特別是已經傳到明代的儒學。

武士階層,歸根到底是封建莊園主。其核心利益是土地,其本職工作是作戰,其生活核心是血緣家族。

所以武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一、獲得土地,二、建立戰功武名,三、儲存、榮耀家族。

而所謂主從關係,不過建立在這三點的保證上。

名義上日本的民眾的主君只有天皇。所以無條件忠誠的只有天皇一人。

武士從一開始和所謂的主從就不是類似中國的主從關係。

武士的主從源自於「恩」。

「恩」就是保證土體,給予機會建立戰功武名,和儲存家族。

從源平合戰開始,就是誰能給予這幾點就跟隨誰。

源氏和平氏都是可以與朝廷交涉,保證當時莊園主的土地而成為武士首領的。

這種忠誠是有附加條件的。

所以,只要乙個主公無法保證這三點,武士就可以不跟隨他。

當然世代蒙「恩」的也會先報恩。

所以武士終其一生,只要在這三點上做好了,就會受人認可。

所以下剋上之類的事,雖然在道德層面也會有人詬病,但是不違背武家精神。

亂世就是能者居上,這就是真理。

2樓:夏澈丹

武士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江戶時代之前,江戶時代,和明治維新之後。

江戶時代之前:主要崇尚個人榮耀與家族名譽,講究個人實力,不尚下對上的忠誠,也就是流行以下剋上,提公升個人與家族的政治威望,代表典型是足利尊氏、明智光秀。

江戶時代:幕府為了安定社會,制定諸多武家法規,本份,得主盡忠,忠於主君,不顧身家,報恩,克己,面對逆境而不動搖,以內在的修行,穩定武士階級的倫常,外在上也以嚴格取締的方式約束對上不敬的行為,把社會帶向和平穩定的方向,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松蔭,這些武家法規,就形成了現在所謂的武士道,這使得武士有了恆常效忠物件。

明治時代之後:因實行四民平等、廢刀令,使武士的地位被削弱,但而後隨著軍國主義的發展,武士道再度被提倡,並被強調成對天皇的徹底服從與勇武,。

引自 武士道

如何學習武士道?

櫻庭音操 武士是什麼?當時好歹也算個貴族階級 下層也至少高於農民 您不妨先成為貴族階級再來學習武士道 不過我還是建議您一句,怕死不是錯,擇手段也不是錯,為了自強卻走了歪路才真的是錯。以上 ProfALin 首先,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題主的描述是不符合我所知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坦白講,馬基雅維利主義更多...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怎樣的?

正義復仇者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稱為 葉隱 hagakure 是江戶時代的佐賀藩 肥前鍋島藩 所傳誦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 就如樹木的葉蔭,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為主君 捨身奉公 之意。此書是由佐賀藩的藩士山本常朝 Yamamoto Tsunetomo 1659 1710 傳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陳基 Tashi...

武士道精神也有好的一面嗎?

張鐵鎚 武士道精神類似於西方對騎士精神,有一些封建時代的侷限性,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教人學好的 這裡的 人 特指日本封建時代的貴族青年,農民不算 學好 指仁義禮智信,效忠主公那一套 所以說原教旨主義的武士道是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和封建性的 但是後來這個東西被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分子拿來包裝成他們的東西,給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