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有什麼功德?

時間 2021-06-01 22:07:47

1樓: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

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2樓: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

』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

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嘆,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

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3樓:恆瑞

提問:我現在每天念誦觀音菩薩聖號,主要目的是為了戒除淫邪,請問還有什麼功德?

回答:戒除淫、邪和功德沒有直接關係。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

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

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六祖壇經》

4樓:

若真能一心念觀音菩薩的聖號肯定能戒淫邪.

這句話的關鍵是一心,不是念什麼,如果有什麼功德那麼念阿彌陀或者念佛陀世尊,更好,佛陀是大王,觀音是小王,肯定大王功德大.

5樓:黃嘯嘯

生活上戒除邪淫要吃純素戒五辛還有不要吃得太飽太暖。不要看色情資訊畫面。刻意和女人保持距離。

在法上修習楞嚴經楞嚴咒。懺悔禮佛對淫慾是專攻的。

「觀世音」意即觀到聲音即刻解救苦難,正如日常中念誦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釋迦牟尼佛亦雲: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早已成佛,名曰正法明如來,他為了發起所有的菩薩救度六道群靈,倒駕慈航,示現菩薩身。

正是這種緣起,我們娑婆穢土的苦難眾生,由業力所牽、深感無依之時,往往會全心依投觀音菩薩,情不自禁地呼喚菩薩賜予加被。因此觀世音菩薩已成為娑婆世界眾生最有緣的依怙主。

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隨類現身有求必應。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菩薩,即是觀知一切世間苦難的音聲實時能自在無礙、現千手眼遍護一切眾生,這也是由於觀音菩薩深廣之慈心所致。

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淹、惡鬼遠離、刑器自毀、怨賊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難、滿一切願、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隨類應現、處處化身、救苦救難、無求不應。

這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時時可修,處處可修,效驗也最彰著的一種法門。只要持之以恆,信之懇切,有事無事都可稱念的法門。

觀世音菩薩誓願巨集深、慈悲廣大。經續中說:阿彌陀佛在因地作轉輪聖王時,觀音菩薩為一千個太子中的長子,因見眾生苦難深重,多諸怖畏,遂於寶藏佛前發下巨集願,願行菩薩道以救苦拔難,他說:

「若不能免除六道眾生的一切苦惱,我終不成正等覺。」

南無阿彌陀佛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有什麼感應?

有些人可能覺得有點迷信吧,不過還是很感謝觀世音菩薩,之前我跟我男朋友分手了,怎麼挽回都不行拉黑我,遮蔽我,後來偶然間看到說求觀音菩薩加持,我就嘗試了,那段時間天天抄大悲咒,念觀音聖號,行善,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我找我男朋友復合雖然他一開始也沒同意但是不像以前那樣拉黑我,不理我了,後來真的復合了,男朋友也...

為什麼向觀世音菩薩越求越失敗呢?

碧水淡如 無我利眾,才是真正的慈悲,也是真正的救度。有求必應,如果增長的不是對這種精神的淨信,而是私我的慾望等等,那就背離了菩薩救苦救難的本懷了。菩薩代表了什麼,其實,祂代表的就是這樣一種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無我利眾 救度眾生的偉大精神! 大胖橘跳太空步 人,以孝為先,父母生你,這是對你最大的好。其...

為什麼古代男尊女卑,但是觀世音菩薩以女性形象傳播更廣

二貝工人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