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誰注釋的好

時間 2021-06-01 15:47:42

1樓:燈塔

纏中說禪。

當你讀過,這個部落格。就會知道。整部纏中說禪部落格,都是註解陰符經。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纏中說禪簡易:生生不息和死死不息的背弛迴圈。

2樓:遲程陽

我以前解讀的也是可以的。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注: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這一句算是乙個概括,人能法天地而為,盡矣。

但是如何是法天地而為呢?沒說。我也不想解釋,因為有好我經典都說了。

在這裡,我們直取《陰符經》,不往外涉獵,一聯絡和解釋的太多也沒必要。

人能「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有五賊,這五賊是什麼呢?個人認為是「五行」,或者說是「執於五賊」,或者是「五味、五音、五色」之類。總之就是五行。

或者說,五賊是執者之統稱。或者說五賊是除道之外的,德、仁、義、禮、兵之類。天有五賊,見之者昌,能認得這「五賊」的人,能見之者,昌也。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五賊,人皆有之,天地亦有之,按天之道而施行之,按天地之變化而使用這五賊者,施行順於天地者,那麼宇宙在乎物,萬化生乎身也。那麼就如天地一樣,可以變化無窮,萬物自生而玄德之。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注:這一句話,又在進一步的解釋第一段的涵義,天性在人,人心在機,能立天之道,而為之,以定人者,昌也。所以要「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再者,人心,機也,這幾個字,是要知天機,而後順天而為之,故人心,機也,這個機如何掌握?什麼是天之兆?這裡也沒說。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注:天要有殺機了,要動起來了,那麼現象是:移星易宿。

地發殺機之現象是:龍蛇起陸。人呢?

天地反覆。最後這一句才是重點: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個人認為,這裡的意思是說,人合天地而動靜,才可以「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練,謂之聖人。

注:性有巧拙,可以伏,可以藏,可見或不見。九竅之邪呢,在乎三要,這三要,個人認為是:

眼耳口三者,或者是來者、我者、去者,或者是我見、我識、我執之類,總之就是因見「五行」之「有」,而執之者,皆是邪。因為邪了,所以動靜,所以火生木,所以木亡腐。有利必有害之類。

知這萬物生成之原理,而修煉者,叫做聖人。大概就是說,知邪而不邪者,修煉、杜絕變質者,聖人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注: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萬物盜天地之氣而生生,人盜萬物之精華而生生,人就是萬物之盜也。天地、萬物、人,這三者,只有正好或自然的互生,才可以「安」,所以說:三盜即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所以說,掌握這種「自然」的,剛剛好的,正合適的,而為之者,是食其時,動其機,所以能百骸理、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神。只知同於德者,德亦樂德之,只知利,不知害。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注:這「瞽者善聽,聾者善視。」是延續了「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這一句而言的。人能見者,能知者,皆可知可見也,神也。但「絕此一源,用師十倍「,如果能不執於其」神「,不執於」我見「,不執於這一面,絕了這一」利「,則可以有更廣闊的世界。

所以說「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所謂,反晝夜,用師萬倍。

這一句話,是延續了「絕利一源,用師十倍;」這一句而說的。

最後又總結了一下,「心生於物,則死於死」,所以不能執於其一,執於其利也。若生於物,必死於物也。

機在目,就是說,這個因,在目上。目先見了,給心,心再五行相生,而賊天。

然後,再一次的總結: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說天地自然,不生不有不執,無恩,所以大恩生,所以萬物自然相宜。可以說,這一句是前文提出的「為什麼」的最終答案。

至樂性餘,至靜則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炁。

注:然後,進一步的說了天的原理和性格,至樂性餘,是錯誤的,是執著的,是生於物,必死於物的。所以「至靜則廉」才是正確的。

所以很多經典都說,要「清靜」之類。天,公也,但卻生出了萬物,生生不息。其運作這一切的核心在「炁」上。

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於害,害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注:然後,說: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

恩生於害,害於恩。若是執於物,讓五賊生,五行相生,必然有利害,有生死。所以呢,愚人以所見所識之文理而稱聖,我呢以天地應時而文理而哲之。

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沉水入火, 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注:人皆以有知而愚,我以不有而聖之類。所謂「沉水入火,自到滅亡「者,或是說去除一切」有「,是褒義。

或者說是愚人因有知而自取滅亡之類。然後後面才是重點:自然之道靜,所以天地萬物生,所以人要法天地而清靜之嘛。

以天地之道而順之而為,則陰陽相推,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 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

注: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所以叫經,聖人知天地自然之道不可違,所以法天地而清靜之。這是用文字或律歷不能規定明了的,所以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 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有這清靜之奇器,可以生永珍,陰陽相勝,出永珍矣。

這《陰符經》無非就是,讓人法天地之道而為之,天地之道就是」清靜「而自然的。就是這麼簡單。

文/遲程陽

3樓:腎虛

個人推薦李筌,理由如下:

1.此書由李筌給其做注後逐漸流傳開來,之前鮮人有提及此書。

2.李筌被正一道陰符派尊為仙師,可見道教陰符派這一脈認同李筌。

3.部分古代著名學者認為陰符經就是李筌所著,託黃帝之名爾(比如朱熹所著《陰符經考異》)

另外推薦一本書,各家的注疏收錄得比較詳盡,既有道藏內收錄的所有版本也有道藏外未收錄的名人大家版本。

4樓:

都不好。陰符經沒有權威性的註解本。

陰符經這本書很詭譎,很難確定作者想表達什麼,像「天有五賊」到底指什麼?很難懂。每一家的註解,都是拿陰符經來發揮其思想。與其說是註解陰符經,倒不如說是拿陰符經來注我。

5樓:

師言。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

妨人道業。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

二者時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讀。

觜盧都地。養氣最為上策。~丹陽真人語錄

誰聽過陰符經啊?

天發殺機 道德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 ch 狗 陰符經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對99 的人來說,太難了。什麼是天之道?怎麼才能認識事物背後的規律?這是基本條件,它主要講的是 機 最好結合下 易經 最後做事達到游刃有餘,出神入化的境界。如果 道德經 可以讓你從青銅到王者,那這個說的是如何通向百星...

請知乎裡寫陰符經的高手指教?

葉墨墨 可以參考一下習初堂老師的臨摹 這下筆力度絕了 肖國棟老師精準臨摹 陰符經 嗶哩嗶哩 乾杯 bilibili 寫的不錯,已經把褚遂良的風格突出的很明顯了。行筆很流暢,也有節奏感。但還是有些不足 第一,筆畫過於扭曲,每一根筆畫幾乎看不到直。顯得骨力不夠,當每乙個字都是這樣的話,整體看起來框架立不...

褚遂良的陰符經是後人偽造的用來秀筆法的麼?

是不是偽造的是考據範圍。筆法是藝術範圍。如果題主關注的是真偽,那就有的瓜吃了。如是關注筆法,那就趕緊提筆去學吧。任何乙個在沙漠裡 尤其是那種細沙沙漠中 用手指寫過字的,都不會懷疑陰符經中所表現的如錐畫沙的用筆。 一片石 有種說法,此貼筆法 痕跡 過於明顯,應該是用於教學的。那麼問題來了,古時貼子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