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理解「眾生無明」與「公道自在人心」?

時間 2021-06-01 15:35:16

1樓:中華禮文化

你要學佛的話,就得習慣不去驗證一些東西。就好像有神論者不去驗證上帝存在一樣。

佛學本身就是唯心的,在唯心的層面可以操作並且驗證,但是千萬別驗證到現實世界。否則就學不下去了。

你看佛教大能都把現實世界都歸類為夢幻泡影了。

為了逃避現實世界都出家為僧了。

公道自在人心,是乙個偏向現實世界的觀念,是關乎他人的。當然他人也是夢幻泡影,不要關心。不要關心他人是怎麼想的,眾生無明。

當然如果你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去學佛的話,就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問題。能夠接受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觀念的並存,自己想辦法做出乙個合理的解釋。

我猜一定有很多回答幫你做出了解釋。

2樓:曌同文化

無明緣行,所以當人們做事情、想問題等等時,是無明的。

然而眾生皆有佛性,或用心學的說法「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只是被私慾遮蔽。

其實我們平時也應該有經驗,我們看別人的事情清清楚楚,自己的事情卻犯糊塗,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樓:忘尤川一

眾生無名,公道自在人心。

這一句最終還是需要通過修行,自己去悟道的。感悟之後,你才能知道這其中的意思。

正常的解說都是字面上的定義。並不是真正的領悟。

4樓:華藏淨流

眾生無明是警覺語,真實語,智慧型語。屬於佛教用語。

公道自在人心是慰誡語,妥協語,方便語。社會道德價值評判用語,能說這句話顯然內心感到不公不平,需要他人的認同來寬心。公道有時可以約束人心,但無法完全約束人心。

遇到不合理的事才會說公道自在人心。"人同比心,心同此理,"這是群體價值公約,個人信可程度和參考依行度並不同,道德約束力能解決人情禮理問題,解決不了制度法理和利益糾纏問題,公共道德是儒家學者和社會科學學者專研的問題。世俗法在佛教看來都是虛妄分別,佛教不爭長短。

蝸牛角上爭何事,茶壺風波總是虛。有時候沒有對錯,只有本該如此。不平不滿但也沒辦法,社會有時候就這樣。

改造社會很難,改變自己的心比較容易。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5樓:普波居士

眾生無明是佛法用詞,指眾生不覺,迷惑妄想,貪嗔痴不斷。這是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

公道自在人心,是每個人都遵循的道德標準。但這個道德標準,沒有讓眾生解脫一切煩惱痛苦的功能。佛法可以通過修行來消除無明妄想,讓眾生得解脫。

6樓:禪意人間

提問者的問題有助於思考,前面的各位回答的很好了,現從乙個小的角度說說。

既「眾生」「無明」,如何又可以「公道」「自在人心?」。「眾生無明」,是「明」者少,「公道自在人心」,是「明」者多,如果這樣,矛盾就產生了。

解:一,「無明」(愚痴),肯定不能「公道」。

二,懂得「公道」,必須是「明」(智慧型)。

三,「公道自在人心」,不同於自在「眾」心,這是乙個重要的差別,明白「公道」的往往還是少數。你看,敢於、和能夠出來講一句公道話的人往往罕見,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

四,所以,主持公道,明白公道者不易。

五,同時明白「眾生無明」和「公道自在人心」者,更不容易。

7樓:燕塵

無明,就是不達、不解、不了,不達、不解、不了這個世界的真相。

就像人因為睡著而做夢,然後在夢中,又執著地認為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正是眾生的無明,創造了這個世界,包括你我他、飛禽走獸、草木土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也是眾生的無明,讓眾生執著地認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不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障礙著眾生覺悟成佛。

公道,就是說,人類社會經過長期的發展、進步,後天逐漸形成的一些公序良俗、道德規範。

「公道人心」僅僅作用於人類社會,而「眾生無明」作用於整個世界,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8樓:安真

無明,指人在人生中看不清方向,善因不善因意識不到,心性上有很多惡習不良毛病,生活人生中好歹行不明白,任性地,隨便地行走人生。

與無明對應的,是無常,

無常:人在無明中造下很多不善因,不善因積累匯聚起來,到一定程度暴發出來,表現為災難苦厄疾病的折磨甚至送命,在無明中不解原因,嘆道:世事無常。

公道自在人心:

有的人,昧了良心,喪失天良,做出很多惡事,可能一時得益,但別人逐漸就看清了他的真面目,這叫公道自在人心。

9樓:三步一顛

佛教的無明,就是指三毒中的痴,也就是愚痴,無明的原意就是非理作意。什麼是非理作意?理指的是正理,故不按正理而生起的起心動念都是無明,比如將原本是無常的事物生起是常法的認知。

至於公理自在人心,只是一句俗話。

10樓:正源

無明是十二因緣支中第一支,指的是眾人是對於因果不明了的。當然也不明善惡。

公道自在人心,是指你,就是你,以行為,在眾人面前證明了你的公義,屬第二支行支。

這樣。就成立了

11樓:漫天花雨

無明是「痴」,認為無常為常,以苦為樂,認為非我為我。眾生被種種煩惱所纏縛不僅無法出離三界,甚至大部分眾生會墮入惡趣,連人身都得不到,更遑論修行。

公道是世俗人類依據傳統、道德、法律、經驗、己見等等所認為正確的事。

12樓:唯物主義長生派

很好的問題。

何以愚蠢的眾生決定世界的命運?

其實,再細緻一點,可以這麼說,為什麼是無知無覺的沙塵,能量決定世界的走向?

為什麼不是智慧型的聖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不是所謂的精英領導整個世界,決定世界如何前進呢?

為什麼?

深究就有很大的問題,只能粗略說下,否則窮劫不盡…因為聖人無欲無求,清靜之身,其實就是乙個死物,雖然存在,已經死去,數學來說,就是乙個0。

眾生有欲求,會尋找,所以才會讓世界多姿多彩

「佛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該如何理解?

四又居士 佛教,道教都各有其獨特的思維系統和表達方法。特別是佛教,因為是泊來品,除了用漢字來表述它的思想外,初看往往是霧裡看花,總是不得要領。建議看看趙撲初老先的 佛教入門 他曾任中國佛協主席,佛學功底極其深厚,別看只是一本入門書,但內容博大精深,是一本佛學入門的好書。 吳金銘 概念和實際並不是一一...

如何理理解習武的人所說的「人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兵器」這句話?

古飛渡 你要找個魚竿專賣店去買漁網,說不定老闆也會跟你說魚竿能陶冶情操依賴技術有品位,漁網只有粗鄙的漁民才用這種話。因為他不賣漁網呀,同理,那個師傅看不起器械格鬥只不過是因為他不會器械罷了,並不是現在的習武之人看不起器械格鬥。正經說來,真正懂行的人是不會說兵器不如拳腳的。兵器格鬥極大的減少了力量 體...

如何理解「眾生平等」這一說法?

zxy 從宇宙中最小的量子來說,量子即是粒子,又是波。量子的波粒二相性,說明個體與整體是同時存在的,分就是個體,合就是整體。世間萬物,也符合這個規律,微觀角度看是個體,個體有個性 巨集觀角度看個體組成整體,個體有共性。量子,夸克,電子,原子,分子,細胞,生物,植物,動物,人類,所有這些,無不擁有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