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楚國的戰馬是如何獲得的?

時間 2021-06-01 14:23:33

1樓:蕭皓辰

楚國的農業用馬耕地!

1.駿馬的歷險耕地不如牛?

錯!學過物理,我就給你講個您懂的!犁刀和土地之間的阻力是恆定的,但是馬力可以增加!

當增加到兩匹馬以上時,耕車的速度可以提高!增加到4匹馬以上時,耕車續航能力會提高!18世紀以後,歐洲國家全面推廣了馬耕,廢除了牛耕!

2.農民養不起馬?

錯!學過歷史,我就講個您懂的!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G家都是封建制G家。

領主階級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馬耕地,但種植的不一定是穀物,更多的是用來養鵝養豬養馬的牧草荇菜茹菜等。甚至鵝曾經也是農業的重要收入,孔子拜老子為師,就是向老子敬獻鵝。多樣化的農場顯然更加經濟!

但是由於長期持續的戰爭,G家需要徵收大量的可儲蓄的糧食,所以採取稅賦統一制度,統一徵收穀物。於是逼迫所有的農民都去種植穀子,穀禾則被拋棄浪費。這樣一來國家就有較多的儲蓄,可以持續作戰!

但是那個年代的穀物產量極低,農業的總收入因此大幅降低了!人民的負擔也提高了!

秦朝以後,土地國有化,人民只能被分配極少的土地,沒有改變土地用途的自由。再加上商鞅變法推廣牛耕。人民越來越窮,貧窮的農夫只能選擇養牛!

3.不是還有商業養馬嗎?

漢武帝以後,限制商業,廢除諸侯,壟斷鹽鐵工業。馬車也不需要了!

2樓:懷劍聽雨

其實那個年代馬和老虎差不多大,沒那麼難養。楚國的馬估計大部分集中在北部陳蔡之地,因為南方當時還是沼澤遍地,要馬也沒用。

夏朝晚期,1車對應600人,所以商朝初年,《墨子》才說:「湯乘九兩」,一字千金的《呂覽》才有「必死六千」。另外,按我的計算,湯的新制度讓乙個方國有九個小行政區,剛好每個一輛馬車,最古老的單馬單人車叫丙,雙馬雙人車叫兩。

商朝的敵人依然使用夏朝晚期的軍制,1車對應600人

■■■■小臣『牆』從伐,擒危白[伯]『髦』、小臣廿又四,馘千五百七十,俘百、御丙[輛]、車二丙[輛]、櫓[楯]百八十三、(步兵箭)函五

十、矢千又百,獻於大乙。用惟『白[伯]印』獻俘於祖乙,用『髦』於祖丁。登甘京,易[賜]■。。。

「小臣牆」為殷代晚期一位王臣,危白[伯]『髦』是商朝的伯爵,換算就是夏朝的公爵,換算就是西周的男爵。方百週裡的小國,其食者四之一,在西周有25乘馬車、2500人,1馬車對應100人。而殷代晚期,步兵12個中隊,180人為小臣隊長,每中隊150人,分5個小隊,每小隊30人,有正副隊長共3人,一共1800人,其中前排的180人隊長有盾,也就是陣寬180人、厚10人;另有50人為弓箭手,每人20支箭。

養三輛單馬單人的「丙」戰車,車上綁有兩個箭袋,箭袋裡各有20支箭,車兵有盾。也就是1馬車對應600人,這個應該就是夏代晚期的兵制,所以《墨子》湯乘九輛,必死六千,夏代初期則是1馬車對應1200人。殷代初期到晚期,商軍1馬車對應300人,紂王時,商軍周軍1馬車對應150人,所以武王伐紂,300馬車、4萬5千人。

危伯髦之戰,步兵近1600人陣亡、100人被俘、不到100人逃亡,兩輛副車的領主陣亡,大部分隊長陣亡。危伯髦作為商朝封臣的白[伯]印也被繳獲。

商中後期軍制,行,300人,是基礎單位,有戰車一輛、輜重車一輛,分左旃150、右旃150,百夫長率領。卜辭中有「東行、中行、上(南)行」 ,還有「右旃」、「上(南)行左旃」。「行」分「大行」和「行」兩級。

古代步兵的基礎陣型是梅花陣。5個行組成1個大行,分為東行、西行、中行、上(南)行、下(北)行。大行,1500人,千夫長率領。

甲骨文 「登人三千」、「登人七千」、甚至是「登旅萬」,最多是婦好的一萬三千。理論值3750人為一旅,由乙個家族組成,也就是亞,首領叫亞旅。商中期一般只有乙個(理論值3750人)、兩個(理論值7500人)到三個旅(萬人)作戰,一軍有四個旅(一萬三千)。

乙個旅有五個大行,五進製是全世界古代步兵單位常見,宿營時也是呈梅花陣。紂王時,乙個旅理論值有7500人。所以《尚書牧誓》把師氏3000人放在亞旅7500人和千夫長1500人之間。

乙個旅,紂王時有戰車25輛、輜重車25輛。天乾十旅分為五軍,以官正、亞旅統帥,也就是《禮記曲禮》天子之五官,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

武王伐紂,300戰車,4萬5千人,也是150人一車的配置

西周早期康王二十五年的小盂鼎(枟整合枠5.2839)小盂鼎道光初年發現,遺失於太平天國之亂盂以多旗佩鬼方子囗囗入南(?)門,告曰:王令盂以囗囗伐鬼方,囗囗囗聝囗,執酋三人,獲聝四千八百又二聝,俘人萬三千八十一人,俘馬囗囗匹,俘車卅輛,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八羊。

盂又告曰:囗囗囗囗,乎蔑我徵,執酋一人,獲聝二百卅七聝, 俘人囗囗人,俘馬百四匹,俘車百囗輛。

這是一次攻擊加一次追擊,所以後者俘虜的百多人都是駕著百輛戰車的,明顯是殘兵,而且沒有牛羊的戰利品。值得注意的是,從南門入,而且羊不多,說明鬼方是在南方。如果牛車是一車一牛共

360輛,那麼馬車就是一百二十一輛,卅應該是二十的誤讀。總共18000人的鬼方軍隊,120輛戰車,一車四馬三人配150人,鬼方是與商末、武王同樣的編制。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靖曰:「[按]左氏說:『楚子乘廣三十乘,廣有一卒,卒偏之兩。

軍行,右轅,以轅為法,故挾轅而戰,皆周制也。』臣謂百人為卒,五十人曰兩,此是每車一乘,用士百五十人,[比]周制差多爾。周一乘,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

以二十五人為一甲,凡三甲,共七十五人。楚山澤之國,車少而兵多,分為三隊,則與周制同矣。」

楚國也是150人一車的配置,保留商末的舊制

3樓:

我總感覺人們對於南方不產馬有種思維誤區。

不是馬在南方活不了,戰馬在南方也可以活的很好,主要南方不養馬更多出於經濟角度考慮。蒙古人當年沒少在南方牧馬,建了不少馬場。甚至據說還有把中國搞成無人區來牧馬的想法。

南方開發程度高起來之後到處都是農田,沒有合適的草場,實際上把戰馬的生存區域擠占了。如果把農田都荒廢著,或者把退耕還草改成牧場,實際上馬是可以生存的。

回到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有的是空地,當時的人口密度開發水平還比較低,養點馬有那麼難嗎?

人口增多之後,凡是能開墾的地方基本都成農田了。養幾匹馬可能需要幾十畝甚至更多的草場,要是我有這麼多草場,我肯定會把土地全都開墾成農田,然後妥妥能當個中等程度的地主了,和養幾匹馬比起來收益高很多還輕鬆。實際上這樣的選擇多了,慢慢南方自然就很少有人養馬了。

那些不好開墾耕種的地方反而可能成為馬的產地。比如有人提到的海南,雲南也產戰馬。

還有從氣候角度我完全玩法想象河南山東為什麼沒能成為戰馬主產地。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什麼除戰爭外的故事嗎?

黑田職隆 楚人先祖熊繹被周成王封為子爵,封地五十里,但祭祀的都要偷鄰國鄀國的。為了不洩露,連夜宰殺了牛來祭祀先祖。在岐陽會盟上,熊繹管理置茅縮酒,並與鮮卑首領一起 守燎 是無資格參加諸侯盟會的。周康王在位時期,熊繹與齊國國君齊丁公 衛國國君網孫牟 晉國國君晉侯燮 魯國國君伯禽一起輔佐周康王。然而齊晉...

戰國時期的齊國有多強?

空城舊憶 我倒是傾向於當時,戰國後期的齊國也不是多強 畢竟當時,齊國被五國伐齊 燕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 韓 趙 魏四國共同伐齊 戰爭開始後楚也加入聯軍 最後齊國大敗,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國王也被殺。幾乎是亡國了。即便後來田單又反推,為齊國復國,可想而知,齊國已經是滿目瘡痍,人口銳減。再也不是乙...

戰國時期的小國如何生存並且坐大?

孫甜甜 為什麼我不能穿越成匈奴單于?戰國時期,夾在七雄中間的小國就算是穿越者當國君也不會發展起來,換成匈奴單于還有一點希望,趕緊推廣馬鐙,鐵器,學習中原人文化,定下自己的語言文字。 要靠近草原,就學胡服騎射,把臣民變成游牧部落,生活艱苦點,但打不過就跑,全民皆兵。靠近南蠻,就當自己是南蠻,不去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