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無為而無不為,又講為而不爭,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6-01 01:04:33

1樓:腳步丈量世界

我也覺得道應該有不同的理解,乙個立體的東西,從不同的角度看會不一樣,每個人的認識不同,對道的理解也不同。

我覺得道是一種事物發展規律,比如水往低處流是因為受到了地心引力的作用,萬事萬物都根據規律運轉。無為而無不為(我也不是特別理解),我覺得是要順應規律,按照規律的發展,該發生的自然會發生,不該發生的,「為」了也不會發生。為而不爭,我覺得是不要有太強的功利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成功總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因為一時得失而患得患失,等水到渠成時自然就成功了。

2樓:教研組長老陳

《老子》這篇小文章並沒有後世很多人「解讀」得那麼幽玄微妙,《老子》的思想也不複雜,畢竟是古代文明處於幼稚階段的簡單形上學。我個人是不相信它的複雜性和思想深度超過現代哲學的,後世把《老子》思想闡釋得很精深,多數屬於一種創造,而不是還原。對老子思想理解最深刻的當屬列子(是否有這個人存疑)、莊子,但是他們的理解也比較片面。

「無為」按字面意思,就是「不做」(即不發出動作,處於靜止態),有很多人曲解為「不妄為」或「不為妄」,但是老子原文只說了「無為」,未嘗言「妄」字。因此無為就是簡簡單單地「不做」。

那為什麼說「不做」呢?因為「道」是「不做」的,表面上看世間萬物都是「道」化生的,似乎道「做」(為)了很多,但實際上本質來講那不是「做」,而是道的一種自有形態,道本體是不變的,就像你有乙個鼻子,這個「鼻子」不是你自己捏的,而是你自己本來就有的,同理,道像是在「做」事,實際上那不過是在人的觀察下呈現出來的樣子。人要認識裡層的道,只能通過表層的具體客觀事物,而具體客觀事物,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的身體也是具體客觀事物,因此觀察的角度被限制了,只能用線性的思維理解事物,但是道本質上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我們看到的「為」以及「為」的結果,只是它的內部結構或者內在規定性(這裡用了「內部」和「結構」兩個詞僅僅是為了方便理解,實際上道是不能分割的,也是沒有內外的),道本質上是靜態的。

所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因為道未嘗有「為」,無不為是因為道不用為,可是所有可能的「為」的結果都被包含在道裡。

3樓:二月烏

無為,指的是一般覺知的經驗界,看破事物表象。常人執迷於感知得來的經驗界,主體自由被外在束縛,故所為皆非「常」、非「道」。覺悟萬物皆在「反」中,不可拘泥,方可得「道」,即是覺知世界本源。

以「無為」得「道」後,主體即自由,不再被經驗界迷惑。由此,主體可以支配經驗界,所為皆為「常」,或者說符合規律,所以「無不為」。恰如儒家孔子表述自己的狀態「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非不踰矩,所為即「矩」也。

後世法家曲解道家「無為無不為」為權謀,無為是欺騙,最終為了達到「無不為」。此解讀符合人的經驗界認知,也就是道家需要擯棄的表面認知。因簡單而大行其道,並導致中國法家以後陰謀盛興。

其餘毒至今,君不見網路何其多陰謀論者。陰謀不在外,而在陰謀論者心中。

4樓:袁立巖

搞錯方向了,很多人以為參《道德經》是在參悟天地萬物。其實,參的是自己。

就說這個無為,其實人人都在有為和無為之中切換。因為當你意識到乙個事情的時候,就是有為了。

舉個例子:現在18點了,吃晚飯了吧。還記得晚飯吃什麼了麼?記住的就是有為。

要說無為,想想看吃完飯的時候,動了多少次筷子?這就是無為。因為人就不會在意這些。

所以人人都在做無為的動作,記有為的事。

讀《道德經》檢查一下自己的認知,如果你希望學會什麼道理,那麼就是學。為學日益,所以天天都在累積學識。如果你想成為道,那就為道日損,所以天天什麼事都沒有。

唉。。。要說起來,真的很麻煩。我有些不想在帖之前的帖子了。

有興趣的話,就去看看。

袁立巖:序章《清靜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5樓:Waiho

我估計題主說的是「無為」為什麼最後變成「為」了,而非「無為而無不為」與「為而不爭」有矛盾,因為後面兩句並沒矛盾,前一句重在「無為而為」,後一句重在「不爭」。

「不爭」很好理解,就是因為知道命中成功與否並非只與自己一人之力有關,因而沒有慾望、沒有妄想,所以不去爭功、不去邀功。道德經中一類的表達是「不恃」、「不伐」、「不矜」,下面是摘出來的相關語句: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這句說的是不爭的根本原因——成功不因一人之力。此處的「為」是「妄為」,而非順勢而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強。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這些說的是不爭的意義和爭的影響。

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慾,使民心不亂。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功遂身退,天之道。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最後這些是不爭的做法,可以看到答主說的為而不爭、為而不恃。在知道爭沒有任何意義時,才能沒有欲求、去除妄念,才能身體力行默默做事。

再到「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並非真的啥事不幹,而是幹的事情太細微太瑣碎,在常人眼裡不是什麼偉大事業,都覺得輕輕鬆鬆就能做到,所以都覺得是無為,啥事沒乾;但當偉大事業最終大功告成了,常人才恍然大悟。比如很多成功人士在事業成功前其實都默默無聞。當然聖人境界更高,做成了別人也不知道,都以為是各自的功勞。

如下面這句: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裡可以跟莊子逍遙遊裡說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聯絡在一起。這句話如果直接翻譯就沒意思了,應該層層遞進地看。

凡人有己有功有名;

至人無己有功有名;

神人無己無功有名;

聖人無己無功無名。

凡人有私心有功名;至人無我,世人都認為他有功;神人也無我,但世人看不出他幹了啥,只知道牛人說他很牛,不明覺厲;聖人以百姓心為心,壓根沒人知道他幹了啥,連牛人也看不出,所以連名聲也沒有。再引段孫子兵法,道理是相通的: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浴血奮戰的將軍不是好將軍,而常人覺得他很英勇。看著輕鬆下十城不費吹灰之力的將軍,常人又怎會看到他做的努力呢?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以上三節是無為無不為的具體做法。聖人之所以常人看著是「無為」,是因為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說了也白瞎,世人好高騖遠,不肯腳踏實地。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朴。

治大國若烹小鮮。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這些是無為治國的話語,與題目關聯度不高,就放這看看好了。

6樓:以待時也

無為就是放下自己的名利心,不要讓自己受制於慾望本能,然後才能超脫於事物的表象,認清事物本質,這個時候再去有所為自然能夠事半功倍,達到無不為的境界。

為而不爭,就是做事不要以滿足自身慾望作為優先考量,要順應萬物發展的規矩去做事,順道而為。舉個淺顯點的例子如:順應民心,代表老百姓的立場去做出最好的決策。

7樓:六一

「百姓日用而不知」。

打個比方:

乙個1歲的嬰兒能夠知道高中物理知識,於是大家都很震驚,更多的家長也就紛紛模仿,試圖也培養自己的寶寶去知道高中化學、高中數學知識,這就是「為而爭」。道德經反對這種「為」,1歲的寶寶,這方面就應該「無為」——不去做那種與對應年齡不匹配的事情!

但是如果乙個大學生或乙個高三畢業的(理工科),你懂高中物理、數學、化學,大家會覺得震驚嗎?相反你不懂才會覺得震驚!你如果是以「無為」來替自己開脫不學習的正確性,那就違背了「無不為」,因為你學這些,是儲備知識,是為了自己以後能在社會上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做儲備,而不是去讓大家感到震驚——也就是「為而不爭」。

這種狀態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日用而不知」。

8樓:大盜不死

這兩個說的是乙個意思,「無為而無不為」不是說什麼都不做,是不逆勢而為,只做順應事物本身自然發展之事,「為而不爭」講的是做卻不爭,也就是不強求,跟前面的話遵循的原則相同

你第二段的觀點我是認同的,所以你讀道德經也不必太過斟字酌句,道德經開篇便言「道可道,非常道」,雖然道可以說出來,但是不是用尋常的語言可以解釋的,語言本身就有表達的侷限性,更重要的是對其中義理的感悟

「為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到底是有為還是無為?

早睡早起 最近在繁忙的事務排隊中感悟到了 無為即是有為 當乙個人確立了乙個目標後,就會急著把這件事完成急著把事情完成這件事很好,如果沒有時限誰知道事情會什麼時候才完成但是已經設計好進度計畫,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應該要保持 良好的睡眠 充沛的精力,享受過程的心態 享受過程,就是純粹地做這件事情,不拖延也...

道德經誰講的最好

子軒教育 本人也讀了道德經的多個版本,感覺到解釋的玄之又玄,可能自己的水平有限。但強烈推薦大家讀台灣郭永進的 道德經妙解 解釋的很簡單,但大道至簡。另外就是老子道教研究會副會長齊善鴻 齊善鴻講道德經 寫的極好。希望道友們能買來讀一下。我買了十多本送朋友了。 鳳凰涅槃 從古到今。講道德經的人多得不得了...

道德經裡教誨人無為不爭,講什麼道衝滿招損,是讓人追求無嗎?

孟正太 因為一些逆境,內心看不透,放不下,想不開,來搜崑崙諧之道的問題,看到了樓主的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理解不管道家教人不爭,佛家教人放下,能做到這些的都不是人,那是機械人。麼得感情的機械人,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會憤怒,會嫉妒,會喜悅,會得意。我想了好多天,我不想當天道下麼得感情的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