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講的道究竟是什麼,老子講明白了嗎,能不用老子的語言,一句話講明白嗎?

時間 2021-05-06 07:11:59

1樓:耿閣

道究竟是什麼?

共5個回答

哲學鼎端

TA獲得超過1197個讚

成為第NaN位粉絲

道究竟是什麼?道到底是什麼?道最終是什麼?

答曰:「道的終極意義並之其終極答案就是由四個中國漢字所組而成的就是由四個中國漢字所表述清楚的:即:

「無極宇宙」。真乃是是乃是:「道為何物宇宙名」是也。!!!!!

整部《道德經》成千上萬的哲理哲論都是講:「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無之宇宙之無極」的都是講:「無中生有之有無相生的」。

【【【老子先生所說的道就是無極宇宙,老子先生所說的無極宇宙就是道。老子先生所說的這個無極宇宙之道並之其老子先生所說的這個道之無極宇宙是什麼呢?答曰:

「「用老子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其』有物混成的』象帝之先的』四大之域的』大遠逝反的』那個:「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的那個無極之大的宇宙或之說就是那個大到無極的宇宙編輯於 17 小時前

2樓:雪夜鑰

道,就是大自然的規律,宇宙人生的法則。誰能看到規律?但是它時刻在發生作用。道無形無相,無色無味,看不見它,摸不著它,因此也無法用語言準確地描述它。

舉個例子,就好像電燈能亮,因為通電了,電流通過燈絲產生了熱量,但是我們看到電波了嗎,我們只能看見電線和電燈。我們肉眼看到的一切都不是道,是道產生的像。

3樓:l iu

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有意識,能夠總結外界規律。抽象總結的過程就是「形而上」,「形而上」的過程比較常見的分法,術法道。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會有種種小技巧,這是術的層次,對術的進一步總結,這是在參悟這個領域的規則,這是法的層次。

再對規則進行抽象,找背後的推動力這個過程就是在求「道」。

綜上「道」是極端假設,根本不存在,是萬事萬物背後的推動力。雖然「道」不存在,不可描述,但是在求「道」的過程人們會獲得智慧型。

人與人思想的差異體現在與「道」的距離

4樓:「已登出」

講的是,隨著年紀越大,人越要遵守自然規律。

人很渺小,就算飛機汽車很了不起,開了靈智,也只是自然巧合。宇宙之大,全人類生存的空間都小的可憐。

水滋潤萬物也不說話,它不是生命,當然不說話,它也沒有思想,只是自顧自的流著,做它自然做的事情。人們卻歌頌讚美它。

因為對人有利,人也有感情,所以讚美它。

今天喝了水,好解渴,你說太解渴了!明天有人玩水溺死。你想,水也真危險。

萬物只是自顧自的生長,開花又結果,春夏秋冬,人不管你怎麼不服老,皺紋,眼睛的世故,不會掩耳盜鈴的消失。

你可以有個性,偏要做看似不可能的事,也要有退路,寬恕自己。

窮則盡,假如做一件事的限度是十,你偏要做到十,一開始,你就不可能做到。不是你做的不好,是人沒辦法完美,做到十。

倘若可以做到十,那就是死的,中中國人喜歡講不動的東西為死,比如死水。

做到滿,就沒辦法動了。杯子裡的水也就晃動不起來。二就無法生三,三也無法生萬物。

5樓:陬市民

恕我直言,可能是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差別。用現代漢語來解讀老子道德經裡的」道」,老子確實沒講明白。但不弄明白這個」道」,讀道德經真的就是雲山霧罩。

所以才有數千年來對道德經的各種解讀,真可謂是汗牛充棟。有人究其一生細究,你去仔細看看,看過後也總有種不過如此這般感受。總覺得不完全是你所感受的、理解的意義。

這也許就是道德經奇妙的意義所在吧。其實你回過頭再看,其實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經你講明白了的。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6樓:於鬻菊

一句話講不明白,所以廣成先生講了三十八句話:

第一,教以無為理國。經云:「絕聖棄智,人利百倍;絕仁棄義,人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又雲: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又雲:「我無為而人自化。」

第二,教以修道於天下。經云:「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又雲:「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又雲:執大象,天下往。」

第三,教以道理國。經云:「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又雲:「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第四,教以無事法天。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又雲:「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第五,教不以尊高輕天下。經云:「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又雲:「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又雲:「聖人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六,教不尚賢、不貴寶。經云:「不尚賢,使人不爭;不貴雖得之貨,使人不為盜。」又雲:「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第七,教化人以無事無欲。經云:「常使人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理矣。」又雲:「我無事而人自富,我無欲而人自朴。

」又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第八,教以等觀庶物,不滯功名。經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又雲:「行不言之教。」又雲:「為而不恃,功成不處。」

第九,教以無執無滯。經云:「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又雲:「去甚、去奢、去泰。」又雲:「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第十,教以謙下為基。經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又雲:「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又雲: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又雲:

大國宜為下。又雲:善用人為下。

」又雲:「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第十一,教諸侯以正理國。經云:「以正理國。」又雲:「以智理國國之賊,不以智理國國之福。」又雲:「民之難理,以其智多,是以難理。」

第十二,教諸侯政無苛暴。經云:「理大國若烹小鮮。」又雲:「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又雲;「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第十三,教諸侯以道佐天子,不尚武功。經云:「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

」又雲:「兵強則不勝。」又雲:

「善勝敵不爭。」又雲:「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又雲:「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又雲:

「勝而不美。」

第十四,教諸侯守道化人。經云:「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又雲:「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第十五,教諸侯不玩黷武。經云:「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又雲:「抗兵相加,哀者勝。」又雲:

「禍莫大於輕敵。「又雲:「善為士不武。

」又雲:「攘無臂,執無兵。」又雲:

「不爭之德。」

第十六,教諸侯不尚淫奢,輕搖薄賦,以養於人。經云:「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又雲:「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第十七,教諸侯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經云:「魚不可脫於泉,國有利器不可以示人。」又雲:「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第十八,教以理國、修身、尊行三寶。經云:「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第十九,教人修身曲己則全,守柔則勝。經云:「曲則全。

」又雲:「柔勝剛,弱勝強。又雲:

柔弱勝剛強。」又雲:「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者死之徒。

」又雲:「強梁者不得其死。」

第二十,教人理身無為無慾。經云:「」無慾觀其妙。」又雲:「不見可慾,使心不亂。」

第二十一,教人理身保道,養氣以全其生。經云:「致虛極,守靜篤。

」又雲:「專氣致柔。」又雲:

「為腹不為目,去彼取此。」又雲:「知其白,守其黑。

」又雲:「知其子,守其母。」又雲:

「我獨異於人,而貴求於食母。」又雲:「綿綿常存,用之不勤。

」第二十二,教人理身崇善去惡。經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又雲:「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又雲:「善人不善人之師。又雲:

挫其銳,解其紛。」又雲:「上善若水。

」第二十三,教人理身積德為本。經云:「含德之厚。

」又雲:「上德若谷。」又雲: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又雲:

「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第二十四,教人理身勤志於道。經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又雲:「勇於不敢則活。」

第二十五,教人理身忘棄功名,不耽俗學。經云:「絕學無憂。

」又雲:「功成名遂身退。」又雲:

「成功不居。」又雲:「為道日損。

」又雲:「名與身孰親。」

第二十六,教人理身不貪世利。經云:「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又雲:「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又雲:「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二十七,教人理身外絕浮競,不衒己能。經云:「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又雲:「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又雲:

「廣德若不足。」又雲:「大音希聲。

」又雲:「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第二十八,教人理身不務榮寵。經云:「寵辱若驚。」又雲:「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又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長保。」

第二十九,教人理身寡知慎言。經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又雲:「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雲: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又雲:「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第三十,教出家之人道與俗反。經云:「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又雲:「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第三十一,教人出家養神則不死。經云:「穀神不死,是謂玄牝。」又雲:「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又雲:「善建不拔,善抱不脫。」

第三十二,教人體命善壽不亡。經云:「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三,教人修身外身而無為。經云:「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三十四,教人理心虛心而會道。經云:「虛其心,弱其志。」

第三十五,教人處世和光於物。經云:「和其光,同其塵。」又雲:「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又雲:「被褐懷玉。」

第三十六,教人理身絕除嗜欲,畏慎謙光。經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又雲:「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第三十七,教人裒多益寡。經云:」以有餘奉不足。」又雲:「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第三十八,教人體道修身,必獲其報。經云:「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又雲:以其無死地。」

但是三十八句話也沒講明白。你看,《道德經》五千多字,廣成先生在《道德真經廣聖義》裡概括的三十八句話用了兩千多字。與其問別人《道德經》講什麼,不如自己多讀幾遍。

道德經裡教誨人無為不爭,講什麼道衝滿招損,是讓人追求無嗎?

孟正太 因為一些逆境,內心看不透,放不下,想不開,來搜崑崙諧之道的問題,看到了樓主的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理解不管道家教人不爭,佛家教人放下,能做到這些的都不是人,那是機械人。麼得感情的機械人,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會憤怒,會嫉妒,會喜悅,會得意。我想了好多天,我不想當天道下麼得感情的機械人...

佛教究竟是講什麼的?

正知苑 三句話助您了解佛法真諦。點開即可。 昨天剛好看了一點。貼過來。首先,給你糾正下,是佛法,不是佛教。不要動不動就扯教。作為乙個人 乙個我們認為有生命的個體。活著的是個什麼?有識,則有入出息,視眴 壽命等 若識離身則無。汝等我常遍故,死人亦應有視眴 入出息 壽命等!復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隨心風力...

素質和道德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假如 1 素質的外延比道德寬泛。素質不僅包含道德,還包括人的知識和能力。2 素質更加側重人的外在行為,較為表面 而道德更加側重人的內心,較為深層。乙個把辦公室收拾的乾乾淨淨的人可能在領導面前造謠生事。他素質很高但是道德水平很低。乙個隨地吐痰,滿口髒話的人可能在你困難的時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他素質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