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 ,度一切苦厄。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31 19:39:03

1樓:品牌節度使

五蘊皆空,所以苦厄其實也都是空,都是妄想執著的產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就是進入深深的止觀境界,見到真如實相,照見五蘊皆空,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一場空,自然也就從所謂的苦厄中解脫出來了。

後面就是具體講五蘊皆空的非同非異,四聖諦,十二緣起的生滅了。

玄奘法師這部譯經非常簡練,好多文字都省略掉,如果沒有法師開示,大部分人是看不出這裡面包含了這麼多名相和概念的。

2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參明心的菩薩,現前雙照「真心本來自在」以及「五蘊皆空」,並轉依真心無所得的體性,因而度了一切苦厄。

第107集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二)

觀自在菩薩的真實意思,就是指真善知識為菩薩建立「真心本來就自在」的觀念,菩薩以此正知見去參禪、去參究,去尋找本來就離見聞覺知、本來就自在的真心;在深入參禪的時候,於福德、智慧型、定力等因緣成熟,一念相應慧,找到了本來就離見聞覺知、本來就自在的真心;現前觀察真心真的離見聞覺知、真的本來就自在,不是你觀察祂才自在,不觀察祂就不自在,而是從本以來就自在,不是有時自在、有時不自在;像這樣具有正知見參禪而證悟明心的菩薩們,才是《心經》所說的觀自在菩薩。不是如法師、居士們所說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想想看:

觀世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再來,早在無量劫以前就已經明心見性了,還要如《心經》開示,再一次參禪去證悟明心嗎?還需要於親證後現前觀察祂本來就自在嗎?根本不需要嘛!

接下來,談「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觀自在菩薩透過參禪的方式,很深入去參究、去親證真心之所在。

當菩薩明心證真成為觀自在菩薩時,現前觀察:一者、這個本來自在的真心,實際理地無有蘊處界及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卻不妨礙在現象界上真心藉著種種緣而有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不斷地出現;因而觀照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沒有真實的體性,成就《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二者、這個真心的實際理地無有一法存在,觀自在菩薩證悟無所得真心及轉依,來觀待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也是無所得,所以觀自在菩薩就在無所得當中不斷地斷除煩惱,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智慧型與福德。

這樣的作為好像有所得,其實是無所得,這是轉依真如無所得的緣故。縱使在現象界有種種苦厄出現,觀自在菩薩轉依無所得真心,也不以為意,因此「度了一切苦厄」。

第106集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一)

以及:第108集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三)

第110集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五)

南無佛法僧

3樓:老鋒1989

詳情可以參見南懷瑾老師《定慧初修》第六章中般苦正觀略講講解。

《定慧初修》南懷瑾

自己修行沒有到那個地步,是不會有什麼自己智慧型上見解的。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何用物理學證明五蘊皆空?

adinn 為啥非要用科學去解釋佛學呢?佛學就是佛學,科學就是科學。難道非要決出個殊勝?就好比中醫和西醫,非要搞個中西結合。最後需要中醫解決問題的時候雖然嘴上硬,行動上還是要服的。非要解釋就是會吵起來。依心經法義,物理學就是我們凡夫自己造作出來的玩意,學物理的自然認為這麼聊天沒勁。 David Ch...

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指禪定嗎?

m310 不是。般若波羅蜜的意思是智度。般若講的是智慧型,而非禪定。但是定慧一體。心經講的是諸法皆空,是用智慧型觀照諸法後的感悟。行深般若波羅蜜指的是智慧型反照。 普波居士 心經不是指觀音菩薩對禪定的感悟,是教授修行人如何在禪定中所起觀照的方法。行深波羅蜜多是指禪定,但更準確的說是如來正定或入佛三昧...

如何解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m310 我簡單講講 心經 摩訶般若大智度,自在色受五蘊身。觀自在故名自在,菩薩成道度眾生。覺悟即證空不二,離一切相即是空。五蘊及空非兩物,但離世間莫言覺。兩者為一玄又玄,不可思議離戲論。聞思修慧觀五蘊,方知本來無一物。云何空能成涅槃,空中無得離相故。 龍思 心經今譯 帥美訣 帥哥靚女們,在變帥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