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家人的修行道教和佛教到底修的什麼?

時間 2021-05-31 16:42:17

1樓:孫浩洋

都是修心,只是道家和佛家教學目的不同自然教學內容不同。

道家主要是老子的道德經,沒有特別了解不敢妄言,但是非常殊勝。

佛家的經典比較多,主要講解出離六道的方法。

2樓:張錦達

第一點都一樣就是學做人,首先是乙個人,不做那些不配為人的事,然後才可以真正的開始修行。說到這裡,題主覺得自己有做到嘛?嘿嘿,接下來的事情我就不說了,因為我在努力學習做人,後面的就算知道我也沒深入,就不說了

3樓:以為很認真

修行這事和你們想的可能不一樣。我們要先明確,你認真學習p圖,這也可以是修行。

還有千萬別有,辛存者偏差。和尚不得病,這叫玄學。那是薛丁格的和尚。事實上老年痴呆的和尚可不少。而癱瘓床上的,你完全看不見。

再說知生死。這事就是分人,經常也聽說,哪家的老人。突然說自己活不了幾天了,要吃糖葫蘆,大半夜非要吃。

結果沒過幾天,真去世了。就一普通老太太,都沒啥文化,也不信什麼玩意。他怎麼知道?

怎麼那麼準?只能暫時定義成,某些人到某個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感應。這事只能等,近代這些醫學方面的教授快死時候,產生了同樣的情況,親身的體會下,看他們能不能解釋清楚一些。

出家人一般修的是心性,目的是摒除負面的情緒。修的好,自然對身體有益。濟世救人,其實和他們修行是有些衝突的。

事多則亂。中國佛教在大眾中印象好,是因為中國本土能人太多,改良的結果。印度可沒有度人的概念,印度佛教本來就沒啥人氣,大成佛教在沒人氣裡面,都是最沒人氣的。

修行這事在哪都一樣。家裡躺床上一樣修行。只是難度,資質要求有些差別。

你在生活中,就容易被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影響。什麼別人漲工資,你沒漲。什麼別人老婆漂亮,自己只有手。

之類的雜事。而去出家,這事雜事就都沒有了,事實上就降低了修行的難度。

道教奉老子為祖師。但是老子可沒說過要弄宗教。我看題主也挺年輕的。

你可別讓亂七八糟的東西迷了眼。兼聽則明。這個兼聽,可不是聽10個人吹彩虹屁。

而是聽,好在哪?壞在哪?那個方面更適合自己?

誰說的更在理?誰在胡說八道?

我看了點答案。提醒你,什麼不吃肉,不吃蔥薑阿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本質是輔助修行的手段,有沒有都可以。

完全和修行本身沒關係。如果有人和你一本正經的說,修行就要這樣。不這樣不能修行。

那這人肯定是草包,靠裝逼賣人設混飯吃的主。你問問誰說的不能吃肉?為啥不能吃肉?

他肯定說不明白!

4樓:

大般若經觀行品觀諸法觀真如非常非無常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二

初分觀行品第十九之三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苦聖諦非常非無常,觀集、滅、道聖諦非常非無常;觀苦聖諦非樂非苦,觀集、滅、道聖諦非樂非苦;觀苦聖諦非我非無我,觀集、滅、道聖諦非我非無我;觀苦聖諦非淨非不淨,觀集、滅、道聖諦非淨非不淨;觀苦聖諦非空非不空,觀集、滅、道聖諦非空非不空;觀苦聖諦非有相非無相,觀集、滅、道聖諦非有相非無相;觀苦聖諦非有願非無願,觀集、滅、道聖諦非有願非無願;觀苦聖諦非寂靜非不寂靜,觀集、滅、道聖諦非寂靜非不寂靜;觀苦聖諦非遠離非不遠離,觀集、滅、道聖諦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無明非常非無常,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常非無常;觀無明非樂非苦,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樂非苦;觀無明非我非無我,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我非無我;觀無明非淨非不淨,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淨非不淨;觀無明非空非不空,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空非不空;觀無明非有相非無相,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有相非無相;觀無明非有願非無願,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有願非無願;觀無明非寂靜非不寂靜,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寂靜非不寂靜;觀無明非遠離非不遠離,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內空非常非無常,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常非無常;觀內空非樂非苦,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樂非苦;觀內空非我非無我,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我非無我;觀內空非淨非不淨,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淨非不淨;觀內空非空非不空,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空非不空;觀內空非有相非無相,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有相非無相;觀內空非有願非無願,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有願非無願;觀內空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內空非遠離非不遠離,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布施波羅蜜多非常非無常,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常非無常;觀布施波羅蜜多非樂非苦,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樂非苦;觀布施波羅蜜多非我非無我,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我非無我;觀布施波羅蜜多非淨非不淨,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淨非不淨;觀布施波羅蜜多非空非不空,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空非不空;觀布施波羅蜜多非有相非無相,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有相非無相;觀布施波羅蜜多非有願非無願,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有願非無願;觀布施波羅蜜多非寂靜非不寂靜,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布施波羅蜜多非遠離非不遠離,觀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四靜慮非常非無常,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常非無常;觀四靜慮非樂非苦,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樂非苦;觀四靜慮非我非無我,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我非無我;觀四靜慮非淨非不淨,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淨非不淨;觀四靜慮非空非不空,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空非不空;觀四靜慮非有相非無相,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有相非無相;觀四靜慮非有願非無願,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有願非無願;觀四靜慮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四靜慮非遠離非不遠離,觀四無量、四無色定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八解脫非常非無常,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常非無常;觀八解脫非樂非苦,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樂非苦;觀八解脫非我非無我,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我非無我;觀八解脫非淨非不淨,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淨非不淨;觀八解脫非空非不空,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空非不空;觀八解脫非有相非無相,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有相非無相;觀八解脫非有願非無願,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有願非無願;觀八解脫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八解脫非遠離非不遠離,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四念住非常非無常,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常非無常;觀四念住非樂非苦,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樂非苦;觀四念住非我非無我,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我非無我;觀四念住非淨非不淨,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淨非不淨;觀四念住非空非不空,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空非不空;觀四念住非有相非無相,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有相非無相;觀四念住非有願非無願,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有願非無願;觀四念住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四念住非遠離非不遠離,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空解脫門非常非無常,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常非無常;觀空解脫門非樂非苦,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樂非苦;觀空解脫門非我非無我,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我非無我;觀空解脫門非淨非不淨,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淨非不淨;觀空解脫門非空非不空,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空非不空;觀空解脫門非有相非無相,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有相非無相;觀空解脫門非有願非無願,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有願非無願;觀空解脫門非寂靜非不寂靜,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寂靜非不寂靜;觀空解脫門非遠離非不遠離,觀無相、無願解脫門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五眼非常非無常,觀六神通非常非無常;觀五眼非樂非苦,觀六神通非樂非苦;觀五眼非我非無我,觀六神通非我非無我;觀五眼非淨非不淨,觀六神通非淨非不淨;觀五眼非空非不空,觀六神通非空非不空;觀五眼非有相非無相,觀六神通非有相非無相;觀五眼非有願非無願,觀六神通非有願非無願;觀五眼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六神通非寂靜非不寂靜;觀五眼非遠離非不遠離,觀六神通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佛十力非常非無常,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常非無常;觀佛十力非樂非苦,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樂非苦;觀佛十力非我非無我,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我非無我;觀佛十力非淨非不淨,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淨非不淨;觀佛十力非空非不空,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空非不空;觀佛十力非有相非無相,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有相非無相;觀佛十力非有願非無願,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有願非無願;觀佛十力非寂靜非不寂靜,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寂靜非不寂靜;觀佛十力非遠離非不遠離,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無忘失法非常非無常,觀恒住舍性非常非無常;觀無忘失法非樂非苦,觀恒住舍性非樂非苦;觀無忘失法非我非無我,觀恒住舍性非我非無我;觀無忘失法非淨非不淨,觀恒住舍性非淨非不淨;觀無忘失法非空非不空,觀恒住舍性非空非不空;觀無忘失法非有相非無相,觀恒住舍性非有相非無相;觀無忘失法非有願非無願,觀恒住舍性非有願非無願;觀無忘失法非寂靜非不寂靜,觀恒住舍性非寂靜非不寂靜;觀無忘失法非遠離非不遠離,觀恒住舍性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一切陀羅尼門非常非無常,觀一切三摩地門非常非無常;觀一切陀羅尼門非樂非苦,觀一切三摩地門非樂非苦;觀一切陀羅尼門非我非無我,觀一切三摩地門非我非無我;觀一切陀羅尼門非淨非不淨,觀一切三摩地門非淨非不淨;觀一切陀羅尼門非空非不空,觀一切三摩地門非空非不空;觀一切陀羅尼門非有相非無相,觀一切三摩地門非有相非無相;觀一切陀羅尼門非有願非無願,觀一切三摩地門非有願非無願;觀一切陀羅尼門非寂靜非不寂靜,觀一切三摩地門非寂靜非不寂靜;觀一切陀羅尼門非遠離非不遠離,觀一切三摩地門非遠離非不遠離。舍利子,是謂觀諸法。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觀諸法。」

現在的出家人怎麼修行?

普波居士 出家,看你出家的寺廟是什麼宗門,禪宗,淨宗,天台宗,或者密宗等等。無論出家 在家,修行佛法都要依自己在的宗門來修行。每個宗門都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不能泛泛而論怎麼修行。當然也有共法,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發菩提心,勤修六度萬行等等。但不僅僅現在這麼修,以前也是這麼修,將來還是這麼修。 四...

出家人都是怎麼修行的?

暫時先生 修行是正觀當下身心無常 非我,斬斷愛取的鎖鏈,從而解脫煩惱。只要你有身心,會正觀,就可以修行了。與你在什麼地方,什麼身份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如果是離苦為導向,看看雜阿含經相應部就夠了。修行不離這個範疇。 扎西美朵 每不同寺院也不太一樣。中國佛教從派別上分主要有密宗,禪宗,淨土。淨土念佛,...

出家人,修行的目標是什麼?

白馬嘯西風 出家人的修行正確的目標應該是普度眾生,不能是直接追求成仙成佛。成佛成仙只是普度眾生的自然結果。所以佛祖要求以慈悲為懷,你慈悲了才能把普度眾生當成第一追求目標,努力去普度眾生了,就會得到成仙成佛的結果。你應該為了普度眾生成仙成佛,而不是為了成仙成佛去普度眾生。不能因果導致。種善因得善果,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