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中諸葛亮為什麼告誡兒子要淡泊,也就是不慕名利,又要讓兒子志存高遠?

時間 2021-05-31 15:52:23

1樓:塗景鑠

很簡單,諸葛亮的兒子,前途已經鋪好了的,名利早就有了,畢竟有個牛人爹,怕的是盛名之下被沖暈了頭腦。

志存高遠這個也很正常,即然名利已經有了,又不要被沖暈頭腦,當然是希望兒子有個長遠的目標,腳踏實地向更高前進,不能只依靠父親帶來的名利混吃等死。

畢竟牛人的兒子,要不就是靠著父輩的基礎,混吃等死,最後泯然眾人。

要不就是靠著父輩的基礎,走向更大的輝煌。

做為父親這麼和兒子說,這個很正常吧。

2樓:裡生涯

不矛盾,《誡子書》的乙個寫作背景就是諸葛亮「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擔心自己的兒子雖然聰明但未來無法成為國家可以倚仗的棟樑,所以希望諸葛瞻能夠修養自身的德行,明確自身的志向,增長自身的才幹,一步步成長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淡泊」與「明志」在其中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因為追名逐利者無法正確認識自身和自己應該追求的志向,胸無大志者亦無法甘於淡泊靜待時來。諸葛亮為何躬耕隆中?

並非他自己無意於立身出世,而是沒有遇到值得他追隨的明主。管、樂二人的功業是令人嚮往的,但沒有齊桓公、燕昭王的支援單憑他們自身也是不能成事的。諸葛亮沒有汲汲於功名,而是靜心等待志同道合的夥伴,事實證明這是值得的:

往後的日子雖然辛勞,但卻是無比燦爛與快樂的。

3樓:詭之形

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志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沒矛盾。淡泊跟志存高遠無關係,你的理想是處世的原則決定的嗎?

4樓:堯漫塵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讀書還是要看下上下文的。

對比諸葛亮表後主書: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排程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5樓:命中註定737

不慕名利是指讓兒子做事不以求利為最終目的,近似解釋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又要讓他志存高遠指的是要讓兒子有遠大的志向。綜合起來看就是教導諸葛瞻樹立遠大理想,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目標,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要有功利心,不要沉迷於外物驅使。

可惜啊,諸葛瞻一句話都沒聽進去。

諸葛亮為什麼要忠於劉備?

一夜 沒得選,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早期中期不知道為何沒有出山,或許是沒有內心欣賞的良木?赤壁一戰前,曹已統一北方,東吳把持在江東氏族,荊州巴蜀漢中隴西都是守成尚可,進取不足。曹氏集團內部創業元老人才濟濟派系林立,輪不到新人立功高管厚爵。東吳更僵化,孫家反而像個吉祥物,張昭等本土貴族把持政務,還有諸葛...

諸葛亮為什麼要劉備進製皇帝?

朱暉 公元220年,是乙個真正的多事之秋,多少英雄人物在這年落幕,乙個偉大的時代終結了,乙個更偉大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作為這個時代最後一位堅守者劉備,他的心中充滿了壯懷激烈與滄桑悲涼,他的老兄弟老部下們,關羽 黃忠 法正都死在這一年,他的老對手老冤家們,曹操 程昱 夏侯惇 呂蒙 孫皎 蔣欽也都死在這一...

為什麼諸葛亮要放出陸遜?

MagicY 首先是牽制曹魏勢力。其次再來說說諸葛亮的為人處事的態度。諸葛亮性格謹慎,做事有板有眼,步步為營,他早在心中有自己統一大業的道路和決策。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諸葛亮的藍圖是外聯孫吳,待天下有變 北上伐曹。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接手了蜀國政權,做的第一件大事情就是重修孫劉兩個勢力的盟友關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