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治」字惑?

時間 2021-05-31 15:52:23

1樓:厲軍

讀書為明理。學問之道,適用為宜。治,管理、整理。

冶,培養、造就。

兩字角度不同,但皆為提高自身境界。冶,從無到有;治,撥亂歸正。性,情緒、態度(淺顯看)。

什麼態度需要培養?穩重謹慎。什麼情緒需要梳理?

急躁魯莽。急躁發起則需要梳理,若無發起則漸培穩重。這樣兩個字我們都能用的上,至於原文,誰也沒有武侯原書,爭執無益。

如果考試,則按教材;如果學習,二字皆對我有益。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2樓:

上面給的解釋是「治,修養」,教科書想來應該是考究的。

關於通「冶」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沒必要糾結它,「修養」和「陶冶」本身就是近義詞。畢竟通假字本質上來講可以理解成錯別字,造成通假字的原因各種各樣.....很有可能到最後都整不明白。

如果是初中生需要應試那還是老老實實寫「修養」免得被扣分......

一般來講遇到這種問題我反正是兩種說法都接受。

3樓:憐虛

我不是專業的人士,以下答案僅為個人經驗之下的猜測。

我用的方法是參照已有的其他含此字的詞語。

例如:對酒當歌與門當戶對的「當」字,同含意來理解。

越名教而任自然,與出師無名的「名」字,對照來考慮。

魏晉樂府「男兒可憐蟲」,這個「蟲」字參考「大蟲」來理解,是「可憐的生物」、「大的生物」。

這裡的「治性」,我通過「治學」這個詞語來理解,我不具體去解釋,我認為如果能理解「治學」的含義,那麼「治性」的含義大抵是可以意會的。

至於到底是不是「治」字,我讀書少,回答不了。

4樓:fox fox

不是專家,胡說一下。兩種說法都可取,治的可能性更大些。

漢劉向《說苑·建本》:「積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才者也。

」漢蔡邕《琴賦》:「通理治性,恬淡清溢。」《三國志·吳志·孫休傳》:

「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樂以冶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

似乎治性的說法更古一些,冶性的說法略晚一些。供參考

5樓:樊丙超

治,《說文解字》: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台聲。

直之切。一部。按今字訓理。葢由借治為理。

所以,治字和理字相近,現在有治理一詞。

理,《說文解字》:治玉也。從玉里聲。良止切所以,意思就很明確了。治玉,就是加工玉石。治性,就是修性了。

誡子書中諸葛亮為什麼告誡兒子要淡泊,也就是不慕名利,又要讓兒子志存高遠?

塗景鑠 很簡單,諸葛亮的兒子,前途已經鋪好了的,名利早就有了,畢竟有個牛人爹,怕的是盛名之下被沖暈了頭腦。志存高遠這個也很正常,即然名利已經有了,又不要被沖暈頭腦,當然是希望兒子有個長遠的目標,腳踏實地向更高前進,不能只依靠父親帶來的名利混吃等死。畢竟牛人的兒子,要不就是靠著父輩的基礎,混吃等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