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總是忘記。是為什麼?應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5-31 15:35:39

1樓:David Muse

只要用心背自然背得滾瓜爛熟。另外任何成語俗語都有原義和引申義之分有人拿「倒背如流」的原義來苛責他人無異於「倒果為因」。

舉個例子囊螢映雪用來形容刻苦精進的是不是現代人已經不能用了?

如果非得按照原義一板一眼地比對那最好是別用成語了因為大部分情況都是「妄語綺語」

2樓:

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這段概括一下,就是無五陰,無十八界,無十二因緣,無四聖諦。

接下來是菩薩和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分別如何,然後就是贊咒:大神、大明、無上、無等。

於是問題來了,《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南無佛法僧

3樓:CKL gz

又要問怎麼辦,又不想為了背而背,又讀不懂心經。你挺矛盾的乙個人。

如果只是為了背下來就簡單了,一天背不下來,一天不吃飯,這樣不出七天,準能背出來。

讀不懂也不讀就可以了,為啥偏要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小學生就老老實實的讀小學課文,小學生偏要去讀大學教材,又賴不學不背,糊里糊塗的學,有害無益。

4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背不下來啊,那就拜唄,拜久了就背下來咯,拜可以象藏地大禮拜那樣,也可以象漢地磕頭小拜。無論哪種,都要一字一拜,就這樣對著心經,一字一拜,迴圈往復。

5樓:接近無線透明的灰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示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十二

分割線上面是地藏經中提到的旋讀旋忘,我看樓主的問題描述裡說自己讀了幾百次還沒有背下來,所以我就聯想到了這一段,樓主可以先通過拜懺、禮拜供養佛菩薩、按照儀軌誦經、念佛等等懺悔自己的宿業障,這樣可能對大乘經典會比較容易記住。

但是從理解義理的角度來說的話,不知樓主是否理解了心經中的義理,建議樓主看一些法師的心經講解,因為心經雖然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佛學知識,比如五蘊、十二因緣等等,推薦淨慧法師的心經禪解。

6樓:雪見南燕

說乙個我自己的經驗,希望對您有幫助。

師兄背不下來的後面一段,也是我也背不熟的地方。

我在剛開始背的時候,自己琢磨了一下。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一句,是在說菩薩們怎麼做的。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是在說三世諸佛怎麼做的。

說完佛菩薩們怎麼做事情之後,就該說上面兩句一直在強調的「般若波羅蜜多」了。

按照這個邏輯順下來,是不是稍微好背一點了?

7樓:普波居士

告訴你乙個竅門,就是快快的念,越快越好。

《楞嚴咒》多難背啊,有的人一輩子都背不下來。我就是快快的念,到現在順著嘴就往外遛達,想都不想。

如何解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m310 我簡單講講 心經 摩訶般若大智度,自在色受五蘊身。觀自在故名自在,菩薩成道度眾生。覺悟即證空不二,離一切相即是空。五蘊及空非兩物,但離世間莫言覺。兩者為一玄又玄,不可思議離戲論。聞思修慧觀五蘊,方知本來無一物。云何空能成涅槃,空中無得離相故。 龍思 心經今譯 帥美訣 帥哥靚女們,在變帥變美...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是什麼意思?

有道則安 梁漱溟翻譯為 往哉往哉,往彼岸哉,共往彼岸之覺哉!我們的翻譯只是從求知這一角度來說的。但是也有說法是不應翻譯,否則可能失去不可思議之效用。 菩提老鼠 傳統上咒語是只音譯不意譯。因為梵文中每個字母都由特定的含義,其組合又有衍生的含義,這是中文無法體現的,意譯之後就失去了這些密意。曾經看到一篇...

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指禪定嗎?

m310 不是。般若波羅蜜的意思是智度。般若講的是智慧型,而非禪定。但是定慧一體。心經講的是諸法皆空,是用智慧型觀照諸法後的感悟。行深般若波羅蜜指的是智慧型反照。 普波居士 心經不是指觀音菩薩對禪定的感悟,是教授修行人如何在禪定中所起觀照的方法。行深波羅蜜多是指禪定,但更準確的說是如來正定或入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