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漢字楷書只有極細微的差異,從文字學角度看差異很大?

時間 2021-05-31 08:24:31

1樓:太史子義慈

【胄】與【胄】

上面這兩個字,你看起來一樣,我們放大:

胄【胄】的下面是【冃】,與冒的上面相同。意思是頭盔。

【胄】的下面是【

】,即【肉】,訛為【月】。意思是骨肉後代。

2樓:Adrian

了解的不多,舉幾個一下能想到的例子吧

a.匚和匸:前者讀方,後者讀西。楷書裡差別就在於上面那一橫的長短。小篆裡差別比較明顯,匸的下部還要拐一下。

b.曰和日:區別只在於乙個肥乙個瘦。舉個例子吧,汩和汩這兩個字,有多少人能分清呢?

c.禾和稽:稽的左旁,正確寫法應該是那一小撇不出頭(知乎上打不出來...)。這個字讀jī,是稽的聲符。

d.利和黎。犁的正體寫法是犂,從牛,黎省聲。黎是從黍從刀的會意字,那個刀因為多了乙個飾筆,寫的和勿差不多。利和黎在最開始可能是異體字關係,但到小篆階段已經完全分開了。

e.苟和茍:敬的左旁實為茍,jí聲。

f.殳和沒:沒字右上角的那部分,稍微向裡面拐。在小篆裡,這部份其實是回。向裡拐還保留著一點漩渦的形狀。

g.鬥和門:前者是鬭字初文,在楷書裡常和門相混。比如鬧是正體,閙也很常見,簡化字中斗和門就完全混了。

h.氵和冫:前者是水旁,後者是冰旁。盜常被寫作盜,後來第二個字形成了簡化字。

j.弋和戈:前者是個一頭很尖的柲狀物,後者是種兵器。這兩個字小孩子學字時很容易搞混。其實現在有些楷書,也已經把這兩個搞混了,比如武,從止從戈,戈的下面一撇已經被省去了。

k. 和壬:前者讀挺,是挺的聲符,從人從土,楷書中下橫比上橫長。後者讀人,屬天乾之一。

l.麻和木:注意麻裡面的部份,兩邊和中間並未相連。這個字是麻的本字,小篆和木差別很大,楷書裡就很相似了。

m.、羍和幸:先說前兩個。

羍字從羊大聲,是達的聲符;音孽,是個象形字。古文執象人待枷鎖之形,左旁就是,是種類似於手銬的刑具。這個字在最開始只是執的一部分,後來和執分開,成了個偏旁。

不難發現,楷書裡這三個字雖有區分,但作偏旁時已經混淆。

n.臼和 :前者讀就,後者讀拘。

前者是表示窠臼之臼的本字,象形;後者是掬的本字,亦象形(依裘錫圭三書說,為象事)。兩個字在楷書裡的的差別就在於下面是否相連。這兩個字極易相混,比如我剛看的一篇文章:

3樓:

請回答的幾個朋友,注意文字學幾個字好不好?另外,題主的問題更精確的是現在楷書寫法完全一樣,但是文字學字源不同。既然楷書寫法都有差異了,那字源有差異也是太可能了。

先舉乙個例子:奉奏春秦泰,五個字的上邊寫法是一樣的。但是完全不同的字源。

4樓:青青子衿

1、己、已、巳 (五筆字體口訣:已半巳滿不出己)2、本、未、末(從「木」字分化)

3、陳、陣(其實上古是一字)

4、 爿、片(一說是「木」字砍成兩半),「爿」也是古「床」字的省文,「病字旁」的構件。

5、戊」、戌、戍、戎(從「戈」中分化)

6、皃、兒 (前者是「貌」的古字)

7、刀、刁(類似於乒、乓的分化)

8、玫、教、攻、復(當中的「反文旁」分別是:文、父、攴、止(倒形)9、朕、胖、朝(當中的「月」分別是:舟、肉、月)10、術、術(手寫完全不區別,字源可能是一字,在楷書階段分化,「術」是假借用法)

暫時想到這麼多,,其實很多,漢字演變過程中有大量的同化現象。

日文中哪些漢字和中文的新字形很像,又有細微差別?例 「別」 漢字 力 橫出頭 日文 「別」 力不出頭?

Fuurin 除了這個別,好多寫法和新字形不一樣的,剛開始學日語的時候的確會糾結好久,現在用多了回來寫中文反而會寫錯。簡單回憶了一下,大概能想起來的也就這麼多。隔三岔五有人找我要打出來 我給你們標個音吧。具 天 鬼 所 海 歩 汚 帯 換 解 掻 辻 徳 牙 黒 外 寫 真 畫 隼 染 奧 虎 痩 ...

公路車或山地車 碟剎 有極其細微的蹭碟 正常嘛?

劉順 蹭碟當然不正常,畢竟自行車的碟剎根本沒有精密到那個程度,一般碟片和夾器間隙足夠大,不可能蹭碟的。如果碟片和夾器都沒問題的話,那就調吧。現在特別是油碟,非常好調,只要把夾器調松,剎把捏緊不松,再把夾器上緊就行了。 lavaredo 關於蹭碟,對於碟剎的設計,理想中蹭就不正常。但在實際中,一是調教...

生活中有哪些細微卻讓你感動的小事?

勿擾 害怕未來某一天一吃到樹葉味的蠶豆有奶奶味道的羊肉面每年的清明都害怕自己睡覺去跑到奶奶家睡故意氣她和她拌嘴盡她努力滿足我的所有小心願等等不復存在 希望自己珍惜眼下擁有的一切人和事 numb 在地鐵上 乙個小小孩睏到要命,然後頭枕在媽媽腿上,自己的小腿還保持坐姿的樣子睡著。媽媽說你要不要把腿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