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堪稱有主角光環的人有哪些?

時間 2021-05-06 04:02:21

1樓:鹽選科普

蕭綽,蕭太后。

對於她四十年的輔政執政功績,遼史給予了充分肯定。後人贊她英明幹練,治國有術;特別是她「親御戎車,指揮三軍」的氣魄,為許多男人所不如。

蕭綽,又名燕燕,生於聊穆宗耶律景應歷三年(953)。她的父親蕭思溫是遼朝北府宰相。

此人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曉契丹史書和漢族古之經典,富有文采,精明幹練,是契丹族中少有人才。還是在遼太祖阿保機於公元 916 年統一了契丹八部,建立契丹國之前,通過選舉辦法,建立了南北兩個行政機構,稱為北府和南府。

北府轄區廣、人口多、勢力大,府之長官實行任命制,稱宰相。這說明蕭綽的父親乃遼國重臣。他共生了三個女兒,燕燕居末。

因她聰明過人,做事認真,父親偏愛她。一次,蕭思溫令三個女兒掃地,兩個姐姐都是隨便揮動了幾下掃帚,敷衍了事,只有年幼的燕燕掃的非常認真,父親見了感慨說:「此女必成大器。

」從此,他便悉心培育這個女兒,教她讀書,兼習漢蕃兩種文史。

公元 969 年二十三歲的遼景宗耶律賢即皇帝位,建元保寧。年僅十六歲的蕭綽以其貌美睿智、明達事理而被選為皇妃,不久即冊立為皇后。她從十七歲冊為皇后到五十七歲逝世的四十年中,蕭綽兩字便於遼朝的休戚興衰密不可分。

遼朝的繁榮、興旺和鼎盛是她一手鑄成;遼與北宋互不侵犯的睦鄰友好,也有她絕大部分功勞。從她文能治國、武能遠征、善於用人、銳意進取等方面看,她比西漢的呂雉、大唐的武則天、清初的孝莊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巾幗英雄。

在京劇《四郎探母》、電視劇集的《楊家將》中,遼朝的蕭太后是一位專橫跋扈、不近人情的老女人,而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卻是一位「神機智略」、「明達治道」、感情豐富細膩的契丹貴族女人。

她的父親蕭思溫長期擔任遼朝留守南京(幽州即今北北京附近)要職,經常接觸、接受漢族封建社會的多種文化,這對他培養小女兒極為有益和便利。

耶律賢能夠繼遼穆宗耶律景的皇帝之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蕭思溫的支援。遼穆宗耶律景生性殘忍、暴虐無道,深為契丹朝野官民所憎恨。應歷十九年(公元 969 年)二月在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的山林狩獵後,他的近侍和廚師六人,趁他酗酒沉睡之際將他刺死。

他無子嗣,一時無合適人選繼承皇位,蕭思溫立即派心腹之人,乘快馬通知遠在上京(遼朝的五京道之一,在今內蒙古東部)的耶律賢,速來懷州為遼穆宗盡皇子之孝。耶律賢得訊便立即登程,很快到達懷州。在遼穆宗的靈柩前祭拜之後,馬上宣布即皇帝位。

他與蕭思溫素來友好,當上皇帝之後,自然更加感謝他的擁立之恩,便封他為魏王、北府樞密使兼宰相。

蕭思溫對新皇帝的青睞和重用也是感恩戴德,所以捨得把自己最為鍾愛的小女兒送進宮裡為妃。其實他這樣做大大傷害了另乙個深愛蕭綽的男人,這個男人便是祖籍薊州玉田(今河北省玉田縣)的漢臣韓德讓。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原為遼朝南面的軍事重鎮幽州留守。

公元 979 年,當宋太宗趙光義攻打收復幽州時,代父留守的韓德讓,晝夜不眠,披甲登城,抵禦宋軍,最後與蕭綽派遣的三萬契丹精兵,內外夾擊,大敗宋軍。這使得當時的蕭太后非常滿意,對韓德讓更為動情。但遼景宗還在,她的感情必須深藏胸中。

蕭綽少時,由父親做主將她許配給年長她十三歲的韓德讓,兩人都是遼朝重臣之後,又都聰明精幹、相貌不凡,金童玉女,天生地造。蕭綽長到十五歲時,已經是一位亭亭玉立、風姿秀美的成熟姑娘;而風華正茂的韓德讓更是身材偉岸、風度翩翩,兩人相互愛慕,只等擇日成婚。

遼景宗也早就聽說蕭思溫的小女兒,貌比天仙,聰明精幹,對她垂涎欲滴,但礙於她與德讓已有婚約,不好開口。可當上了皇帝以後,便可為所欲為了。蕭思溫不敢抗旨,便毀了婚約,將女兒送進了新皇帝的懷抱。

韓德讓眼見自己心愛的女孩離自己而去,心如刀撹。經過了一番感情的折磨後,又娶了漢族姑娘李氏為妻。

蕭綽進宮不久,景宗耶律賢便封她為皇后。他生來體弱,再加之受過重度刺激,精神也很少振奮。他四歲時,父親遼世宗耶律阮死於本民族叛亂。

當叛亂分子又要誅殺他時,御膳房的一位師傅搭救了他。當時他在廚師的懷抱裡嚇得渾身哆嗦,心理受到嚴重刺激,長大以後,罹患多種疾病。

繼位之初,尚有強國富民之志,對歷朝積弊做了一些改革,但不久便難以繼續了。後來又沉湎於酒色,身體每況日下。後來,這位騎射氏族的皇帝竟然登不上馬背,這對於豆蔻年華的蕭綽來說,自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她惟一的慰藉是父親的鼎力支援。

可新的不幸又接踵而至,父親又被人刺殺了。

2樓:一南

蕭燕燕懷孕

燕燕好不容易和父親的關係重歸於好

還想著讓父親幫孩子取名

誰成想蕭父竟遇害身亡

唉···不過U1S1,那麼喜歡德讓哥哥

怎麼······就懷了主上的孩子了呢?

3樓:鹽選科普

乾隆皇帝。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個神奇的八字,乾隆皇帝一生的運勢確實極佳。

他不但在最佳年齡登上了帝位,而且所繼承的基業又令所有皇帝羨慕:經過康熙和雍正七十三年的治理,大清天下國泰民安,一派昇平之象。

正所謂「國家繼緒百年,累洽重熙,至於今日,可謂承平無事」。

政治清明,八方無警。內無起義和災荒,外無戰爭和威脅,乾隆的帝位,可謂磐石之安。

歷史留給乾隆的任務,就是「繼父祖之餘烈」,把大清盛世推上最高點。

他有這個能力,更有這個雄心。

乾隆所受的教育在大清開國以來的歷代皇帝當中,是最完整、最系統、最嚴格的。

雍正對皇子們的教育抓得很緊,從六歲到二十五歲,弘曆在書房中整整度過了十九年的光陰,每天的學習時間長達十個小時。

他天資聰穎,與弟弟弘晝同時開蒙讀書,卻處處勝過弟弟。

每次背書,他都過目不忘,弟弟卻遲遲背不下來,先生不得不給他多加功課。

他讀書非常勤奮。

「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通鑑綱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旨趣,探其精蘊。」(《樂善堂全集》)

學生時代,他寫作了大量的作文。

翻閱這些文章,我們發現學生時代的乾隆是乙個非常正統的儒家信徒,對未來的設計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

在他眼中,乙個完美的君主,應該是用「仁義」來陶冶教化天下,而不是以強力來推行自己的政策。

他說:「治理天下,應該以德而不以力。所以德行高尚的人成功,德行不佳者失敗。」(《樂善堂全集》)

在一篇名為《寬則得眾論》的文章中,他鮮明地表達了與父親相異的政治傾向:「如果能寬以待人,寬容他人的小過,成就自己的大德,那麼人人都感其恩德,心悅誠服。如若不然,以褊急為念,以刻薄為務,雖然為政勤奮,如秦始皇那樣每天批閱無數奏摺,像隋文帝那樣親自替百官治事,又有什麼用處?

」在學生時代,他系統地研究過中國歷史上所有著名的帝王。

心高氣盛的他「睥睨千古,無足當意者」。

在他眼中,合格的皇帝只有三個:漢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

然而漢文帝雖賢,卻不善於挑選人才來輔佐自己;宋仁宗雖仁,能力卻有所不足。

令他真正欽服的,只有唐太宗一人而已。

青年的特權就是不需要成本的許諾、不需要證據的自信、可以無限透支的未來。

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絢麗的想象。

登上帝位的第一天,他就把唐太宗樹為自己的楷模,直追唐太宗,超越唐太宗,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人」。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否定自己的父親。

雖然「三年無改父之道,可謂孝矣」,但真正偉大的政治家絕不會讓任何乙個空洞的道德字眼束縛住自己的手腳。

雍正的喪禮辦得無比盛大,接下來,乾隆卻毫不猶豫地與父親唱起了反調。

就在雍正駕崩後第三天,乾隆就把父親十分信任、供養宮中的道士張太虛、王定幹等人趕出了皇宮。乾隆發布諭旨說:

皇考萬機餘暇,聞外省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雖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

因將張太虛、王定幹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

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

皇考向朕與和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斷無不敗露之理。

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清高宗實錄》)

就是說,雍正於日理萬機的閒暇之時,聞聽外省有祛病延壽的煉丹之術,雖明知其非,卻抱著遊戲消閒、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想法,聊且讓張太虛、王定幹等數人於西苑空閒之地豎爐煉丹。

雍正不過將張太虛、王定幹等當作排遣取樂的優伶小丑,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多次當面向乾隆及各親王說過,這些人是市井無賴,最好造謠生事。

所以,乾隆下此諭旨,命將這些人逐回本籍。

正所謂此地無銀三百兩,這道諭旨,正向天下公布了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

如此迫不及待,可見乾隆對雍正信用術士這種背離傳統帝王之道行為的鄙夷與反感。

4樓:鹽選科普

乾隆的生母錢氏。

前半生平平無奇,後半生大富大貴,母憑子貴的她成為天下最位高權重的女子,在兒子親手打造的乾隆盛世中,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

拋開像甄嬛與果郡王私通生下一對龍鳳胎、甄嬛一度離開皇宮出家為尼等這類的無稽之談外,《甄嬛傳》的甄嬛被稱為史上最有福的太后,僅憑這一點,就可以斷定她是乾隆生母的成分更多些。因為,只有乾隆生母才是有福之人,這是康熙皇帝生前親口斷言的,而且也是被歷史證實了的。

可乾隆的生母並非像《甄嬛傳》中的甄嬛那樣一開始就是鼎鼎大名、雍容華貴、威嚴端莊的鈕祜祿氏,而且長得漂亮,胤禛初見甄嬛,就被她吸引。

史書上,有關乾隆生母,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她肯定也不叫甄嬛,她起初的地位非常低,連個名分都沒有,也不受丈夫胤禛的寵愛。

她出身於的漢人普通人家,姓錢氏,最早是胤禛府中的一名格格(也就是乙個低等侍妾),而且長相很一般,根本不入胤禛的法眼。只是後來因為有一次胤禛得了重病,她在旁邊端茶送飯,不辭勞苦,胤禛感動之餘,病癒後寵幸了她,生下了乙個兒子,這就是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

她為胤禛生了弘曆這個兒子後,一直到胤禛當上皇帝之前這十多年多間,她的身份和地位沒有一點上公升,仍舊還是個沒有名分的小妾,而且也沒有再生育。這就說明胤禛自打那次大病初癒,為感年她照料有功,寵幸了她之後,從那以後就翻篇了、不再提了。當然了,這說明胤禛本身就是個性情中人,他有恩必報、而且說報就報,他對親兄弟如此,對王公大臣如此,即使是對格格這類的低等侍妾也不例外;但同時也更能說明,乾隆的生母確確實實不招雍正待見,她能得到胤禛的寵幸也僅僅是胤禛為報一飯之恩而已。

有許多地方都說,乾隆的生母就是鈕祜祿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其父官居四品典儀官。如果,乾隆的生母真的一開始就出身於上三旗之首的滿洲鑲黃旗,又姓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其父又是乙個不大不小的官,那麼,她就不至於幹了十多年還是格格,最起碼早就應該公升為貴人了。所以,乾隆的生母最早就是乙個出身於普通漢人家的女子錢氏,像什麼滿洲鑲黃旗、滿洲八大姓鈕祜祿氏等等都是後來的事。

不過,錢氏卻是那種給點Sunny就燦爛,給點雨露就生育,身心都極其健康的女人。

乾隆生母的畫像在網上都可以查到,我們仔細瞻仰這位女人的面相,就會感覺到,這位國母老太后也是早年飽經淒苦的,但她臉上卻沒有一絲苦相,而是充滿順其自然、以苦為常、苦盡甘來、萬事皆備於我的福相,這就難怪就連那位飽經滄桑、閱人無數的康熙皇帝見後都連聲稱她是有福之人。

她一輩子只有弘曆這個獨生子。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曾經說過:寧要好梨乙個,不要爛梨一筐。所以,錢氏有這麼乙個兒子就夠了,以後就什麼都有了。

胤禛當上皇帝之後,作為皇子的生母,錢氏的地位才有了第一次提公升,她被封為熹妃。不久,雍正皇帝秘密立儲,立她的兒子弘曆為皇太子,直到雍正八年,弘曆已經基本上被確認為是下一代皇帝的情況下,她才又進了乙個等級,被封熹貴妃。也就在這段期間,乾隆的生母被抬入旗三旗之首的滿洲鑲黃旗,改姓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的。

不過,雍正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例行公事,或者說是照章辦事,直到雍正十三年那一年,雍正去世,弘曆即皇帝位,成為乾隆皇帝,她的福分才真正降臨了,她的地位才突飛猛進,成為當時天下最有地位的老太太了。

電視劇集裡講乾隆和母親有嫌隙,那更是瞎編的。

有哪些在歷史上間斷地出現了兩次的人?

Alcyone 阿列克修斯 菲蘭斯羅彭諾斯 Alexios Philanthropenos 安德羅尼卡二世時期將領。大約出生於1270年,為公尺海爾 塔坎尼奧提斯 Michael Tarchaneiotes 的次子。1290年代被安德羅尼卡二世調往安納托利亞,作為色雷斯西亞軍區長官並獲得 侍臣 pi...

在歷史上有哪些在當時的人認為可以改變世界最終卻沒能改變世界的發明?

翔子賽高 塑膠袋.在中國盛開。畢竟因為中中國人多方便.青黴素也是神器 可惜我見識短淺,如果見識高的話可以舉出很多例子.0 要沒有中國四大發明,西方文明是屁。沒紙,記錄不了文明。沒指南針,航海家不曉得路 沒火藥,呵呵.義大利炮都點不燃 印刷術雖然用處不大。 乙個世紀前,愛迪生的直流電輸電和特斯拉的交流...

歷史上有沒有堪稱完美的人?或者有哪些精通領域極廣的人?

Axe Alex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和先哲,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 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但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不為呂克昂的繼承權而放棄自己的觀點 亞歷山卓的老師,亞歷山卓的尊重知識看似與他征服者的性格格格不入,但恰好表明了亞里斯多德的能力。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