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雌黃(雞冠石)修改文字具體是怎麼用的?要用舌頭將其沾濕嗎?

時間 2021-05-30 23:28:16

1樓:珠寶匠家的J先生

雌黃常常和雄黃一起共生,像是一對礦物鴛鴦。

雌黃晶體

雌黃和雄黃,都是砷的硫化礦物,產於低溫熱液礦床、火山噴氣帶中,有時也發現於溫泉沉澱物中。雄黃的化學成分是四硫化四砷,呈橙色或紅色,雌黃則是三硫化二砷,呈檸檬黃色,二者硬度都很低,為1.5~2,有毒。

雄黃雌黃方解石共生礦

雌黃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乙個成語:「信口雌黃」,那為啥是信口雌黃,而不是信口雄黃呢?

這是由於以前在紙上修改錯字,可不像在竹簡上一樣:用刮、削的辦法改錯就會把紙張弄壞;若用紙貼上錯字,日久也易霉變和脫落;選用一般的顏料又很難蓋得住濃墨;直接拿墨汁塗掉,未免又不太美觀。

古人用紙,為防蟲蛀,多是黃檗染成的黃紙,而雌黃的顏色同紙色差不多,且其質地細密、硬軟適中,選用雌黃塗改錯處,既遮掩得了黑色墨筆字、不損壞紙張,又可保證經久不會脫落。

此外,雌黃還是一種低毒、高效、持久的殺菌滅蟲藥物,能有效地防止書籍的霉變和蟲蛀。一舉多得,雌黃當仁不讓的就成為了古人的塗改液。

雌黃晶體

沈括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中就肯定了雌黃塗改液界一姐的地位,表示試了四種方法,還是雌黃塗改液最好用。

《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

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之則字不沒,吐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

而信口雌黃這個成語出自晉朝,說的是乙個叫王夷甫的人,能言善辯,但他有個毛病,發起議論來隨心所欲,往往後面說的話就和自己前面說過的矛盾,人們藉此嘲笑他,說他的嘴好像自帶「雌黃塗改液」一樣,隨說隨改。也就有了信口雌黃這個成語,指隨便更改自己說過的話,不守信用、胡言亂語、胡說八道。

晉朝孫盛的《晉陽秋》中記載:「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2樓:saku ra

雌黃是三硫化二砷,是塗改物。

這個成語是指隨口更正,胡亂說話,並沒有雌黃用法的暗示。

我覺得應該是碾碎配製成塗改液吧。

其實我想知道三硫化二砷燃燒有蒜味,那以前人的書房著火出來的是一股蒜味??

3樓:yolfilm

-一、我的印象中,小時候大人的桌上,文房四寶中,就就有雌黃盒子。

有一支專門的筆來調色沾用,寫錯字時,是等原字幹了,塗上,跟現代的修改液一樣。

為什麼好用?

主要是它很穩定,而且,以前的寫字的紙基本都是黃色的,蓋上也很自然。

後來科技進步了,大家不用雌黃了,改用「壓克力原料」,其實也就是不透明水彩。

科技愈來愈進步,紙愈來愈白,就改用白的壓克力原料了。

我父親是國防部的軍官,人事處的,常常一年要監考許多次,監考時,就得寫大字報,

把考試規則什麼的,用毛筆大字,抄在大字報紙上,

(那些考試的人數都少,都是軍官公升等一類,規模也小,最多就是幾個班,所以印刷太浪費)

寫大字報,不可能完全不寫錯字,所以,這種塗抹修改,很常見。

我看見雌黃,是在外公桌上,他以前幹過私塾教師(日據時代,在村子給小孩教漢文),

等我爸常用時,就是壓克力顏料了。

憑的記憶寫來,錯了請訂正。

二、至於題目中問的「信口」,其實也就是「隨口」的意思,以示不負責任。

信口說來,信手寫來,這「信」字,是常用來來描述隨意的狀態。

不是說的,用嘴來處理雌黃。-

古人洗澡用熱水嗎?

黑雞警長 權貴們當然隨便洗。反正是下人幹活,燒水,他們享受。而且權貴也分等級,華清池,只有皇帝一家子才可以享用 窮人如果住的地方有河流湖泊還好,他們夏天在裡面洗,否則,一輩子也洗不了幾次。不說別的,就是此時此刻,2019.01.18你去大山的非常窮的村,刷牙洗臉基本都是不存在,更別說洗澡。就是此時此...

假設 古人 也用 ppt 會怎樣?

iSlide 這是乙個看似不成立但卻很有意思的問題。假設古人也用PPT?那不扯淡嗎,電都沒有,不過,如果換乙個角度切入,試想古人在哪些場景會用到PPT,這樣就可以巧妙的讓PPT穿越時空為古人一用。想象一下蔡倫如雷軍 羅永浩一般,站在城門口大肆宣傳他的得意之作。造紙術新品發布會 紙於至善,一頁一世界 ...

為什麼古人喜歡射箭但不怎麼用弩?

開拓者N 因為弩太無腦,不能裝逼。一般人只要多射幾回,掌握弩箭下墜的角度。基本上都能射的很準。但是弓箭沒有導軌,射出來的箭方向要靠長期練習。而且弩箭較短,有導軌。產生的扭曲擺動也比弓箭少。 井天 因為習射是一種鍛練身體的方式,而射弩不是。這叫好像在問,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喜歡去健身房擼鐵而不是去工地搬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