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類的盲腸有什麼用?盲腸為什麼會退化?

時間 2021-10-16 15:52:04

1樓:殤風

盲腸沒有退化。

生物學裡沒有退化。

盲腸叫做痕跡器官,是進化的一部分。

盲腸本身是消化高纖維素食物的,比如草和樹皮。

試想一下這個情節:

一群生物,一部分可以吃草和樹皮活,另一部分變異了,盲腸小,消化草的能力弱,光靠吃草和樹皮活不下來,就需要去捕食其他生物吃肉或者找堅果和水果。

這一群生物裡,這些性狀是隨機出現的,但是生活在草和樹皮比較多的地方,盲腸大的就會活得好一些,小的就活得不太好,所以盲腸大的繁殖機率高,後代也就多。而同樣的一群生物生活在果實,獵物較多的地區,盲腸小的活的就更好一些,繁殖機率高,後代也就較多。

久而久之,草和樹皮多的地區,盲腸大的動物就開始佔據大部分的分布,獵物和果實多的地方,盲腸小的物種就開始變多。而盲腸小的後代裡,就有可能變異出現盲腸更小的,需要更多的採集果實,捕捉獵物。。。這個過程不斷迴圈,就出現了盲腸極小的一部分動物。

而我們就是這些動物的後代。

進化不是用進廢退的過程。

2樓:大龍貓

首先我們來講講為什麼「用盡廢退」是錯誤的,因為這個「退」無法說明是「倒退」為祖先的某種形態,還是「退化」成某種相對來說不發達的性狀。甚至很多性狀的改變,和該性狀對應器官的使用頻率和方式沒啥關係。

舉個例子,就比如早期鳥喙的演化。用拉馬克主義那套來看,你說它是進化吧,可對比有齒喙來說無齒喙因該是「退化」。可鳥類也沒祖先這樣。

而且更加難以咬緊和吞嚥,和進食過程中的運用方法不符,僅僅是因為大大有利於飛行。非常的矛盾,所以說自然選擇的理論是合理的。

然後再說盲腸。首先題主說的盲腸發不發達,他是乙個性狀表現。性狀的話大家根據初中普及的生物學知識就能回憶起,除了先天因素還會有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

先天的影響比如說像馬和兔子這種,食草但是沒有瘤胃的,盲腸就非常發達。像是雞天生缺乏分解粗纖維的酶的動物,直接來兩條盲腸。( ̄y▽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其他的,像貓科動物那種就又細又小啦。後天的的話,人類如果暴飲暴食或者有異食癖,會引起消化道性狀的變化,比如胃的增大和盲腸的增大。總結一下的話,盲腸這種消化器官,基本上會因為飲食行為,在自然選擇中提高先天的下限。

哪怕下限低,後天也能衝一衝上限。

也就是說,因為人類飲食中高纖維食物含量比較低,盲腸的作用就小了很多很多,災荒年月變大點,可以撐著啃樹皮吃草根就夠了。盲腸的性狀對人影響不大,不需要先生有著巨大的盲腸。同時,盲腸這玩意用處小了,就容易盲腸炎闌尾炎的,古人類的話弄不巧就沒機會找物件了,所以慢慢盲腸小但夠用的個體就被自然選擇出來了。

另外說句題外話,靈長目貌似是食肉目分出來的,本來也不該有很發達的盲腸啊。後來纖維植物攝入量非常高的種類好像也就大猩猩和紅毛猩猩還有獅尾狒那幾個,他們的胃部和腸管確實是比人類發達不少。

3樓:blueOwen

你怎麼知道古人類是有盲腸的?是史書記載了還是古人託夢告訴你的?嚴格來說在史書記載之前的人類有沒有腸子都不知道!

現在哪個專家家敢保證在沒有史書的情況下知道古人類的身體構造?我勸題主多讀書,別把幻想當成事實!

研究古人類學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知我本心 我以為,總體來說,這種對過去歷史的研究,對當前時代的意義,應當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1,滿足人類認識過去的好奇心 2,理解現在,指導未來。首先,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祖先,了解人類的演化歷史,總體輪廓上是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但其中還有若干分支人群,甚至古老的猿類,都等待我們去發現並確...

如果存在科技先進的上古人類,他們會留什麼資訊給我們呢?

他們根據後來者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留了不同的時間膠囊。第乙個是放在地球的天然小跟班 月球上,月球相對環境穩定,儲存物品損失機率相對較小,且必定是地球智慧型生物向外遠航的第一站。通過十數次登月,目前人類已經得到這個膠囊了,破譯中。第二個不明,根據膠囊1的線索,可能位於某個太陽系行星中,推測其目的是想進...

古人類,或者說古猿 直立人 智人,為什麼要四處遷移呢?

威威威 什麼叫堅韌不拔?都無法傳承的精神能叫堅韌不拔?遷徙只是一種叫法 和你爸媽帶著你去另乙個地方是兩碼事 所謂人類遷徙是你爺爺在五百公尺外住你爸爸在現在這塊地住到了你又離了五百公尺你兒子又離五百公尺 這就跟地質年代一樣幾百萬年如一瞬間 你能說你看不見大陸板塊運動所以不存在?別老拿自己看得見的尺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