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麼裝置來確定二十四節氣?

時間 2021-05-12 14:49:44

1樓:柳宗吾

「土圭」

土圭測影,就是利用直立的稈子在正午時測日影的長短。當太Sunny直射地球上北回歸線時,正午太陽的高度最大,日影最短,這一天就定為夏至;當太Sunny直射地球上南回歸線時,正午太陽的高度最小,日影最長,這一天就定為冬至。我國使用土圭測日影定兩至兩分,比希臘人用土圭測日影定冬至夏至要早幾十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土圭建築,現在仍保管著,它在河南省登封縣(洛陽東南)的告成鎮,五岳之一嵩山就在它的北面。

2樓:尞祡

二十四節氣不是直接測量值,而是間接測量值。

冬至節氣時刻不是直接測量值,而是間接測量值

回歸年長度不是直接測量值,而是間接測量值

圭表是定節氣的主要手段,圭表度量的是正午太陽高度,但是讀數是正午表影長度(L)。通過冬至前後十幾日或者更長的時間的日影,折取其中。這種折取是假設日影變化是均勻的(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

求得冬至節氣時刻T1。(從原理上講更加理想的測量點不是冬至而是春秋分)。

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擬合。差別就是擬合方法。之後只需要求乙個極大值就可以了。

上圖日影資料來自郭守敬,工具為excel

回歸年長度的測量,實際上也就是多組冬至時刻的測量

目前來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靠譜測量回歸年是祖沖之,前面說的求對稱軸計算冬至時刻的方法也是祖沖之提出的,之前所有冬至時刻和回歸年長度都是經驗估值。

他使用東漢劉洪的日影資料計算出劉洪測量那年的冬至時刻,又在南朝宋大明六年測得當年冬至時刻,時間上,跨越了二百多年,兩者相減,除以年數,得平均回歸年長度Y。

單次測量越準確,時間跨度越大,則平均值誤差越小。中國元代的郭守敬,在授時曆中使用的回歸年長度精度非常高,實際上是使用了包括祖沖之那次,一共六次,跨越近千年的冬至時刻資料求的平均數(當然,他還修正了回歸年長度變化)。不過除此以外,確實也有很多時候,回歸年長度是經驗估值。

宋代的楊忠輔,通過對比多組不同年代的回歸年資料,發現了回歸年長度實際上是變化的。

冬至下一節氣時刻:T1+Y/24,

以此類推如樓上所說,這種方法叫做平氣法。平氣法是一種比較落後的計算方法,在明末棄用。

為什麼不能直接觀測冬至日?因為理論上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影長最大,但是實際上,我們看中國某地區2023年12月下旬的正午太陽高度資料,看得出來,變化量非常小(這也是為什麼春秋分更理想的原因,因為春秋分附近正午太陽高度日變化量很大):

實際測量中還會遇到半影問題造成的讀數精度下降,這個直到郭守敬發明景符才得到改善。

3樓:北極

另外,古人用過平氣法,正午日影最長是冬至,然後把兩個冬至之間平均分24份就可以得到其餘的節氣了。

平氣法中,節氣之間的距離稱之為氣策,氣策的長度是通過觀測然後計算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功之驚蟄功

我也有過相似的經歷,每每想努力,想要讓自己活的更充實與富有成就感,這個時候越是掙扎的厲害,越是相當痛苦與無耐。隨著年紀,我慢慢總結出一些經驗,很多時候我們的學識,工作環境 生活婚姻 朋友交際,都是跟我們當初的起點有一定的關係。我覺得自己能有現在的這個處境 我現在的處境也很平常,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努力...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劃分的?

核桃殺手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 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 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

古代過農曆怎麼計算二十四節氣?

秦淮冷月 二十四節氣確實是在陽曆裡面有固定的位置,所謂陽曆,就是以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作為日期劃分標準。但是農曆是一種陰陽曆,也就是說,農曆也是考慮到太陽的位置的。民間常提到的陰曆,有兩種含義,乙個就是在口頭上指農曆 另外一種是僅以月亮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來劃分日期的曆法。總之,農曆裡面的二十四節氣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