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為何要布施呢?

時間 2021-05-30 17:08:23

1樓:潛心

你這是用常人思維去思量菩薩境界了-------把菩薩與外在萬有割裂開了去看了。注意,既然菩薩已經無我,那他的存在就是與外在萬有融為一體了,並沒有區別。在你看來,布施是從菩薩自身到外界的施予,但所謂的「外界」對於菩薩來說也在「內在「,所謂布施,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共運「,」同演「,」諧振「。

類似於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當然我這麼描述,其實也並不完全妥當,只是一種近似的說明。所以佛經說」不可思量「,就是說這種菩薩境界其實真的是常人所不能夠思維和度量的,只有當你練到那個時候,才能知道。

2樓:CKL gz

金剛經一開始須菩提問了乙個什麼問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

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看經書不能只看回答不看問題。你類似的問題:佛既然涅槃,那應該不戀死,不懼生,齊生死......,這種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何以故,皆因緣際會故。

3樓:林錯

同樣的問題,既然不住於相,為什麼還要糾結布施不布施呢?布施是一種相,布布施不一樣是一種相嗎?就是什麼都不做,那也不過是一種不幹事的相而已。

不住的意思是不執著不貪染,不是什麼都不幹。

同樣不住於生死也不是不活了,而是不執著於生死,不起貪染,不生顛倒恐怖的意思。

這個問題是很常見的佛學概念的誤解,建議你去看一看正信的佛教之類的佛教基礎普及的書籍,對佛教教義有乙個大概的了解。

4樓:護法居士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能住如是勝功德中。有十二種布施妙行。能大利益疾到菩提。菩薩應行檀波羅蜜。何等十二。

一者布施。 能速增長無上菩提功德利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二者布施。 生處富足手中常出無盡寶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三者布施。 隨願得生釋梵天王諸大家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四者布施。 能離一切慳貪心過。棄捨諸有不生願樂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五者布施。 能捨世間貪染縛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六者布施。 出餓鬼門離諸惡趣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七者布施。 離諸世間多人共物。能得菩提不共物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八者布施。 能稱眾生歡喜心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九者布施。 能捨內外行佛行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十者布施。 於諸一切所愛事中。能離縛著垢害心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十一者布施。 行能滿足無上檀波羅蜜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十二者布施。 行能隨如來教所願成就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二種修行檀波羅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讚嘆檀波羅蜜。重說偈言

欲求無上道修行諸功德

破於慳貪心布施最第一

佛子行舍心見來乞求者

能生歡喜心一切無吝惜

國城及妻子乃至天王位

身肉及手足頭目諸髓腦

清淨無垢眼施已心歡喜

如是行舍心名檀波羅蜜

一切諸如來滿足諸功德

具勝涅槃道皆由布施故

是故諸佛子欲求無上道

常當修捨心行檀波羅蜜

施能得菩提不住於世間

是故諸菩薩常當行捨心

施能斷貧窮富足七淨財

慳嫉妒心盡清淨佛菩提

布施能滿足成就十自在

是故諸如來讚嘆行施福

菩薩見是利為成波羅蜜

是故修捨心常施一切物

5樓:Yaoli Yang

金剛經裡還說了「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金剛經是博士生的教材,小學生沒到那個功夫,不要看金剛經,看了,以為自己弄明白了,理解錯了也會以為自己弄明白了。

小孩看到一對情侶不停的親嘴,就認定是嘴裡有糖,要不他們不停的親個什麼勁?是什麼動力支撐他們不停的親下去的?

6樓:識緣名色

真空妙有,明白嗎?

空所以不要執著。妙有所以不要斷滅。

如果捨棄眾生,棄有為法,那麼就是小乘滅。

心好比是燈,凡夫見光不見燈。小乘見燈而熄燈。大乘見燈而用燈。

布施才能度化自己的貪心,貪心其實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不著於相,就是不著法相,要知道一些法相唯心所造,心不動則無法生。

心生時心是法,法生時法是心。

佛祖為什麼要接受布施?

我有乙個問題一直需要答案 佛家為什麼要接受布施?不要說是結善緣。有沒請過陌生人吃飯?幫助過有困難的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難不難?滋味又如何?換位思考下求與被求的感受,因為人和人地位差距,通過布施放下自己的驕慢心,知道他人的不易,平和對待他人。佛祖普渡眾生,難道不上香,不布施僧侶的人,佛祖就不保佑嗎?...

怎樣才能做到布施呢,怎麼學習布施,應該怎麼做?

澄心 cp 真正的布施是割捨一切我與我的,是放捨一切,放捨你的身心,情與欲,布施法甚深廣大,非簡單做些功德傳播之事 密教施身法,古薩里,都是大乘菩薩道布施法方便用,但凡你有微細所得心,你的布施將變成善惡業甚至地獄入口。當很多人欣喜修持帶來身體健康時,瑜伽行者們虔誠地修持自他交換,承擔他人病苦 cp ...

為何有的菩薩需要人供養?

海涯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言 復次,善男子 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 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 胎生 濕生 化生 或有依於地 水 火 風而生住者 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