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當施於人嗎?

時間 2021-05-30 15:18:13

1樓:末飛影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自己喜歡的,要強加給對方。

這句話重點是在乙個「施」字上。即使是自己的親兒子都沒權利這麼做。每個人都是鮮明而獨特的個體,喜不喜歡是別人的事!不能強加!

我給你你不要,那是你的自由。我給你你要了,那是我的分享。

就好像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一樣的道理。

你可以這樣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與共於人。

2樓:刺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逆否命題是施於人的一定是自己所不喜歡的,這與「自己所喜歡的一定施於人」有很大差別

非要說如何對待所欲,我想只能是「己所欲者,不強施於人」吧

3樓:墨者永在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以,己所欲當然要施於人。解析:

不論是己所欲,還己所不欲,都是判定能否施於人的標準,這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且佔據道德高點。至於別人是否願意接受,根本就不與考慮,也不會當做己施或不施於人的客觀標準。

4樓:悠遊大少

孔子的仁學說主要目的是讓大家以一種當年周朝初期的社會安穩方式來生活。

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禮法的體現之一,同時也是人與人平等交往的最基礎要求,

因為這樣就能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為別人著想的換位思考方式,增強人的同理心、同情心。

而反過來,

」己所欲當施於人「

則不成立,這會變成強權主義,

例如,有人喜歡喝酒,就強迫其它人也喝酒,不喝就認為不給面子,要壓迫別人,不喜歡也得喝。

這是違反平等原則的,而且也沒有換位思考的角度,只用自己所認識的角度來對待他人。

乙個以雙方換位來思考,乙個以自己為中心來思考,

要你來選擇,那一種會對社會更好呢?

5樓:愚潛

比如,一人不喜歡吃青菜,另一人非說青菜有益,強其所難。是否合適?

比如,你也不喜歡被人說教,卻喜歡以自己有理的事向人說教,是否合適?

要理解「己所不欲」,要看全面點。首先要尊重他人,才能談施與不施。沒有人喜歡被人說教,除非他能指出那人的剛好認可的點。

6樓:吳金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自由平等思想。對應的還有孔子說的「己欲立而立人」。

這主要說君子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怎麼對待他人。

儒家認為每個人的本性實際上都是差不多的,人性都是平等的,只是慾望不同而產生各種差異。

如何對待別人,要把別人替換為自己,也就是換位思考和同理心,站在別人角度看事情。

現實我們可以發現,素質差的人往往是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人,是貪婪霸道的人。孔子的思想恰好就是擺脫低素質思想的方法,這也是孔子被一些人詆毀的原因。

常言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麼己所欲就要施於人了嗎?

Magic 孔子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也說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由此看來,如何實行仁,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換句話說 己之所欲,亦施於人 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稱之為 忠 即 盡己為人 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稱之為 恕 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推己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那應該把什麼「施於人」

沐於林 有人總覺得能給人什麼,這就是問題。別人要什麼你能給什麼嗎?別人不要的你給別人有用嗎?說個其他,我喜歡的2個人對於施捨有2種觀點,乙個是任何人有需要就要施捨,無差別施捨 另乙個是只施捨於那些不白吃飯的人,選擇性施捨。那時覺得這是兩種對立,就像左和右。現在發現其實不矛盾,有能力想施捨就無差別施捨...

為什麼己所欲勿施於人,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難?

已登出 你這個問題用 己不欲勿施於人 並不恰當,按照你的描述,直接說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 更合適。為什麼在很多情況下不適合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乙個屬於自己的衡量標桿,並且不盡相同,說極端一點,或許你之蜜糖就是我之砒霜,不同的出身 經歷 環境 人脈 都會導致不同的影響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