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那應該把什麼「施於人」

時間 2021-05-11 23:29:29

1樓:沐於林

有人總覺得能給人什麼,這就是問題。別人要什麼你能給什麼嗎?別人不要的你給別人有用嗎?

說個其他,我喜歡的2個人對於施捨有2種觀點,乙個是任何人有需要就要施捨,無差別施捨;另乙個是只施捨於那些不白吃飯的人,選擇性施捨。那時覺得這是兩種對立,就像左和右。現在發現其實不矛盾,有能力想施捨就無差別施捨,沒那麼大能力想施捨就施捨給真正需要施捨的人,就像上和下。

啥時候我要能把左右上下都統合在我的世界裡多好(▽)就是個圓啦。

2樓:我家有棵歪脖子樹

我以前會在別人強行安利我乙個不喜歡或是不適合我的東西,或是讓我明白乙個道理時,我才會想起這句話,因為讓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是,或許這個東西或道理確實讓她自己有收穫,她想讓你好一點才會對你說。

現在,我也喜歡用自己的經歷,總結的方法道理給別人講上一大堆。事實就是,這個適合於我,不一定適合他人,自己能做的就是告訴他,存在這種形式和方法,適不適合別人,還得他自己去摸索,他如果從中找到門道,感到快樂,獲取一些成就感,就成功了。

不用特別強求別人按照你的方法習慣來。

3樓:

不要把自己認為不好的或者好的東西給別人,就像現在的父母說的因為愛你所以把自認為對你好的東西強加給你。

所以你想給別人什麼先問問他是不是他想要的。

4樓:徐曉軼

很好的問題,但不要亂加東東。什麼都不施,豈是儒學哉?!

施於人的自然是仁。仁者愛人,出於善意,即為了對方好,而盡己所能的去做。

所以,待人的兩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其實是一樣的,出發點是為了對方好,對方樂意自然好,對方不樂意那就要看情況,如果對方已經自立,那就應尊重對方的選擇,如果對方無法自立【即不能,如小孩子,如蒙昧者】則亦可強之。後世儒學獨尊,這個強之之前的尊重和理解就被略去了,應注意這一點。

傳統中國識字率在百分之幾,所以儒者有這個強之的權力,因為其擔負了家國責任,而今天則必須明白,你我都一樣,只有做的更好、吸引人、帶領人,而不應自比聖人訓世。

如果兩人相處自然容易,但如果是在乙個群體中,不可能做到對所有人都好,都滿足,所以這時是我理解你,但我未必支援你。從群體整體的利益上考慮選擇做好的方案實施,這樣群體越來越好,即便我們一時受損,但長期來看還是得利的。

儒學看重道德垂範,但儒學還是乙個在有情分為紐帶的群體中努力奮鬥、擔負家國責任的帶頭人,請務必理解這一點。

對於儒學來說,做,擇善固執的做才是最重要的。

5樓:韓霄

小人懷惠,君子懷刑。

下達者施人以惠,上達者施人以文。鄭國子產惠人也,然不可教也。

延陵季子賢人也,然不可從也。

管仲失於奢,雖齊之賢大夫,於列國事奪人利己,不仁也。

子貢存魯,成而不仁,是此謂也。

6樓:十月清一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其實很多事,如果私事,就沒必要施於人,當然自願的那不一樣,就像周瑜打黃蓋一樣

如果公事,那自然是一碼事就是一碼事兒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當施於人嗎?

末飛影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自己喜歡的,要強加給對方。這句話重點是在乙個 施 字上。即使是自己的親兒子都沒權利這麼做。每個人都是鮮明而獨特的個體,喜不喜歡是別人的事!不能強加!我給你你不要,那是你的自由。我給你你要了,那是我的分享。就好像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幫你...

常言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麼己所欲就要施於人了嗎?

Magic 孔子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也說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由此看來,如何實行仁,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換句話說 己之所欲,亦施於人 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稱之為 忠 即 盡己為人 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稱之為 恕 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推己及...

為什麼己所欲勿施於人,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難?

已登出 你這個問題用 己不欲勿施於人 並不恰當,按照你的描述,直接說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 更合適。為什麼在很多情況下不適合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乙個屬於自己的衡量標桿,並且不盡相同,說極端一點,或許你之蜜糖就是我之砒霜,不同的出身 經歷 環境 人脈 都會導致不同的影響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