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娛樂至死》《烏合之眾》這類的書籍應該如何讀才能有所收穫?

時間 2021-05-30 13:00:02

1樓:楓糖霜稀飯

這類書深奧,是因為他們本來是乙個領域研究某個社會現象的副產品,因為迎合了某部分人的裝逼慾望,被各路裝逼人拔高到了乙個神奇的高度。其實這些書壓根不適合拿來入門,這就好比研究乙個人你從毛細血管開始搞,自然覺得艱深晦澀。

你把這個領域的大致情況摸清楚後,反而可能覺得這些書在兜售陰謀論,或者說這些書「在某些方向上提出了大膽但是偏激的觀點」。這時候你雖然會讚嘆作者的勇氣和靈感,但是卻不一定感到多大的震動。

怎樣讀才能有收穫?很簡單,找到源頭,讀《烏合之眾》你就先看看心理學的大學教材,把各種流派專家的著作讀一下,最後再看《烏合之眾》,再檢索一下反對《烏合之眾》觀點的文章,把引用找出來看看。

至於《娛樂至死》,這我自己專業我就懂了,先看《傳播學教程》然後直奔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再看《娛樂至死》,再去搜搜那些認為《娛樂至死》、「奶頭樂」是陰謀論的文章。一套組合拳下來你就能理解圍繞《娛樂至死》的爭論究竟是在爭論什麼,才能理解雙方的核心訴求在那裡。

如果你按照這套操作執行完還覺得此類問題有一方完勝的話,我的建議是,你現階段不要讀任何書,先體驗生活中的種種兩難問題和不可能三角,最好。

2樓:給大提琴上粉底

我之前讀這類書的時候也有過這種感覺。後來閱讀多了,這種感覺消失不少,我總結了一下幾種原因。

思維不適應抽象語言,寫作背景不清,基本學科概念不理解

思維不適應抽象語言,很多初讀這類書的人,會不知所云,連一句話都難以讀下來,以烏合之眾為例,第一章開頭就是對群體的定義,寫的已經和數學教材沒什麼區別了,數學教材開始我們也看不懂,可是後來我們會有自學能力,看書能會,是因為我們在長期的訓練中適應了這種數學專用的抽象語言和風格,社會科學著作也一樣,烏合之眾本來不是科普,這樣的科普是絕對賣不出去的。科普永遠是用形象化的語言講明白事情。這種抽象化的語言會讓人在閱讀時不舒服,但是經過長期適應,也能讀下來。

只是開始的時候不適應罷了。

寫作背景,首先弄明白作者寫書為了什麼,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比如烏合之眾裡面對群體的定義,群體不是我們印象中聚在一起的人,而是作者描述的具有那些特徵的人,才叫做群體。從這個定義出發,建立乙個分析框架,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如果你就是鑽牛角尖,就是質疑作者對群體的定義,那就不可能讀好這本書,或者讀到後面忘記了前面,產生疑惑,也就在所難免了。

基本學科概念,很多書不是面向零基礎的小白的,你得明白一些概念才能讀懂,這叫做門檻。作者不會重新解釋基本概念的。所以你要自己去了解,這也就是讀書要有順序的原因之一。

比如說,租,這是乙個經濟學概念,這可不是我們平常說的租,在經濟學裡,租,和生活中的租含義非常不同,如果你用生活中租的意義去理解經濟學著作中的租,那就大錯特錯了。

3樓:成群

第一次讀不懂沒關係,在讀的時候可以劃重點記筆記。第一遍注重理解,不要把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偏了,嘗試讀第二遍的時候就是精讀了,加深理解和記憶。再或者換一本類似的同一領域的書籍讀,在讀前一本書裡沒懂得知識可能在讀這一本的時候就懂了。

如何評價勒龐的《烏合之眾》?

大駕光臨的某某 強烈推薦買來看,看完你就會知道胡說八道有多簡單。沒邏輯沒實驗沒統計資料,一切結論全靠蒙,順便找兩個特例作為論據。如果這是心理學,麻煩將心理學移出科學範疇。 黃金雞 去看看現在中國和西方國家對疫情的處理就知道勒龐說的確實有道理 普通個體知識粗淺,目光短淺,情報匱乏,感性衝動,讓他們去干...

《烏合之眾》裡哪些觀點是正確的?

SUZYSUU 我也覺得大部分理論都是作者在自己的偏見上鋪開陳述的,很多描述本身就非常偏執不客觀,個人用這樣的文本來說明群體的不客觀,實在是很難說服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書被捧得那麼高 一知半解 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自己的看法吧,在自身沒有一定認知前其實看這些書還是得相對謹慎一點,心理學確實是一門...

如何看待《烏合之眾》中的關於群體心理的描述

叉丫 在乙個人從事某項活動的時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場,他或她就會感到有一種刺激,這種刺激會影響他或她的活動效果。他人在場對於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作用。1920年,F.H.奧爾波特讓9名被試在不與別人競爭的正常情況下,對內容相同的短文寫出反駁意見。結果發現,從完成作業的數量上看,有6人和大家一起做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