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孫思邈所述的「太上畏道」?

時間 2021-05-29 23:02:59

1樓:三符

這整段話是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憂患意識,人無近憂必有遠慮也是這個道理。太上,指首先,所以是首先為道的意思,這是唐及以前的一種用法,以前在其它問題裡引經據典證過。

順便說一下,十年前翻譯道德經的時候,在下就提出,「太上,不知有之」,這裡的太上,是「首先」的意思。

然而到了現在,還是那麼多人理解不了「太上」的含義,不禁醉了。

2樓:長風嘯月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全文都在說自慎憂畏,也就是說要我們不要妄自尊大,對於萬事萬物都要存敬畏之心,太上尚不可以逆天而行,我們凡夫俗子更應該順道而行才是。

3樓:十萬個為什麼

正好承接上篇,儒家精華第五點:如何學會儒家思想的精華? - 知乎使用者的回答

畏者,敬也。太上,敬道也。

1.《道德經》雲:「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此句與《尚書.皋陶謨》中「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意相通。

《古文尚書》裡解釋道「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實際上可以把道德經看作是東周官學散失之後的三墳五典文本版。尚書不論清人如何論其真假,也是最早記載上世先帝所傳誥命的典籍。

所以和道德經有很多地方共辭互文。不深入詩書,很難理解道德經上面的遣詞用句,自然解釋起來散亂不堪,謬之遠矣。古代高道大都是儒生轉型深入,飽讀詩書,基礎紮實,很多都明白儒道這種遞進關係。

2.畏者威也,敬也,慎也。自慎則敬,敬自有威。

天道也。所以這篇為名為自慎。我們平時說的戒律裡面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其實都出自周秦之際的禮術,就是心中有敬而外行有止則貌自恭的描述。

而結果的就是我民明我之威。最起碼是那個時代的邏輯。

3.太上指的第一,然後有其次,再次等等。畏為敬,太上畏道的意思,就是修道第一要事不可不敬道。

離道則為不敬。心中敬畏,行動就有止約。知止則不殆。

敬以養靜,則氣息不越。才有神仙之道可言。恣意放蕩,狂言不羈,自彰自是絕非道門家法啦。

這篇將慎獨自慎之憂畏在各種現實情況下的重要性寫的很清楚了。敬畏也就是抱一不離的態度。無輕其所居,不厭其所生。

故唯不厭,是以不厭。則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

人失去敬畏則厭其生居之所。離宅則無本。自大而高聲。

自貴自現自獨尊也。拔蘿蔔都是一樣的特點啦。而不厭則抱一守本。

自知而不自矜自見。

參見下篇:怨廢親怒廢禮是什麼意思? - 莊子(人物)

唐代道門興盛。高道輩出。孫先生是真正的道門真人。

除去那些借他名義的書和後人增補文字。文意精粹。絕對是吾道門真傳。

道德真意在其中。遠勝後世雜學。可以詳細參究。

^_^故憂于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遠。能知此者,水行蛟龍不得害,陸行虎兕不能傷,處世謗讟不能加。善知此者,萬事畢矣。

怎樣理解海德格爾的「畏」?

駝子 在情緒 畏中存在 畏 首先與 怕 區分 怕總是在怕某種東西,因而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法。而 畏 有所畏,不知所畏,畏 的物件不是具體東西,而恰恰是把所有東西空出去之後剩下來的東西 此在的在世 to be 在海德格爾看來,不是 我思故我在 而是我有情緒所以我存在,因為在情緒中,存在的負擔公開出來了,...

怎樣看待《冰糖燉雪梨》的劇迷吐槽冰迷太上綱上線?

玻璃花園 一!點!也!不!如果這只是一部普普通通冰雪專案為背景的小偶劇,誰理你那麼多?偏生要打著獻禮冬奧的牌子妄想提高嗶格。敢玩偉大情懷,幹嘛怪專案粉們 吹毛求疵 劇組本身不想上心,真當冬奧會的熱度是好蹭的?Flag是你們立的,劇的專業性爛透也是你們拍的。這部劇真正的受眾也只有不了解專案的劇粉和演員...

怎樣理解莊子的逍遙?

雯俊 愚以為莊子思想緣自道家,道家有很明確的世界觀,對時間空間名利權情乃至生死都看得很透,又因為精通易理更能看透人間種種勾心鬥角的可嘆可笑。就像他曾妙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各有乙個國家,兩國爭戰不休 那時代對於他就如同把聖人扔到自相殘殺的愚昧人猿群中,他的思想理論和氣節都不會讓他幫助任何乙個諸侯國擴張或...